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小洁:身体意象失调女性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求偶动机的影响论文

尉小洁:身体意象失调女性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求偶动机的影响论文

摘 要身体意象失调,也称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身躯体存在的负面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对此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为探讨不同身体意象水平个体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是否受到求偶动机的影响,以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筛选高、低水平身体意象女性被试,分别作为身体意象失调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其就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在求偶动机启动前后采取点探测范式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身体意象失调个体与对照组相比,对胖、瘦身体信息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注意偏向; (2)启动求偶动机以后,身体意象失调组被试会对胖身体词表现出更高的注意偏向。(3)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受到身体意象水平和求偶动机的共同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求偶动机会影响身体意象失调女性在身体信息上的注意偏向。

关键词身体意象失调;注意偏向;身体信息;求偶动机;点探测任务

1 问题提出

近些年来,减肥已经成为一项十分流行的活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上“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之类的语句层出不穷,网络上也有各式各样的减肥广告和减肥app。但并不是所有在减肥的人都是胖子,一味地去追求“瘦成一道闪电”和“体重不过百”很有可能损害健康,或者发展出饮食障碍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减肥如此风靡和以瘦为美的观念背后可能有社会的审美观念发展的影响,可能有同伴的影响,各种因素不一而足,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减肥的人大都是觉得自己还不够瘦,即对自己身材的看法是消极的。基于为诊断和治疗饮食障碍服务,有些学者开始研究个体对自身身体的看法。

身体意象(body image)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成的一种心理图画。研究者认为身体意向由三个成分构成:知觉成分(主要指对身体形象大小估计的准确性)、主观成分(主要是指对身体的满意度、关注程度以及认知评价,也称为态度成分或情绪成分)以及行为成分(主要指一些关注身体外表而引发不舒适感受情景的回避行为)(徐霞,张建新,2010)。身体意象失调,有时也称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身躯体存在的负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对此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通常会表现为对自身身体情况过于关心、不满意自己的身体、情绪低落、低自尊或者进食障碍等。身体意象失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因对自己身体的不满而引起抑郁、盲目节食、神经性厌食症等心理行为障碍并不罕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始关注身体意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研究都围绕着身体意象失调者和饮食障碍患者的认知特点展开。学者们发现这些人会对身体相关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并在记忆过程中也对这类信息有加工偏向。一项采用点探测范式的研究发现,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会更关注如“FAT”等消极体型词,而对积极体型词产生注意回避(Rieger, Schotte, Touys, Beumon, Griffiths, &Russell, 1998)。与正常被试相比,身体意象失调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时比中性词的反应时显著更长,对身体词、食物词有显著Stroop 效应(Davidsona, & Wrightb, 2003)。陈红的实验(2008)显示,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大学生存在对消极身体信息的加工偏好。冯文锋等人(2010)就注意偏好中的两种成分——注意维持和注意转移,以身体意象失调的女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发现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主要在于注意维持。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瘦身广告会影响个体对身体积极信息词的注意偏向(尉玮,王建平,梁媛,刘丹阳, 2010)。

进化心理学认为,繁衍是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而寻找配偶并且判断潜在配偶的基因质量是繁衍后代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Bugental, 2000)。对人类来说,激活与繁衍有关的进化动机后,心理与生理资源就会为后续的认知或行为活动提供动力。因此,与繁衍有关的信息线索,如求偶信息,会比其他类型的线索更容易对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活动造成影响。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为了选择基因质量更好的配偶,人类的祖先只好依赖于外在线索,如相貌和行为,去迂回地判断目标的基因质量。慢慢地,人类在寻求配偶的过程中开始把身体信息视为一个重要线索。具体来说,个体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身体信息,例如女性较低的腰臀比和丰满的乳房,来估计某一对象是否具备繁衍价值(Dewall, Schaller, Maner, & Baumeister, 2007)。

