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感染性指标在患者手术前和输血前检测中的价值研究

血清感染性指标在患者手术前和输血前检测中的价值研究

(东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2745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前以及输血前对患者开展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以及输血治疗的患者中的1034例设为研究对象,对全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全体患者中存在HI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情况。结果:全体患者中各类血清阳性患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HCV、抗TP以及抗HIV,分别为12.09%、1.64%、0.58%、0.29%。结论:临床上在患者接受手术或者输血前实施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相关感染性疾病,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避免可能的医疗纠纷。【关键词】血清感染性指标;手术前;输血前;HIV;抗TP;抗HCV;HBsAg【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14-02临床治疗和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种常见方法就是输血,但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期观察发现,如果输血不合理容易使接受者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能够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因此为了降低这些传染病的感染率,各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对成分输血、无偿献血等质量检测,通过血单位复检等方式保证质量,但是尽管输血前完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依旧会因为病毒窗口期等因素而产生感染[1],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在输血之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身体状况,尽可能的降低感染率,减少医疗纠纷,为此我院特地展开了回顾性分析,对4项感染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记录,旨在了解这种做法对感染防控的意义和作用,现将报道整理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以及输血治疗的患者中的1034例设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1例,女453例,年龄在19岁至61岁,平均年龄为(44.49±10.34)岁。1.2仪器和试剂本次研究我们选取英科新创生产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和HIV检测试剂,所用到的HIV试剂盒、梅毒螺旋体抗体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等物质则是由科华生物提供,除此之外上海荣盛提供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要使用的试剂盒,日本富士瑞必欧提供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要使用的试剂盒,其中洗板机和酶标仪都是上海热电公司生产提供。1.3检测方法选取的所有患者都要在手术前接受空腹静脉血的采集,医护人员采集5ml静脉血之后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抗体、HIV抗体、HBsAg和抗TP等指标水平,如果结果显示抗TP阳性,那么需要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再次检测确认;而如果结果显示HIV抗体为阳性,那么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二次收集,采取双孔双试剂完成确认试验,第二试验的结果和第一次相同时需要报送上级,进一步确诊[2]。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分析得到的临床数据,组间数据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数据对比,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百分率表示,最终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显示在全体1034例患者中,各类血清阳性患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HCV、抗TP以及抗HIV。详情见表1。表1分析全体患者中血清阳性率情况类型比率抗HIV阳性3(0.29%)抗TP阳性6(0.58%)抗HCV阳性17(1.64%)HBsAg阳性125(12.09%)3讨论梅毒、HCV、HIV以及HBV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通过血液传播,这几种传染病不仅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还会影响到临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医疗纠纷高发疾病类型,因此加强此类病症传播预防,控制好发病率对医疗纠纷事件的降低有实质作用,各医疗机构应当在输血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3]。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高发区域,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记载道,我国居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达到了10%,社会各界务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疾病防护知识。这类病症的高发人群和主要传染人员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严格禁止上述人员接触血液制品和易污染器具,此外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也是另外两种传播途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1000多例患者当中,有大约12%的患者呈现出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是检测的4项指标当中最高的。此外丙型肝炎也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病症,自然人群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一般都在0.8%~3.2%之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率接近1.8%,和自然人群的数据相符。上述两种疾病有着很相似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方式,其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就是输血和接触血液制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的患者当中有大约一半的丙肝感染者对自己感染病毒的途径并不清楚,这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由于丙肝病毒有着较长的潜伏期,患者在发现异常和感受到不适以后一定要入院接受检查,避免发病威胁生命。相比于乙肝和丙肝,本次研究中的抗梅毒阳性者数量较少,仅占到了总体的0.7%,当感染者感染梅毒螺旋体之后,呈现出阳性率最高最明显的时期为Ⅱ期,并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大都能够多年维持作用甚至终身保持特异性,所以在进行定性试验的时候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步骤完成操作。此外选取的患者当中抗HIV阳性者出现4例,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是HIV是最不可忽视的,因为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最大,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血液制品接触和输血等途径都有可能让健康人感染病毒,HIV患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作为直接传染源如果没有能够做好预防,那么将会给社会公众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公共医疗安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HIV传播和感染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会给临床工作和临床工作者均带来不良影响,在进行一些抢救和手术操作之前,医护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信息和具体感染情况,针对呈现阳性的患者需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结束治疗之后及时整理归纳病例资料并存档,以便在日后翻阅时能够准确找到。另外,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用过的器具和手术器械一定要及时完成特殊处理,一次性物品应消毒之后焚烧,最大程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为了进一步降低院内传染病毒传播,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推行有关制度,加强阳性患者的病房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患者和家属的安全防护知识,切实保证输血安全。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我们对4项主要感染性指标均进行了详细检测,依据结果制定相应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感染率,值得院内大力推广实行。参考文献[1]刘欣,桂木梅.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J].系统医学,2018,v.3;No.41(05):21-22+25.[2]刘静.4218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J].西藏医药,2017(04):12-14.[3]吴丽婷,马乙云.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手术患者感染的防控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15).作者简介:周凤敏(1964-),女,副主任技师,检验科主任

标签:;  ;  ;  

血清感染性指标在患者手术前和输血前检测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