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联盟论文_陈艾华,邹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知识联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识,联盟,企业,核心竞争力,模糊,产学研,竞争优势。

企业知识联盟论文文献综述

陈艾华,邹晓东[1](2017)在《基于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研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来自企业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知识共享模式和组织间学习共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探究基于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研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发现:(1)知识共享模式与组织间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2)知识共享模式中的个体—个体模式、组织—个体模式通过组织间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其中,个体—个体模式的中介效应部分成立,组织—个体模式的中介效应完全成立,而组织—组织模式通过组织间学习中的知识获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完全成立。(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知识共享模式中的个体—个体模式及组织—个体模式对组织间学习分别有显着和极显着的正向影响,但知识共享中的组织—组织模式对组织间学习中的知识创造有不显着的负向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翠[2](2017)在《基于模糊博弈的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十叁五”规划对企业知识转型的重视,在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企业联盟方式早已由产品联盟转变为知识联盟,而企业知识联盟就是各成员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集成体,这个集成体的成功构建与健康发展,取决于各成员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亟需对共同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联盟收益进行合理地协商分配,本质上可视为多人合作博弈问题。然而,以往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大都借助传统合作博弈解决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问题,但传统博弈的合作格局已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成员企业的合作需求,各成员企业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以全部资源完全参与到某个特定知识联盟中,而是以部分资源不同程度地与多个联盟进行合作。在由传统的完全合作格局向现实中的部分合作格局转变的需求及其设计环境下,本文以知识联盟成员合作的模糊特性为突破口,以模糊合作博弈理论为支撑,以构建均衡的模糊合作博弈格局为躯干,以寻求最优的合作利益分配方案为驱动,形成基于模糊博弈的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框架及方法论体系,主要体现在:(1)提炼了企业知识联盟成员合作的模糊特性。首先,借助模糊数表示成员企业参与知识联盟的程度,将企业知识联盟成员合作的过程视为通过成员企业、参与度、策略、收益等基本要素所呈现的模糊合作博弈过程。然后,借助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成员选择博弈,分析了成员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策略。最后,基于参与度实现了企业知识联盟由传统博弈下的合作到模糊博弈下合作的自然延拓。(2)分析了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影响因素。首先,从联盟总体和联盟个体两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组建知识联盟是为了取得共同利益和协同效应,即实现1+1>2的效应。然后,确定了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关键影响变量,分别探索了知识联盟总收益、成员企业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效用、成员企业推测取得高收益的概率、结盟前收益等对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影响。最后,对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特征函数进行表述,并刻画了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模糊分配模型及其之间的包含关系。(3)研究了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的谈判均衡。首先,提出了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概括了纳什谈判的公理化,并分析了两企业及多企业纳什谈判模型及其均衡。最后,通过参与度的引入,将传统博弈格局下成员企业针对谈判点提出的异议及反异议进行模糊化延拓,提出了模糊谈判集概念,为具体模糊博弈格局下企业知识联盟最优利益分配方案存在性论证提供服务。(4)构建了知识联盟成员企业的模糊网络博弈及模糊平均单调博弈的合作格局。分析了企业知识联盟成员合作所呈现的网络效应,及成员伙伴的平均贡献值随联盟增大而提高的性质,得出了模糊网络博弈及模糊平均单调博弈的均衡结果,论证了两种博弈格局下企业知识联盟最优利益分配方案的存在性,以及模糊谈判分配方案与模糊核心分配方案的等价性,研究结论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5)探索了利益分配视角下企业知识联盟可持续合作对策。为满足企业知识联盟保留部分总收益值用于再合作的实际需求,将调整系数引入传统分配模型,扩展并构建了广义分配模型,为知识联盟再分配及再合作提供理论依据,我国5G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表明:在知识联盟不存在传统最优利益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可利用广义分配模型寻求知识联盟的广义最优分配方案,既解决了知识联盟利益分配问题,又为知识联盟可持续合作提供了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王亚彬[3](2017)在《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联盟企业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由企业组建而成的知识联盟来获取竞争优势,以推动企业长远的发展。通过知识联盟的构建,各企业形成了一个网络。作为网络中的节点,企业间通过网络彼此发生作用。网络中主体特征及联盟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在社会网络环境中知识联盟企业的主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网络中的企业的绩效提升作用机理,旨在为企业有效进行联盟合作,联盟绩效的提升作出科学指导。本文在梳理知识联盟、社会网络理论、联盟冲突与联盟满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社会网络主体及社会网络关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模型,即探讨位置中心度、异质性、联结意愿、信任、联结强度、信息共享对于知识联盟绩效影响机理。在模型构建中引入了联盟冲突与联盟满意的中介变量,社会网络主体与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联盟冲突与联盟满意对联盟绩效起作用。随后,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与收回,通过SPSS20.0和Amos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社会关系主体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位置中心度、异质性、结网意愿、信任、联结强度以及信息共享对于企业联盟绩效有显着正向影响;二是联盟冲突与联盟满意在社会网络与联盟绩效之间充当完全中介的作用;叁知识联盟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形态,联结意愿对于联盟冲突的影响较为明显,其负相关作用得到充分验证。(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2-21)