在进化过程中,看上去繁殖能力强的个体通常会更轻松地找到对象,所以不少物种都倾向于为异性卖力展示自己的高繁衍线索,例如孔雀为了吸引潜在配偶而开屏。当启动男性被试的求偶动机后,他们会为了获得异性的赞许而愿意尝试更多冒险行为,或是提高对奢侈品的购买意愿,从而彰显自己拥有良好基因和社会条件(李宏利,陆慧菁,张雷,2011;李宏利,王燕,2011;李宏利,张雷, 2010;单雯,金盛华,张卫青,盛瑞鑫,2010;Griskevicius, Tybur, Sundie, Cialdini, Miller, & Kenrick, 2007)。

此外,对于西文文献的编纂,国立北平图书馆也延揽了专门的人才。例如顾子刚于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史学系,长于英语及西方文化研究。入职国立北平图书馆前他曾在清华学校图书馆任参考馆员,1924至1925年间多次在《清华周刊·书报介绍副刊》介绍英文书籍。梁思庄于1930年获得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她精通英语,尤其擅长西文图书编目。

总之,在英美治安法庭模式下,立法设置了两套体系完全独立和明显区别的程序,即小额程序与普通程序,[5]前者简便、快捷、非正式、强调本人参与不依赖律师,成本低廉,能够快速解决小额纷争,但却蕴含着高度风险性和事后审查的困难;后者程序复杂、时间冗长、技术性强、依赖律师、成本高昂,但具有程序的安定性和结果的可预测性。两套系统以及两种程序的区分度极为显著,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势理性决定是否选择小额程序。

采取2(被试类型:身体意象失调组,对照组)×2(求偶动机: 启动前, 启动后)×3(刺激类型:胖相关词-中性词,瘦相关词-中性词,胖瘦无关身体词-中性词)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类型为组间变量,求偶动机启动前后和三种刺激类型词为组内变量。

三价铁离子的氧化作用使铜变为二价铜离子[见(4)式],铜与氯化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铜版逐步被腐蚀,溶液中形成铜、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等混合物的沉淀[见(5)式]。当然,还会形成一些副反应,如:

(2)实验词汇:胖相关词(F)和瘦相关词(T)来源于陈红等人(2008)研究中所用的胖或瘦相关双字词以及研究者从《实用现代汉语词典》中选取的与胖/瘦相关词语,初步得到胖或瘦相关词各15个。胖瘦无关身体词语(B)都是从人体器官中选择得到,如眼睛、鼻子等,共15个。采用问卷的形式要求32名心理学专业学生对词汇材料进行胖(或瘦)相关程度以及情感色彩评定,评定标准按从“1=完全无关/贬义”到“7 =非 常相关/褒义”。胖相关词的情感色彩评定得分M=3.17;瘦相关词的情感色彩评定得分M=4.67。以胖/瘦相关词相关程度评定值大于5.0,且与检验值5有显著差异为标准,筛选得到胖、瘦相关词各12个。所有被试对身体词语的胖或瘦相关程度判断都是完全无关的,情感色彩评定平均得分最低为“膝盖”M膝盖=4.07,最高为“眼睛”M眼睛=4.34。之后,研究者及其同学讨论收集以家具、家用电器或交通工具为含义的身体无关中性词(N),且全部是双字词(如衣柜、台灯、飞机)。最终得到60个中性词与三类目标词汇匹配,并另外选择12 个中性词作为练习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某综合性大学各年级随机抽取120名女大学生,剔除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2(m))在标准范围(18.5~24)以外的被试。使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 Physical Self Scale,NPSS)中的胖分量表为筛选工具,对正常体重的女大学生进行施测,根据过往研究(羊晓莹,陈红, 2006;羊晓莹,陈红,高笑,陈瑞,2010)中的身体意象失调水平划分,选取得分大于等于2分的女大学生作为身体意象失调实验组,小于等于1分的女大学生作为对照组。最后得到失调组、对照组被试各31人。被试的年龄在18~25岁之间(M=21.58,SD=1.5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M对照组=21.32,M失调组=21.84,t(31)=6.12,p>0.05)。

