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魏可霏哈尔滨华德学院150000

摘要文章中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作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党建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后勤社会化和弹性学分制的出现,学生在学习、生活、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将出现重大变化,原有的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将面临重大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现阶段,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的主力军。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和教育体制不同,他们身上具有着独特的思想特点和个性特征。据相关调查显示,“90后的大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不再纯粹,个人功利主义色彩凸显;政治热情高,视野开阔,尤为关注与自身发展关系密切的领域;自信张扬,理性务实,注重个人能力,但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过于关注自我发展,集体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特点”。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问题。高校党建工作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活的灵魂,高校党组织,不仅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其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教育使命。高校党组要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与其所处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真正引领时代的教育潮流,内涵发展。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创新科技文化的重要使命,其党建工作更要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建议

1、作为高校党组织,要凭借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力量,加强对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的研究,拿出一批高质量、令人信服、可运用的理论研究成果。

2、合理设置党组织。以承包、托管、联合等形式,允许社会企业进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是今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党建工作并非空中楼阁,高高在上,它应该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撒播在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润物无声,震撼和激励心灵的作用。所以,只有创新载体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通过在学生公寓成立党小组、党支部、大学生党员活动中心等开展党的组织和建设工作;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服务队等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通过学生社团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第二课堂、红色沙龙、热点论坛等活动;把握节日、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建党XX周年系列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祖国的变化,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3、充分利用网络等传媒资源。在网络工作上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主线,以党员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力量,以政工干部、党员干部为骨干力量,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支持配合,社会力量有效参与。要视互联网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主动占领,为我所用。现代社会,各种传媒特别是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引导。必须树立科技增强党建工作生命力的新观念。增加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在手段、方法上进行创新,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党建要从这个时代特征出发,适应发展,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阵地。这不仅是工作载体和手段上的创新,而且也有利于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程度,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社区,开展党建工作。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过网上支部生活,开展网上谈心活动。我们应抓住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的心理,充分发挥闭路电视网和校园网的作用,可在网上出现党建的声音,探索网上思想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平台。党建工作要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靠广播、电视、报刊的局限,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络世界,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在网站设立党的理论、新闻公告、论坛交流等版块,为同学提供了在线阅读、下载学习、正确思想引导提供了良好平台。也可在网上开设“党员之家”、“网上辅导员”、“党校学员”等论坛,让同学们针对各种专题互相讨论和交流。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参与网站的交流和讨论来对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党建工作网站,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体现网络特色,受到师生喜爱的主页和栏目。

4、注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工作能使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才干,锻炼思辨和组织能力,增强他们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组织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及现实表现。鼓励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给其创造机会。要使大学生对党建理论有更理性的认识,就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如帮他们联系企业、党政机关、高校党委、乡镇农村基层组织,让他们深入实际,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这样可以使他们广泛接触和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原有的党建理论知识立体化、生动化、感性化、理性化。

开辟和拓展社会党建工作的社会实践阵地,建立社会实践党组织。我们首先要提高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质量和水平,把政治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利用产学合作的条件,把生产实习基地作为政治理论教学的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共同育人的优势,使得党建工作避免“纸上谈兵”的片面性。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90后的一代学生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后,学生在学习、生活、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将出现重大变化,原有的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将面临重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另外,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深化,各种新型的学校组织应运而生。公办、公有民办、民办、股份制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如何在新型的学校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很显然,仅靠老一套办法肯定行不通,必须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工作,通过机制创新,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标签:;  ;  ;  

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