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论文和设计-苏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分别设有螺母出料机构和可输送预摆盘模组至模具并将其装设于模具上的模组输送机构,在螺母出料机构的侧部设有可夹持从螺母出料机构输送出来的螺母并将其装设于预摆盘模组的螺母上料机构。该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一次性在预摆盘模组上预装多个螺母,能够实现装螺母与产品注塑过程同时进行,效率快,精度高,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分别设有螺母出料机构(2)和可输送预摆盘模组(3)至模具并将其装设于模具上的模组输送机构(4),在螺母出料机构(2)的侧部设有可夹持从螺母出料机构(2)输送出来的螺母并将其装设于预摆盘模组(3)的螺母上料机构(5)。

设计方案

1.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分别设有螺母出料机构(2)和可输送预摆盘模组(3)至模具并将其装设于模具上的模组输送机构(4),在螺母出料机构(2)的侧部设有可夹持从螺母出料机构(2)输送出来的螺母并将其装设于预摆盘模组(3)的螺母上料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出料机构(2)包括螺母振动盘(21),在螺母振动盘(21)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母输送机构(22),所述螺母输送机构(22)上设有螺母容置槽(221),在螺母容置槽(221)的端部设有螺母限位块(2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输送机构(4)包括支座(41),在支座(41)上设有横移机构(42),所述横移机构(42)上设有模组安装座(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42)包括固定座(421),在固定座(421)的一侧面设有驱动电机(422),所述驱动电机(422)的转动轴端部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驱动电机(422)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固定座(421)的另一侧面设有两个预设距离的第一滑轨(4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安装座(43)包括固定板(431),在固定板(431)正对横移机构(42)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与丝杆连接的丝杆螺母和与第一滑轨(423)相配合的第一滑座(432),在固定板(431)背离横移机构(42)的一侧面设有多个与预摆盘模组(3)相配合的模组定位柱(4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板(431)的相对两侧设有对称的第一驱动气缸(434),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34)的活塞杆设有第一连接座(435),所述第一连接座(435)与固定板(43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上料机构(5)包括设于螺母输送机构(22)侧部的螺母定位装置(51),在螺母定位装置(51)正对的一侧设有可将螺母定位装置(51)上的螺母运输至预摆盘模组(3)并将螺母装设于预摆盘模组(3)上的竖向移动机构(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定位装置(51)包括第二滑轨(511),在第二滑轨(5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座(512),所述第二滑座(512)上设有第二驱动气缸(513),在第二滑座(512)靠近第二驱动气缸(513)活塞杆的一端设有定位支座(514),所述定位支座(514)上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定位凹槽(5141),在第二滑座(512)背离第二驱动气缸(513)活塞杆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座(515),在第二连接座(515)的一侧设有卡槽(5151),所述卡槽(5151)上卡接有第三驱动气缸(51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移动机构(52)包括支撑座(521),所述支撑座(521)的相对两侧设有对称的竖向滑轨(5211),在对称的竖向滑轨(5211)上设有第三滑座(522),在第三滑座(522)上设有横向滑轨(523),所述横向滑轨(523)上设有与第二滑座(512)相对应的第四滑座(524),在第四滑座(524)上固设有第四驱动气缸(525),在第四滑座(524)的侧部设有驱动第四滑座(524)在横向滑轨(523)上滑动的第五驱动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的底部设有四个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位于机架(1)的四个角上,在机架(1)靠近模具的一侧设有正对于模具的模具监视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上螺母,特别涉及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

背景技术

针对部分需要装设螺母的注塑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模具中预装螺母,然后通过注射熔融塑胶液至模具型腔,与预装螺母一起成型,使得螺母嵌装在产品上,能保证嵌装于产品上的螺母的稳定性;然而,目前在模具中预装螺母通常采用人工放置螺母,当螺母数量较多的时候,不能实现同时预装螺母,不仅延长放置螺母时间,而且影响产品生产周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效益,同时,人工放置螺母不能保证螺母放置的精确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该机构可一次性在模组上预装多个螺母,效率快,精度高,而且在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可预先将螺母放置在模组上,产品脱模后,可直接将预装好的模组装设于模具上,能够实现同时操作,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分别设有螺母出料机构和可输送预摆盘模组至模具并将其装设于模具上的模组输送机构,在螺母出料机构的侧部设有可夹持从螺母出料机构输送出来的螺母并将其装设于预摆盘模组的螺母上料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出料机构包括螺母振动盘,在螺母振动盘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母输送机构,所述螺母输送机构上设有螺母容置槽,在螺母容置槽的端部设有螺母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模组输送机构包括支座,在支座上设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上设有模组安装座。