2.2 工具

(1)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胖分量表(NPSS-F):由陈红(2006)编制,一共包含12个题项。采用0~4五点量表计分,从“0”完全不符合到“4”完全符合。包含三个维度的测量: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的投射,以及对体型的行为调控。最后得分为12个题项的平均值。

近年来,钛合金以其低密度、高强度、强耐腐蚀性以及高热强性等优点,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钛合金材料是影响飞机发动机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飞机是否先进的指示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航空制造业中钛合金的实际生产用量较低,钛合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也有待提高。[4]

使用E-prime软件进行编程,在实验中呈现刺激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实验程序参照Macleod等人的点探测任务范式进行编写。电脑屏幕为白底黑字。注视点“+”图形直径大小为1.5cm,汉字直径大小为1.5cm,词对之间的距离为7cm,中心探测点“*”图形直径为1cm,与屏幕中心点相距5cm。每次任务开始时,屏幕中央首先出现一个注视点“+”号,注视点呈现500ms后消失。紧接着呈现随机词对,两个词同时出现在屏幕中央的左右两个位置,1000ms 后消失。然后在词语原先的位置的某一边会出现一个探测刺激“*”号,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尽量快地对探测刺激“*”作出相应的按键反应——出现在左侧按“F”键,右侧按“J”键。该反应需要在3s内完成,否则探测刺激自动消失。当被试做出按键判断或要求时间到了,则本次trial结束,下一个trial 开始。每个trial之间有500ms的空白页面间隔用以缓冲。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小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中腺癌11例,肺泡支气管癌13例,患者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无任何症状发生,在进行观察时,发现症状出现,咳嗽伴有6例,胸痛伴有5例;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3.6±3.5)岁;研究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6~76岁,平均的年龄(55.6±4.5)岁。患者知情研究,资料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2.3 实验任务和程序

现有的文献大都集中于男性启动求偶动机后的行为变化,缺乏研究女性是如何认识身体吸引力在择偶选择上的作用。身体信息在求偶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提示作用。相比于肥胖的身体,身材匀称更能显示出健康的状态,展现个体的良好生育状态,从而成为一种高繁衍线索。那么在求偶动机的激活下,女性就有可能更在意自己的身材。因此本研究在以往身体意向失调女性的注意偏向研究中加入求偶动机这一变量,一是为了能够进一步认识身体意象失调的影响因素,从而丰富身体意象的注意加工特点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探查求偶动机在身体意象上的作用,为身体意象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变量为注意偏向值d,d=探测点“*”号出现在身体无关中性词位置上的反应时—出现在目标词汇位置上的反应时。如果d>0,表示被试对身体词存在注意偏向;若d<0,则表示被试更容易注意中性词,即回避身体词。

实验包括练习阶段和正式实验阶段两个部分。被试认真阅读完指导语后进入练习,练习阶段为12个trials,词对全部为中性词—中性词,共使用12个中性词。被试完成练习,如果还不熟悉实验过程,将返回练习阶段继续练习,练习结束后,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中,前测包括48个trials,每个胖、瘦、中性身体词在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每个词对(F—N,T—N,B—N,N—N)随机呈现,探测点随机呈现。看浪漫故事后,让被试按故事的发展进行想象主人公接下来的举动,接着进行后测。后测程序以及实验长度与前测相同,但为了避免实验材料的练习效应,所用的实验材料不一样。整个实验进行10分钟左右。

