探究粒度分布对油页岩渣碱激发胶凝材料流动性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探究粒度分布对油页岩渣碱激发胶凝材料流动性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研究了利用不同粒度分布的油页岩渣(OSR)和矿渣(S)制备不同粒度组合的碱胶凝材料的方法,讨论了粒度分布与其流动性和凝结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小于40um的颗粒与胶凝材料流动性呈正相关。矿渣与油页岩渣复合时,粒子间相互作用对流动性的影响大于颗粒形貌对流动性的影响;矿渣比表面积为299m2/kg时,掺入比表面积为378.2m2/kg的油页岩渣,其凝结时间骤降,水化速率最快。通过调整矿渣与油页岩渣的粒度分布和比例,可以合理调整碱胶凝材料的流动性及凝结时间。

关键词:粒度分布;流动性;凝结时间;碱胶凝材料

0.前言

油页岩渣是指油页岩干馏或燃烧后产生的废渣;碱激发胶凝材料是一种具有环保高强等诸多优点的高性能材料。若将油页岩渣制成碱激发胶凝材料,不仅可消耗废弃物节约资源,还能弥补水泥等其它胶凝材料的性能缺陷。但快凝早强是该材料的一大特性,如碱矿渣水泥初凝时间一般在30min以内。若使该材料达到理想应用性能,就必须对其流动性和凝结时间两项关键指标进行研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1-5]。本文通过探究粒度分布与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的关系,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寻找其中规律,以期找到粒度分布与两项关键指标的某种联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1.实验原料与方法

1.1实验原料

采用吉林省桦甸市的油页岩渣(OSR)和长春亚泰鼎鹿水泥厂的矿渣(S)作为固体部分,其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液体部分由碱性激发剂组成,采用长春市胶黏剂厂生产的模数为3.41,相对密度为1.37的水玻璃和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生产的工业纯固态NaOH配比调制而成。

1.2.2净浆的制备与表征

取不同粉磨条件的矿渣(A1-C4)分别与不同粉磨条件的油页岩渣(D1-F4),拌匀组成固体部分。取12.5ml水玻璃和5.5g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制成液体部分,取混合液10ml并加入10ml水,将其与固体部分拌匀制成净浆。净浆一部分测定流动性,另一部分养护并测定其凝结时间。流动性及凝结时间参照《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方法》(GB/T1346—2001)进行测定。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粉磨工艺对粒度分布的影响

将油页岩渣粒度<20um和<32um累积分布与粉磨时间制得图3。可知随粉磨时间的增长,小于32um颗粒的累积含量呈增长趋势,但粉磨20-40分钟之间的粒度累积含量增长率大于40-60分钟的增长率,说明继续增加粉磨时间虽能增加<32um颗粒的累积含量,但增进率却下降了,故从节能角度考虑,粉磨40分钟能量使用效率最高。基于卢迪芬的灰色关联分析[6]认为颗粒分布对胶凝材料性能影响具有一定有序性,其中小于40um的颗粒与胶砂流动性呈正关联。因此,对于吉林桦甸地区的油页岩渣粉磨最佳工艺为;钢球填充率为35%,级配m(50mm)∶m(40mm)∶m(30mm)=35∶40∶25,装矿量3Kg,粉磨时间40min。

图5可得,矿渣比表面积为299m2/kg时,终凝时间普遍偏短,矿渣与油页岩渣复合的情况下,细度在302.1-363.7m2/kg时终凝时间减少,细度在363.7-433.3m2/kg时终凝时间增加;纯矿渣终凝时间最短,二者比例为1:1时终凝时间最长。这是因为早期水化反应主要由矿渣进行,随矿渣比表面积增大,越接近油页岩渣颗粒大小,级配越小,表面水膜面积越大,在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水化速率降低,凝结时间增加。此外,随着油页岩渣掺入量增大,油页岩渣颗粒包裹着矿渣,导致需水量增加,使其水化速率放慢,凝结时间增加。但矿渣比表面积299m2/kg时,不管按什么比例掺入比表面积为378.2m2/kg的油页岩渣,其凝结时间均骤降,这可能是颗粒之间级配恰好处在最佳区间,使矿渣液膜面积减小需水量减少,在等量的激发剂作用下,水化速率最快,形成的稳定网络空间体数量增多,凝结时间减少。

3.结语

(1)对于吉林省桦甸地区的油页岩渣粉磨最佳工艺为;钢球填充率为35%,级配m(50mm)∶m(40mm)∶m(30mm)=35∶40∶25,装矿量3Kg,粉磨时间40分钟;(2)油页岩渣及矿渣粒径在0-40um区间累积量越多,净浆流动性越好,粒径小于40um的颗粒与净浆流动性呈正相关;(3)矿渣与油页岩渣复合时,水化初期,粒子间相互作用对净浆流动性的影响大于颗粒形貌对流动性的影响,矿渣加入量越大,越易形成絮凝结构,从而降低流动性;(4)在矿渣比表面积299m2/kg时,掺入比表面积为378.2m2/kg的油页岩渣,其凝结时间骤降,水化速率最快。

参考文献

[1]卢珺,康春阳,李秋.偏硅酸钠激发胶凝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J].硅酸盐通报,2017,36(10):3412-3416+3438.

[2]张永.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性能及微观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3]殷素红,文梓芸,余其俊.碱激发碳酸盐矿胶凝材料反应产物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4(03):311-316.

[4]Z.Pan,Z.Tao,Y.F.Cao,R.Wuhrer,T.Murphy.Compressivestrengthandmicrostructureofalkali-activatedflyash/slagbindersathightemperature[J].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2018,86.

[5]马保国,亓萌,李宗津.碱-矿渣水泥快速凝结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1999(02):9-14.

[6]R.J.Thomas,SulaphaPeethamparan.Stepwiseregressionmodelingforcompressivestrengthofalkali-activatedconcrete[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2017.

[7]许仲梓.粒径分布对水泥水化速度的影响的理论探讨[J].硅酸盐学报,1986(01):47-55.

[8]刘文永,田家隆,冯春喜.矿渣颗粒级配对矿渣水泥性能的影响[J].科技导报,2008(19):50-55.

标签:;  ;  ;  

探究粒度分布对油页岩渣碱激发胶凝材料流动性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