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响应行为论文_胡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场响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橡胶,石墨,复合材料,效应,特性,外场,甲基。

外场响应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胡超[1](2017)在《导电聚乳酸复合材料外场响应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CPCs)是由导电填料与聚合物基体复合制备而成,CPCs因对应力、温度、湿度、有机气体等外界刺激具有丰富的响应行为而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论文对导电填料均匀分布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变敏感响应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与碳纳米管(CNTs)/PLA纳米复合材料的敏感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RGO/PLA复合材料的温度敏感响应行为。首先,采用超声分散后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RGO/PLA和CNTs/PLA纳米复合材料。发现纳米导电粒子RGO和CNTs在PLA基体中分散均匀,且与PLA基体之间具有氢键相互作用,制备的RGO/PLA和CNTs/PLA纳米复合材料的逾渗值分别为0.11 wt%和0.80 wt%。通过对RGO/PLA和CNTs/PLA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与CNTs/PLA纳米复合材料相比,纳米粒子RGO诱导PLA基体结晶的作用较弱。当纳米填料CNTs和RGO的含量都为0.8 wt%时,CNTs/PLA和RGO/PL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分别为49.82%和9.21%。其次,详细研究了不同维度导电填料所构成的导电网络的微观结构演变对复合材料力敏行为的影响。这里,RGO是二维片状结构,而CNTs是典型的一维管状结构,他们所构成的导电网络的微观结构亦明显不同。在10循环拉伸过程中,RGO/PLA导电复合材料的最大力敏响应度ΔR/R0(R0是试样的起始电阻,ΔR是试样电阻的实时变化量)和最小力敏响应度ΔR/R0值随着循环拉伸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这是由于RGO片间的滑移破坏了RGO导电网络。CNTs/PLA导电复合材料的最大力敏响应度ΔR/R0和最小力敏响应度ΔR/R0值却随着循环拉伸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CNTs在拉伸的过程中沿拉伸方向取向,并沿拉伸方向逐渐形成更好的CNTs导电网络。最后,研究发现RGO/PLA导电复合材料在20℃到200℃之间表现出有趣的负温度系数效应(NTC)。我们认为RGO/PLA导电复合材料对温度刺激响应机理与纳米RGO片自身的电阻变化和纳米RGO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有关。通过改变复合材料的恒温处理过程、复合材料的尺寸和导电填料的含量可调控RGO/PLA导电复合材料对温度刺激响应的重复性和稳定性。RGO/PLA复合材料可以检测出0.1℃的微小温度变化,且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时间小于10s。本研究表明RGO/PLA导电复合材料可以用做高灵敏、快响应的柔性NTC温敏材料。(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李跃,任文坛,张勇,张隐西[2](2012)在《硅橡胶/炭黑复合材料在外场作用下的导电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炭黑(CB)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阻特性、温阻特性、在压缩循环下的压阻稳定性和重复性能以及电阻弛豫特性,并提出了新的压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渗滤阈值附近,MVQ/CB复合材料有最显着的压阻效应;随着CB含量的增加,压阻效应出现一个临界压力;在40℃时复合材料由正温阻特性转变为负温阻特性;通过预压缩和增加压缩循环次数,可以提高压敏导电橡胶的压阻重复性和稳定性。应用隧道电流理论构建的压阻效应数学模型能同时很好地模拟MVQ/CB复合材料的正压阻系数效应和负压阻系数效应。(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2年05期)

张冲[3](2011)在《硅橡胶/银玻璃微珠外场作用下的导电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环境也越来越苛刻。本论文以硅橡胶为基体,镀银玻璃微珠为导电填料制备了硅橡胶/镀银玻璃微珠导电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复合体系在外场刺激下的导电响应行为。研究表明:(1)玻璃微珠经粗化和碱液处理后,可以在其表面化学镀覆一层完整、致密的金属银。镀液的pH值对其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但对Ag的晶粒尺寸影响不大,选择pH=12.9的镀液比较合适。粗化有利于新生Ag核的吸附,作为后续反应的活化中心。(2)硅橡胶/镀银玻璃微珠导电复合体系随着导电填料体积分数增加,出现导电渗滤行为,渗滤阀值为62.6%~65.3%。比较了渗滤相变理论,GEM方程和Mamunya模型对实验结果的拟合,Mamunya模型能更好的解释硅橡胶/镀银玻璃微珠导电复合体系的导电渗滤行为。(3)在-200~200℃的温度区间,硅橡胶/镀银玻璃微珠导电复合体系的电阻表现出负温度系数效应(NTC)和正温度系数效应(PTC)。复合体系温阻效应是导电粒子浓度的涨落及其与外界环境温度的耦合作用对复合体系微观结构的影响。(4)在应变较小时,复合体系的电阻变化和材料的几何形变呈线性关系,超出临界应变后,电阻呈指数增长。在周期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复合体系的电阻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在力学松弛过程中,复合体系电阻曲线类似高分子应力松弛和蠕变曲线,电阻变化表现出的粘弹特性是因为复合体系内部的导电网络和硅橡胶基体网络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5)复合体系在导电填料体积分数较小,电流较低时,电阻变化符合欧姆定律。但随着导电填料增加,电流增大时,复合体系的电阻变化偏离欧姆定律,是因为电热作用和电场激发了导电粒子间的隧道效应,产生了大量隧道电流。(6)强酸性溶液和强碱性溶液对硅橡胶基体有较大的破坏作用,有机溶剂对硅橡胶的破坏较小,但由于其溶剂的溶胀作用,破坏了复合体系内部的导电网络,复合体系的导电性降低,甚至发生不导电转变。(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1-05-01)