图1 点探测任务中单个trial的流程

(3)求偶动机材料:翻译Griskevicius等人在2007年一项研究中使用的浪漫故事作为引发求偶动机的材料。让被试在电脑上阅读一个故事,并想象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遇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男性,并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浪漫的下午。那天晚上,他们去了家很有情调的餐厅吃饭,晚餐中也在愉快地交谈。然后被试发现自己有很强烈的动机要去追求他。为了测试该故事是否能诱发浪漫感和求偶动机,研究者向13名男性和23名女性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操作效果检验。这36名被试在想象自己是故事主人公的情况下阅读故事,阅读后报告情绪效价(1=非常不愉快,7=非常愉快)、情绪唤醒度(1=非常不平静,7=非常平静)、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到了:浪漫感(1=完全没有,7=非常强烈),渴望有一个伴侣(1=完全没有,7=非常强烈),希望别人被自己吸引(1=完全没有,7=非常强烈),性唤醒水平(1=完全没有,7=非常强烈)。实验数据处理时,对情绪唤醒度采取反向计分。六个问题的得分如下:M情绪效价=5.97,SD=0.69;M情绪唤醒度=4.89,SD=1.58;M浪漫感=5.42,SD=0.84;M渴望=5.58,SD=0.97;M吸引=4.94,SD=1.39;M性唤醒=4.72,SD=1.23。这说明使用该故事能使被试产生中等程度的中性情绪,并且体验到浪漫感,有较为强烈的对伴侣的渴望。以4为检验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各组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故事对求偶情境的操纵和求偶动机的启动是有效的。将性别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男性得分均略高于女性,但所有维度下男女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t(35)=-1.82,p>0.05。

由已有研究可知,不同身体意象水平的个体对不同类型词汇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身体意象失调者对胖相关词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为:(1)身体意象正常组在求偶线索出现前后对身体信息词都不表现出注意偏向;(2)激发求偶动机后,身体意象失调组被试对胖相关词的注意偏向会提高。

3 结果

3.1 求偶动机启动前后不同身体意象水平被试对身体信息词的注意偏向情况

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正确率都高于80%,按照过往研究中对点探测任务进行数据处理的操作,删除错误反应的反应时数据42个,占0.71%;删除反应时在三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共68个,占1.14%;共删除数据110个,占总数据的1.85%。删除掉无效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被试在求偶动机启动前后对不同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失调组在求偶动机启动前后,对三类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都大于零,并且,对胖相关词、瘦相关词的注意偏向值比对胖瘦无关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要高,表明身体意象失调者对胖、瘦相关词有更明显的注意偏向,当探测刺激出现在胖身体信息词和瘦身体信息词位置上时会更快做出反应;求偶动机启动前后,失调组被试对三类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均有较大变化,而对照组对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并没有因启动求偶动机而产生明显改变。

表1 失调组、对照组在启发求偶动机前后对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M±SD)

身体意向水平求偶动机n胖相关词瘦相关词胖瘦无关身体词对照组启动前316.80±36.40-6.60±35.90-3.10±43.00启动后315.40±29.50-37.00±34.605.40±33.30失调组启动前3118.70±20.8616.40±29.708.50±23.00启动后3132.20±43.2025.50±30.6016.40±32.90

以0为检验值对失调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单样本t检验(见表2),发现失调组被试除了在启动前对胖瘦无关身体词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注意偏向,t(30)=2.05,p>0.05,之外,其余数据与0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数据均不显著,即对照组对三类词语都没有注意偏向。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求偶动机启动前后对三种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的单样本t检验结果

组别词汇类型tp失调组启动前胖相关词5.000.000启动前瘦相关词3.060.005启动前胖瘦无关身体词2.050.059启动后胖相关词4.140.000启动后瘦相关词4.620.000启动后胖瘦无关身体词2.770.010对照组启动前胖相关词1.050.301启动前瘦相关词-0.400.690启动前胖瘦无关身体词-1.020.316启动后胖相关词1.030.311启动后瘦相关词0.910.371启动后胖瘦无关身体词-0.600.551

以启动前后的同类型词语为成对变量进行配对,将失调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探讨求偶动机启动前后的注意偏向值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在求偶动机启动前后失调组对胖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的差异边缘显著,t(30)=-1.98,p=0.058,其余均不显著。

3.2 身体意象水平、求偶动机、词语类型间的方差分析

当词语的类型为胖瘦无关身体词和瘦相关词时,身体意象水平和求偶动机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当因变量为对胖相关词的注意偏向值时,身体意象水平和求偶动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受到身体意象水平和求偶动机的共同作用。交互作用如图2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身体意象失调个体对胖相关信息表现出了明显的注意偏向,而身体意象正常的对照组被试则对三类身体信息词都不存在注意偏向,符合本研究的假设一。这个结论与过往研究中的结论一致,对自我图式理论的假设给予了支持——身体意象失调者在看到与体重、体型有关的信息出现时,会自动激活对应的图式开始精准加工,于是失调者在该图式的引导下对身体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好。