李翠,薛惠锋[4](2016)在《企业知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利益分配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模糊联盟博弈模型,对模糊博弈的核心解及稳定集解进行梳理,报告了博弈核心解在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中可能为空集的现状,通过采用引入隶属度及分配系数的方法,展开广义模糊解概念的延拓、广义模糊解间关系的刻画及模糊联盟博弈收益值部分保留的需求调查,反映了既能满足企业与多个知识联盟合作又可满足企业知识联盟再发展的应用需求问题,得出企业知识联盟广义利益分配方案存在性及合理性的基本结论,提出构建适合企业知识联盟再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注重企业知识联盟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企业知识联盟资源互补融合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利益分配视角下企业知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6年12期)

李翠,薛惠锋[5](2016)在《模糊环境下企业知识联盟收益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模糊博弈环境下,引入参与度作为模糊变量,建立企业知识联盟形成阶段的模糊网络博弈模型、联盟伙伴选择的模糊简化博弈模型、联盟贡献度评价阶段的模糊平均单调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数值算例对博弈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6年24期)

李雪娜,董瑄[6](2016)在《施工企业知识联盟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共生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联盟是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联盟关系,施工企业之间可以迅速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叁个方面构建施工企业知识联盟核心竞争力模型,并据此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施工企业知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工程经济》期刊2016年03期)

徐家昱,王晓辉[7](2016)在《嘉兴市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基于知识联盟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联盟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嘉兴外贸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知识联盟的角度分析当前嘉兴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并就如何协同其它企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等创新主体建立起知识联盟,通过不断强化供应链的价值增值作用来推动嘉兴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6年05期)

胡圆美,韩翔宇[8](2015)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知识联盟动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并基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能够识别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前提假设下,提出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知识联盟的动机会有所差异,并针对每个阶段对知识联盟动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知识联盟动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5年19期)

邵林锋[9](2015)在《基于竞合关系企业知识联盟知识共享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的来临推动着全球经济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知识与经济愈发紧密的结合使其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广泛用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任何一个企业想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然需要不断创新,长久的占据技术知识的最前沿。然而,技术发展的高速性、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消费者需求的多变性使得每一个企业都无法独自在人、财、物、知识等方面取得全面的优势,因此企业越来越青睐知识联盟这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间知识流动、传播与共享的全新组织合作形式。本文在已有知识联盟及知识共享研究成果考察与借鉴基础上,以具有竞合关系企业知识联盟成员知识投入和知识收益为切入点,通过对一个盟主企业和多个盟员企业知识联盟知识共享进行Stackelberg主从博弈均衡分析,给出了具有竞合关系的企业在知识联盟中进行知识共享的最优决策。最后结合通信设备制造商TD联盟案例,分析联盟在知识共享中所呈现的优势与不足,以验证笔者所提出的知识共享最优决策模型的正确性与现实可操作性,以期达到指导基于竞合关系企业知识联盟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现实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3-03)

刘二亮,郭凤艳,纪艳彬[10](2014)在《知识联盟中航天企业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与企业知识共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日益复杂,单个企业很难依靠自有知识和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于是很多航天企业选择通过与高校以及其他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组建知识联盟来应对挑战。通过参加知识联盟,开展知识共享,航天企业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经验和技巧,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和创新,能有效改善自身的流程,增强竞争优势。在知识联盟中,航天企业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知识共享的水平,而知识共享是联盟伙伴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和探索如何激发企业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提高航天企业的学习能力,对于航天企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4年10期)