作为优选,所述横移机构包括固定座,在固定座的一侧面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端部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固定座的另一侧面设有两个预设距离的第一滑轨。

作为优选,所述模组安装座包括固定板,在固定板正对横移机构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与丝杆连接的丝杆螺母和与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座,在固定板背离横移机构的一侧面设有多个与预摆盘模组相配合的模组定位柱。

作为优选,在固定板的相对两侧设有对称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上料机构包括设于螺母输送机构侧部的螺母定位装置,在螺母定位装置正对的一侧设有可将螺母定位装置上的螺母运输至预摆盘模组并将螺母装设于预摆盘模组上的竖向移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滑轨,在第二滑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驱动气缸,在第二滑座靠近第二驱动气缸活塞杆的一端设有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上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定位凹槽,在第二滑座背离第二驱动气缸活塞杆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座,在第二连接座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卡接有第三驱动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相对两侧设有对称的竖向滑轨,在对称的竖向滑轨上设有第三滑座,在第三滑座上设有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上设有与第二滑座相对应的第四滑座,在第四滑座上固设有第四驱动气缸,在第四滑座的侧部设有驱动第四滑座在横向滑轨上滑动的第五驱动气缸。

作为优选,在机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机架的四个角上,在机架靠近模具的一侧设有正对于模具的模具监视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螺母从螺母出料机构出来后,通过控制螺母定位装置上的第二驱动气缸,其上的活塞杆穿过螺母,然后活塞杆往回收缩,完成螺母定位工作,接着控制竖向移动机构上的第四驱动气缸,使其活塞杆与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对齐,然后控制第四驱动气缸将螺母转移至第四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再将螺母装设于预摆盘模组上,完成螺母安装,通过模组输送机构将预摆盘模组输送至模具上,并通过第一驱动气缸将预摆盘模组装设于模具上,一次性在预摆盘模组上预装多个螺母,能够实现装螺母与产品注塑过程同时进行,效率快,精度高,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号说明:机架1;螺母出料机构2;螺母振动盘21;螺母输送机构 22;螺母容置槽221;螺母限位块222;预摆盘模组3;模组输送机构4;支座 41;横移机构42;固定座421;驱动电机422;第一滑轨423;模组安装座43;固定板431;第一滑座432;模组定位柱433;第一驱动气缸434;第一连接座 435;螺母上料机构5;螺母定位装置51;第二滑轨511;第二滑座512;第二驱动气缸513;定位支座514;定位凹槽5141;第二连接座515;卡槽5151;第三驱动气缸516;竖向移动机构52;支撑座521;竖向滑轨5211;第三滑座522;横向滑轨523;第四滑座524;第四驱动气缸525;调节螺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包括机架1,在机架1 上分别设有螺母出料机构2和可输送预摆盘模组3至模具并将其装设于模具上的模组输送机构4,在螺母出料机构2的侧部设有可夹持从螺母出料机构2输送出来的螺母并将其装设于预摆盘模组3的螺母上料机构5。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性在预摆盘模组3上预装多个螺母,效率快,精度高,而且在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可预先将螺母放置在预摆盘模组3上,产品脱模后,可直接将预装好螺母的预摆盘模组3装设于模具上,能够实现装螺母与产品注塑过程同时进行,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如图1所示,所述螺母出料机构2包括螺母振动盘21,在螺母振动盘21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母输送机构22,所述螺母输送机构22上设有螺母容置槽221,在螺母容置槽221的端部设有螺母限位块222,所述螺母限位块222限制螺母的运动,防止螺母输送机构22在运作时,螺母从输送料带处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组输送机构4包括支座41,在支座41上设有横移机构42,所述横移机构42上设有模组安装座43。