图2 失调组与对照组被试在启动求偶动机前后对胖相关词的注意偏向值

4 讨论

4.1 身体意象失调者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

以身体意象水平、求偶动机和词语类型为自变量,注意偏向值d为因变量,进行2×2×3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身体意象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60)=29.65,p<0.05,表明失调组对身体信息词的注意偏向显著大于对照组。求偶动机主效应存在边缘显著,F(1, 60)=29.65,p=0.053,表明启动求偶动机后,被试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变。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进行必要的简化和一定的夸张,在写实的形象中寻找内在结构的抽象意味。使他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在进行创作时,不能丢弃传统,他需要传统的绘画精神作为支撑,需要对民族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才能使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人物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创新和发展。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5~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60~100 ml,平均80 ml。其中,3例患者骨折粉碎、塌陷较严重,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1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切口经清创换药后涂抹新型创面敷料治疗一段时间后均逐渐愈合,愈合周期3周至2个月。本组患者AOFAS评分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14/16)。典型病例见图1。

失调组与对照组相比,对瘦相关信息也表现出了显著的注意偏向,并且注意偏向值高于对照组,这与国外早前的一项点探测实验研究(Rieger et al.,1998)的结果不一致——该研究发现饮食障碍患者对负面体态词语的位置后的探测点比对正常被试的反应时更快,但对积极体态词如“Thin”,即本文研究中用的瘦相关词,反应时比对照组被试慢。该文章在讨论部分提到,那些注意偏向反映的是饮食障碍患者将注意力从积极体态词中引导出来应转向负面体态词的倾向。而国内一项研究(申宇航,2011)同样采用点探测范式,以积极身体词为目标词,进行身体意象失调者的注意偏向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身体意象失调者对目标词的反应时比对中性词的反应时要短,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被试的选择、国内外环境的差异,这些因素都有可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因此,身体意象失调者对瘦相关信息词是否存在注意偏向还有待进一步求证。

4.2 求偶动机对个体在胖身体信息注意偏向上的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身体意象水平个体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是否受到求偶动机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在求偶动机启动前后,身体意象失调者对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有较大变化,而对照组对身体词的注意偏向值未产生明显改变。对失调组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只有面对胖相关词语时失调组的注意偏向值的变化存在差异,说明在求偶动机启动后,身体意象失调个体会增强对胖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进一步探讨了身体意象水平、求偶动机以及词语类型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发现身体意象水平和求偶动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个体对胖相关词的注意偏向受到身体意象水平和求偶动机的交互影响,并且求偶动机的影响在身体意象水平失调的条件下效果显著。

根据Vitousek和Hollon (1990)提出的认知模型,个体对身体的负面图式能够易化对图式一致信息的加工,抑制或抵触对图式不一致信息的加工。已有研究发现,启动求偶动机会影响知觉、记忆、注意等社会信息加工活动(李宏利, 王燕,2011),激活求偶动机有关的身体经验,大脑中的身体感应系统会自动加工与求偶动机有关的信息。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身体意向和求偶动机共同影响女性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

综上,身体意象正常组在求偶线索出现前后对身体信息词都不表现注意偏向;激发求偶动机后,身体意象失调组被试会对胖相关词表现出更高的注意偏向。因此,本实验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初步证明了求偶动机对身体意象失调者在胖相关信息上的注意偏向有影响。

5 结论

身体意象失调个体对胖、瘦身体信息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注意偏向; 求偶动机会影响身体意象失调女性在身体信息上的注意偏向,启动求偶动机以后,身体意象失调组被试会对胖身体词表现出更高的注意偏向。

参考文献

陈红, 冯文峰, 黄希庭(2008). 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认知加工偏好. 心理学报, 40(7), 809-818

冯文锋, 罗文波, 廖渝, 陈红, 罗跃嘉(2010). 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信息的注意偏好: 注意警觉还是注意维持. 心理学报, 42(7), 779-790.