企业知识联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十叁五”规划对企业知识转型的重视,在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企业联盟方式早已由产品联盟转变为知识联盟,而企业知识联盟就是各成员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集成体,这个集成体的成功构建与健康发展,取决于各成员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亟需对共同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联盟收益进行合理地协商分配,本质上可视为多人合作博弈问题。然而,以往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大都借助传统合作博弈解决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问题,但传统博弈的合作格局已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成员企业的合作需求,各成员企业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以全部资源完全参与到某个特定知识联盟中,而是以部分资源不同程度地与多个联盟进行合作。在由传统的完全合作格局向现实中的部分合作格局转变的需求及其设计环境下,本文以知识联盟成员合作的模糊特性为突破口,以模糊合作博弈理论为支撑,以构建均衡的模糊合作博弈格局为躯干,以寻求最优的合作利益分配方案为驱动,形成基于模糊博弈的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框架及方法论体系,主要体现在:(1)提炼了企业知识联盟成员合作的模糊特性。首先,借助模糊数表示成员企业参与知识联盟的程度,将企业知识联盟成员合作的过程视为通过成员企业、参与度、策略、收益等基本要素所呈现的模糊合作博弈过程。然后,借助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下成员选择博弈,分析了成员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策略。最后,基于参与度实现了企业知识联盟由传统博弈下的合作到模糊博弈下合作的自然延拓。(2)分析了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影响因素。首先,从联盟总体和联盟个体两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组建知识联盟是为了取得共同利益和协同效应,即实现1+1>2的效应。然后,确定了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关键影响变量,分别探索了知识联盟总收益、成员企业的资源投入和预期效用、成员企业推测取得高收益的概率、结盟前收益等对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影响。最后,对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特征函数进行表述,并刻画了企业知识联盟合作利益的模糊分配模型及其之间的包含关系。(3)研究了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的谈判均衡。首先,提出了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概括了纳什谈判的公理化,并分析了两企业及多企业纳什谈判模型及其均衡。最后,通过参与度的引入,将传统博弈格局下成员企业针对谈判点提出的异议及反异议进行模糊化延拓,提出了模糊谈判集概念,为具体模糊博弈格局下企业知识联盟最优利益分配方案存在性论证提供服务。(4)构建了知识联盟成员企业的模糊网络博弈及模糊平均单调博弈的合作格局。分析了企业知识联盟成员合作所呈现的网络效应,及成员伙伴的平均贡献值随联盟增大而提高的性质,得出了模糊网络博弈及模糊平均单调博弈的均衡结果,论证了两种博弈格局下企业知识联盟最优利益分配方案的存在性,以及模糊谈判分配方案与模糊核心分配方案的等价性,研究结论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5)探索了利益分配视角下企业知识联盟可持续合作对策。为满足企业知识联盟保留部分总收益值用于再合作的实际需求,将调整系数引入传统分配模型,扩展并构建了广义分配模型,为知识联盟再分配及再合作提供理论依据,我国5G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表明:在知识联盟不存在传统最优利益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可利用广义分配模型寻求知识联盟的广义最优分配方案,既解决了知识联盟利益分配问题,又为知识联盟可持续合作提供了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知识联盟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艾华,邹晓东.基于组织间学习的产学研知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来自企业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李翠.基于模糊博弈的企业知识联盟利益分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王亚彬.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联盟企业绩效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4].李翠,薛惠锋.企业知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利益分配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

[5].李翠,薛惠锋.模糊环境下企业知识联盟收益分配模型[J].现代商业.2016

[6].李雪娜,董瑄.施工企业知识联盟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共生理论[J].工程经济.2016

[7].徐家昱,王晓辉.嘉兴市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基于知识联盟角度[J].科学中国人.2016

[8].胡圆美,韩翔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知识联盟动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

[9].邵林锋.基于竞合关系企业知识联盟知识共享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10].刘二亮,郭凤艳,纪艳彬.知识联盟中航天企业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与企业知识共享关系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

论文知识图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组织层次特征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过程模型中小企业知识联盟信息系统架构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联盟知识创新...农业企业知识联盟知识转移影响...通过企业知识联盟提高企业核心...

标签:;  ;  ;  ;  ;  ;  ;  

企业知识联盟论文_陈艾华,邹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