左敏[4](2004)在《聚乙烯基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及其外场响应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研究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及其导电性能的外场响应行为为目的,以聚乙烯(PE)为基体,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gPE)为插层剂,膨胀石墨(EG)为导电填料,分别采用溶液插层(SI)法、直接熔体混合(DMM)法、两者相结合的熔体母料混合(MMM)法以及挤出.模压(EC)法制备了PE/gPE/EG导电复合材料(gPE/EG=60/40 w/w)。对MMM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加工条件进行了优化(简称优化KC法),通过与未优化KC法及EC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的对比,借助SEM和OM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加工-结构-性能关系;研究了SI法和DMM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电性能对温度、压力及电场强度的依赖性,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 优化KC、EC和未优化KC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C_(w,c))分别是6.15%、7.63%和10.42%,不同路线或条件制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高低有优化KC法>EC法>未优化KC法的关系,而拉伸强度的关系与之相反;以SEM和OM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研究表明,优化KC法复合材料中EG破碎程度较小,因而粒子内部EG-聚合物复合结构的规整性较高,而EC法复合材料和未优化KC法复合材料中,挤出或捏合时EG粒子的破碎程度增大,导致EG粒子内部EG-聚合物复合结构的规整性降低。随捏合时间延长,材料中EG粒子尺寸、形状比和占有体积明显减小。 (2) SI法和DMM法复合材料在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了其PTC行为上的差异。两种复合材料的PTC强度都随E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C_w=15%时,SI和DMM制备的复合材料的PTC强度分别是1.10和3.22,后者几乎是前者的叁倍。聚乙烯基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及其外场响应行为的研究可见,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PTC强度与导电填料的含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只与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切v)有关,并且逾渗阐值低的复合材料(sI法)没有逾渗闺值高的复合材料(D MM法)的PTC强度高。 (3)SI法和DMM法复合材料的轴向和非轴向压阻特性都在低EG含量时出现负压力系数效应,在高EG含量时出现正压力系数效应(P PcR)。9%、12%和15%EG含量的sI法制得的复合材料p、伽PCR效应时室温p,与最小p,之比)分别为3.13、3.5和4.14,即电阻率越低的复合材料,其NPCR效应越明显,复合材料的非轴向压阻特性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4)在低电场范围内,Sl法和DMM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J-E曲线都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整个实验电场范围内,SI法和DMM法复合材料的J-E曲线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区两段,复合材料都具有可逆非线性导电性,且其非线性程度与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有关,电阻率越高,则复合材料在外电场下的非线性行为越明显。DMM法比SI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非线性行为明显,并且随EG含量的增加,两种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程度皆减弱。本研究所确定的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指数x的实验值为1.07,说明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是由DRRN和NLRRN网络对外电场响应的共同作用结果。关键词:膨胀石墨,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加工一结构一性能关系,PTC效应, 压阻特性,伏安特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5-12)

外场响应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炭黑(CB)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阻特性、温阻特性、在压缩循环下的压阻稳定性和重复性能以及电阻弛豫特性,并提出了新的压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渗滤阈值附近,MVQ/CB复合材料有最显着的压阻效应;随着CB含量的增加,压阻效应出现一个临界压力;在40℃时复合材料由正温阻特性转变为负温阻特性;通过预压缩和增加压缩循环次数,可以提高压敏导电橡胶的压阻重复性和稳定性。应用隧道电流理论构建的压阻效应数学模型能同时很好地模拟MVQ/CB复合材料的正压阻系数效应和负压阻系数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场响应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胡超.导电聚乳酸复合材料外场响应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7

[2].李跃,任文坛,张勇,张隐西.硅橡胶/炭黑复合材料在外场作用下的导电响应行为[J].合成橡胶工业.2012

[3].张冲.硅橡胶/银玻璃微珠外场作用下的导电响应行为[D].湖北工业大学.2011

[4].左敏.聚乙烯基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及其外场响应行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复合纤维GCD曲线用脉冲电场处理熔体的装置3#材料的介电频率曲线(a)自旋阀结构示意图,(b)自旋阀...纤维的循环稳定性Fig.4-10C...一sa)中,EG粒子内部的石墨薄片网络结构...

标签:;  ;  ;  ;  ;  ;  ;  

外场响应行为论文_胡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