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结构论文和设计-李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负极极耳连接,下壳体与正极极耳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负极片、正极片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中间部分夹持在所述负极片和所述正极片之间,所述隔离层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密封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进行密封,所述绝缘密封垫包括两个水平部分,两个水平部分通过一垂直部分连接,其中一个水平部分卡入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卡槽中,另外一个水平部分与所述隔离层紧密贴合。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负极极耳(8)连接,下壳体(2)与正极极耳(7)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之间设有负极片(3)、正极片(4)和隔离层(5),所述隔离层(5)的中间部分夹持在所述负极片(3)和所述正极片(4)之间,所述隔离层(5)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密封垫(6)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垫(6)包括两个水平部分,两个水平部分通过一垂直部分连接,其中一个水平部分卡入所述上壳体(1)或所述下壳体(2)的卡槽中,另外一个水平部分与所述隔离层(5)紧密贴合。

设计方案

1.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负极极耳(8)连接,下壳体(2)与正极极耳(7)连接,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之间设有负极片(3)、正极片(4)和隔离层(5),所述隔离层(5)的中间部分夹持在所述负极片(3)和所述正极片(4)之间,所述隔离层(5)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密封垫(6)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垫(6)包括两个水平部分,两个水平部分通过一垂直部分连接,其中一个水平部分卡入所述上壳体(1)或所述下壳体(2)的卡槽中,另外一个水平部分与所述隔离层(5)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5)两端厚中间薄,所述隔离层(5)中间部分与所述上壳体(1)形成一梯形空腔,所述负极片(3)位于其中;所述隔离层(5)中间部分与所述下壳体(2)也形成一梯形空腔,所述正极片(4)位于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5)两端部与所述上壳体(1)的连接面高度与所述负极片(3)与所述上壳体(1)的连接面高度相同,所述隔离层(5)两端部与所述下壳体(2)的连接面高度与所述正极片(4)与所述下壳体(2)的连接面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9)和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10),所述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9)夹持在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负极片(3)之间,所述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10)夹持在所述下壳体(2)与所述正极片(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3)的材质为锂钴氧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4)的材质为石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5)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为铜、铝、钛或钢制成的金属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锂电池通常结构是电极和隔膜放置在一个外壳内,外壳的复杂性导致内部的层结构需要多方向的键合连接,使得锂电池的稳定性和传导性存在问题。

此外,电极的电连接器穿过整个外壳后与电极连接,如果密封不好也容易造成从而造成的泄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锂电池结构,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锂电池的结构不够稳定,并且密封结构不好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负极极耳连接,下壳体与正极极耳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负极片、正极片和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中间部分夹持在所述负极片和所述正极片之间,所述隔离层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密封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进行密封,所述绝缘密封垫包括两个水平部分,两个水平部分通过一垂直部分连接,其中一个水平部分卡入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卡槽中,另外一个水平部分与所述隔离层紧密贴合。

进一步,所述隔离层两端厚中间薄,所述隔离层中间部分与所述上壳体形成一梯形空腔,所述负极片位于其中;所述隔离层中间部分与所述下壳体形成一梯形空腔,所述正极片位于其中。

进一步,所述隔离层两端部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面高度与所述负极片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面高度相同,所述隔离层两端部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面高度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面高度相同。

进一步,还包括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和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所述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或所述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为了提高连接性能和降低过渡电阻;所述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夹持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夹持在所述下壳体与所述正极片之间。

进一步,所述负极片的材质为锂钴氧化物。

进一步,所述正极片的材质为石墨。

进一步,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铜、铝、钛或钢制成的金属箔。

该锂电池结构与现有的锂电池结构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密封垫的一部分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卡槽连接,因而整个电池封装时避免了确保绝缘密封垫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泄漏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由于绝缘密封垫存在两个水平部,接触长度增加增加因而在挤压时可以使得上、下壳体对绝缘密封垫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密封性更好。

(3)本实用新型由于隔离层两端厚中间薄的结构使得整个电池的稳定性更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结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结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2—下壳体;3—负极片;4—正极片;5—隔离层;6—绝缘密封垫;7—正极极耳;8—负极极耳;9—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10—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负极极耳8连接,下壳体2与正极极耳7连接,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负极片3、正极片4和隔离层5,隔离层5的中间部分夹持在负极片3和正极片4之间,隔离层5两端分别通过绝缘密封垫6与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进行密封,绝缘密封垫6包括两个水平部分,两个水平部分通过一垂直部分连接,其中一个水平部分卡入上壳体1或下壳体2的卡槽中,另外一个水平部分与隔离层5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密封垫的一部分与上壳体或下壳体的卡槽连接,因而整个电池封装时避免了确保绝缘密封垫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使得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泄漏的发生。

隔离层5两端厚中间薄,隔离层5中间部分与上壳体1形成一梯形空腔,负极片3位于其中;隔离层5中间部分与下壳体2也形成一梯形空腔,正极片4位于其中。本实用新型由于隔离层两端厚中间薄的结构使得整个电池的稳定性更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隔离层5两端部与上壳体1的连接面高度与负极片3与上壳体1的连接面高度相同,隔离层5两端部与下壳体2的连接面高度与正极片4与下壳体2的连接面高度相同。

负极片3的材质为锂钴氧化物。正极片4的材质为石墨。隔离层5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为铜、铝、钛或钢制成的金属箔。

如图2所示,还包括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9和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10,负极导电粘合材料层9夹持在上壳体1与负极片3之间,正极导电粘合材料层10夹持在下壳体2与正极片4之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锂电池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5857.2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217028U

授权时间:20190806

主分类号:H01M 2/02

专利分类号:H01M2/02;H01M2/08;H01M10/058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太原工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太原工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030008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31号

发明人:李鹏;马晓晓;刘菲;赵彦亮;米增财;白改玲

第一发明人:李鹏

当前权利人:太原工业学院

代理人:朱玉泉

代理机构:33312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知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1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锂电池结构论文和设计-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