李宏利, 陆慧菁, 张雷(2011). 繁衍线索对风险信息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报, 43(11), 1320-1328

李宏利, 王燕(2011). 进化动机影响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过程. 心理科学进展, 19(10), 1544-1551.

李宏利, 张雷(2010). 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倾向的影响. 心理学报, 42(5), 618-624.

单雯, 金盛华, 张卫青, 盛瑞鑫(2010).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 心理科学进展, 18(11), 1828-1838.

申宇航(2011).消极身体意象大学生注意偏向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河南大学.

尉玮, 王建平, 梁媛, 刘丹阳(2012). 瘦身广告对身体意象失调女性注意偏向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4), 457-460.

徐霞, 张建新(2010). 身体意象的知觉测评和态度测评. 心理科学进展, 18(12), 1977-1985

羊晓莹, 陈红(2006). 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 社会心理科学, 21(4), 53-57.

羊晓莹, 陈红, 高笑, 陈瑞(2010). 社会比较在媒体对女大学生身体意象影响中的作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4(1), 51-54

Baker, J. D., Williamson, D. A., & Sylve, C. (1995). Body image disturbance, memory bias, and body dysphoria: effects of negative mood induction.Behavior Therapy, 26(4), 747-759.

Bugental, D.B.(2000). Acquisition of the algorithms of social life: a domain-based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6(2), 187-219.

Chen, H., Jackson, T., & Huang, X. (2006). The negative physical self scale: initi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sample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Body Image, 3(4), 401-412.

Davidson, E. J., & Wright, P. (2003). Selective processing of weight-and shape-related words in bulimia nervosa: use of a computerised stroop test. Eating Behaviors, 3(3), 261-273.

Dewall, C. N., Schaller, M., Maner, J. K., & Baumeister, R. F. (2007). Does social exclusion motivate interpersonal reconnection? resolving the “porcupine probl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92(1), 42-55.

Evelyn, S., & Elizabeth, R. (2010). The effect of attentional bias toward shape-and weight-related information on body dis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39(6), 509-515.

Griskevicius, V., Tybur, J. M., Sundie, J. M., Cialdini, R. B., Miller, G. F., & Kenrick, D. T. (2007). Blatant benevolence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when romantic motives elicit strategic costly sign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1), 85-102.

Rieger, E., Schotte, D. E., Touys, S. W., Beumon, P. V., Griffiths, R., &Russell, J. (1998). Attentional biases in eating disorders: a visual probe detection proced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23(2), 199-205.

Vitousek, K. B., &Hollon, S. D. (1990). The investigation of schematic content and processing in eating disorders. Cognitive Therapy ahd Research, 14, 191-214.

AttentionalBiasofFemaleswithBodyImageDisturbancetoBodyInformation:TheRoleofMatingMotive

YU Xiaojie; ZHOU Hanling; XU Zhonggeng

(DepartmentandInstituteofPsychology,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

Abstract

Body image disturbance, also known as negative physical self, mainl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negative perception of the body,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gative behavior regulation. To explore whether the attentional bias of the body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body image levels is affected by the mating motives, a negative physical scale was used to distribute high and low level body image female participants, respectively,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body image imbalance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using the dot probe task to test the attention to the body information wa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he motives. Results suggest that: (1) body image disturbance group compared to the individual control group, shows significant attention bias on both fat and thin body information; (2) after priming the mating motives, the body image imbalance group will be on the performance of fat body 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ting motivation will affect the body image imbalance in the body of information on the attention of bias.

Keywords: body image disturbance; attentional bias; body-related information; mating motive; dot probe task

通讯作者: 徐钟庚,E-mail: xuzhg@nbu.edu.cn

分类号B842.9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9.11.003

标签:;  ;  ;  ;  ;  ;  ;  ;  ;  ;  ;  

尉小洁:身体意象失调女性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求偶动机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