所述横移机构42包括固定座421,在固定座421的一侧面设有驱动电机422,所述驱动电机422的转动轴端部设有丝杆(图中未示出),所述丝杆与驱动电机 422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固定座421的另一侧面设有两个预设距离的第一滑轨 423;所述模组安装座43包括固定板431,在固定板431正对横移机构42的一侧面分别设有与丝杆连接的丝杆螺母(图中未示出)和与第一滑轨423相配合的第一滑座432,在固定板431背离横移机构42的一侧面设有多个与预摆盘模组3相配合的模组定位柱433。横移机构工作时,由驱动电机422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丝杆螺母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模组安装座43在第一滑轨423上左右滑动。

参照图1,在固定板431的相对两侧设有对称的第一驱动气缸434,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34的活塞杆设有第一连接座435,所述第一连接座435与固定板 431固定连接。将预摆盘模组3装设于模具上时,由第一驱动气缸434的活塞杆将预摆盘模组3推出,使得预摆盘模组3与模具配合安装,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安装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母上料机构5包括设于螺母输送机构22侧部的螺母定位装置51,在螺母定位装置51正对的一侧设有可将螺母定位装置51上的螺母运输至预摆盘模组3并将螺母装设于预摆盘模组3上的竖向移动机构52。

如图2所示,所述螺母定位装置51包括第二滑轨511,在第二滑轨5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座512,所述第二滑座512上设有第二驱动气缸513,在第二滑座512靠近第二驱动气缸513活塞杆的一端设有定位支座514,所述定位支座514上设有与螺母配合的定位凹槽5141,在第二滑座512背离第二驱动气缸 513活塞杆的一端固设有第二连接座515,在第二连接座515的一侧设有卡槽 5151,所述卡槽5151上卡接有第三驱动气缸516。

如图2所示,所述竖向移动机构52包括支撑座521,所述支撑座521的相对两侧设有对称的竖向滑轨5211,在对称的竖向滑轨5211上设有第三滑座522,在第三滑座522上设有横向滑轨523,所述横向滑轨523上设有与第二滑座512 相对应的第四滑座524,在第四滑座524上固设有第四驱动气缸525,在第四滑座524的侧部设有驱动第四滑座524在横向滑轨523上滑动的第五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第二驱动气缸512使得其上活塞杆往前卡住螺母,然后第二气缸512回气,使活塞杆带动螺母往回运动,然后通过控制竖向移动机构52使得第四驱动气缸525与第二驱动气缸512对齐,使第四驱动气缸525 的活塞杆往螺母轴孔卡紧,然后第四驱动气缸525回气,将螺母传至第四驱动气缸525的活塞杆上,然后通过控制竖向移动机构52,使得第四驱动气缸525 的活塞杆与预摆盘模组3的螺母孔对齐,然后将螺母装在螺母孔上,完成螺母的预安装,螺母安装完成后,通过模组输送机构4将预摆盘模组3装设于模具上。

如图2所示,在机架1的底部设有四个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位于机架1的四个角上,所述调节螺杆6用于调节机构的水平度,使得机构放置更加地稳定。在机架1靠近模具的一侧设有正对于模具的模具监视器(图中未示),所述模具监视器为现有技术,其包括摄像头和显示器,摄像头正对于模具,通过信号将图像传至显示器显示拍摄模具图像,因螺母内径尺寸有差异,生产过程中会出现概率性掉落问题,压伤模具,本实用新型设置模具监视器,能有效解决螺母掉落压伤模具的技术问题。

该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一次性在预摆盘模组上预装多个螺母,能够实现装螺母与产品注塑过程同时进行,效率快,精度高,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211.5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18454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29C45/14

专利分类号:B29C45/1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工业区启业北路6号

发明人:苏希;李土兰;林毅锋

第一发明人:苏希

当前权利人: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世俊

代理机构:44346

代理机构编号:广东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4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模具自动上螺母机构论文和设计-苏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