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棒状杆菌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的比较

谷氨酸棒状杆菌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的比较

论文摘要

【背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基因敲除系统较为匮乏且效率不高,难以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不利于高性能工业菌株的构建及规模生产。【目的】分别采用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对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ATCC13032)基因组上的argR和argF基因进行敲除,比较两种敲除方法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敲除系统提供依据。【方法】特异性重组的Cre/loxP敲除系统是首先利用同源重组将基因组上的靶基因替换为两端带有重组位点loxP的kanR片段,然后由重组酶Cre识别loxP位点并发生重组反应,从而去除替换到基因组上的kanR片段,进一步利用质粒的温敏特性将其消除,从而实现靶基因的敲除。CRISPR-Cpf1敲除系统是利用Cpf1对pre-crRNA进行加工,形成的成熟crRNA引导Cpf1识别和结合到靶DNA的特定序列上并切割双链DNA分子,通过同源重组作用去除靶基因,基于质粒自身的温敏特性将其消除,从而完成基因敲除的整个过程。【结果】Cre/lox P系统可在8N+2 d内完成N轮迭代基因敲除,而CRISPR-Cpf1系统可在5N+2d内完成N轮迭代基因无痕敲除,理论上还可以一次对多个靶位点进行编辑,效率更高,但存在同源重组效率较低、假阳性率高等缺点。【结论】与Cre/loxP系统相比,CRISPR-Cpf1辅助的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可省时、省力地实现基因的无痕敲除,理论上还可实现多个基因的同时敲除、总体效率更高,然而编辑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和质粒
  •   1.2 培养条件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方法
  •     1.4.1 Cre/loxP系统敲除质粒的构建
  •     1.4.2 CRISPR-Cpf1系统敲除质粒的构建
  •     1.4.3 Cre/loxP系统敲除方法
  •     1.4.4 CRISPR-Cpf1系统敲除方法
  •     1.4.5 构建重组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re/loxP系统敲除质粒的构建
  •   2.2 Cre/loxP系统敲除菌株的构建
  •   2.3 CRISPR-Cpf1系统敲除质粒的构建
  •   2.4 CRISPR-Cpf1系统敲除菌体的构建
  • 3 结论与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占米林,阚宝军,张辉,董晋军,许国超,韩瑞枝,倪晔

    关键词: 谷氨酸棒状杆菌,同源重组,基因敲除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1463),国家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自主课题资助(LITE2018-0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5-SWYY-008)~~

    分类号: Q7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80225

    页码: 278-291

    总页数: 14

    文件大小: 2188K

    下载量: 545

    相关论文文献

    • [1].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发酵谷氨酸的关键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05)
    • [2].关于《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小专题的复习[J]. 内蒙古教育 2008(20)
    • [3].增强回补途径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英文)[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2)
    • [4].不同表达模式组合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脑钠肽蛋白表达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8)
    • [5].谷氨酸棒状杆菌异源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06)
    • [6].工业微生物乙酸响应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发酵科技通讯 2020(04)
    • [7].基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构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 [8].高产L-精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构建[J]. 中国酿造 2019(05)
    • [9].生物素对L-缬氨酸发酵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9(22)
    • [10].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及分泌途径生产L-缬氨酸[J]. 生物工程学报 2018(10)
    • [11].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利用及其代谢[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31)
    • [12].基于基因转录和代谢物分析的异亮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状杆菌YILW的理性改造(英文)[J]. 食品科学 2017(04)
    • [13].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溶氧条件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7)
    • [14].dtsR1基因缺失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6)
    • [15].遗传算法优化CGXⅡ培养基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产L-精氨酸[J]. 中国酿造 2019(03)
    • [16].如何理解发酵的概念[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05)
    • [17].新型表面活性剂在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09(03)
    • [18].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 14067阻遏蛋白ArgR与L-精氨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1)
    • [19].增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积累α-酮戊二酸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6)
    • [20].谷氨酸棒杆菌乳酰谷胱甘肽裂合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21].教材里的生物知识在高考中的体现[J]. 高中生 2008(08)
    • [22].谷氨酸棒状杆菌成分分析及其酸水解条件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2)
    • [23].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瓜氨酸及发酵条件优化[J]. 生物加工过程 2016(05)
    • [24].欧盟评估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生的L-苏氨酸作为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03)
    • [25].表面活性剂作为糖蜜发酵谷氨酸促发剂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08(12)
    • [26].敲除aceA和gogat及过表达gltA对谷氨酸棒状杆菌GKGD合成α-酮戊二酸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8)
    • [27].赖氨酸高产菌株选育的基础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8)
    • [28].GC-MS定量检测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细胞膜脂肪酸[J]. 中国酿造 2012(07)
    • [29].产丁二酸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缺失代谢工程菌株的构建[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5)
    • [30].代谢工程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J]. 生物加工过程 2017(05)

    标签:;  ;  ;  

    谷氨酸棒状杆菌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