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自然”探究中西哲学的共通性论文

从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自然”探究中西哲学的共通性论文

从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自然”探究中西哲学的共通性

那 彤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社会是德性的产物,是一个有和谐秩序的整体,人必须遵从宇宙的规律,按照理性、遵从德性而生活。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自然”是一种境界,是指一种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中西方对于宇宙的探究虽然表征不同,但其实质却是相通的。

关键词: 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哲学;共通性

一、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自然”概述

古希腊的自然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宇宙和空间意义上的自然,是物质性的;另一个是由空间意义的自然发展而来的自然观,属于意识范畴,是古希腊人理解社会伦理与道德的前提条件。

对于空间意义自然的理解,很早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如泰勒等人认为,自然生发的东西,或者从本源处生长出来的东西就是自然。他们将自然看作是有生命、能活动和可变化的,随后又出现了宇宙进程观,即宇宙的变化和活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一定的规律来支配的。并由此衍生出相应的自然观。

从图2可以看出,创作谢里丹风格唐草纹样,确定好主花位置,画出半径为3cm的圆,然后围绕主花利用sin曲线为基线绘制叶子,使叶子形成圆形的涡卷。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并向两个相反方向波卷,组成“S”形枝蔓连绵的纹样。圆圈是参考线,叶的线条尾端要自然地接近圆圈但不能相交。一直保持线的末端离圆圈1~2mm。叶片数量一般在8~10片。

当我们把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的阻碍因素弄清楚后,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其学习的质量。

古希腊的自然观就涉及到人类社会领域里具有自然意义的事物和功能,如伦理、习俗、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社会是德性的产物,是一个有和谐秩序的整体,而自然法就是这个整体中的支配原则。何为自然法?也就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行事,按照自然而生活,也就是遵从本性而活。

杨译:Clearly,to learn from a teacher is old-fashioned.[5]153

由此,再延伸到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准则,则是一种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实践观。儒家认为,所谓的自然自由,并不是纵情肆意,而是心体不累于欲,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二、中国哲学中“自然”的概述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自然”是一种境界,是指一种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也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中国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中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中就可透露出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性的实践与境界的统一。

但既然事物存在是不带一丝勉强,甚至是放任的,那祖圣先贤们制定礼仪法度是不是就变得不甚合理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假设布尔函数具有n个输入变量{xi|1in}、m个输出变量{fo|1om},输入变量xi也被称为原始输入(Primary Input,PI)和PI信号,输出变量fo也被称为原始输出(Primary Output,PO)和PO信号.其关于PI的MPRM逻辑表达式如式(1)所示.

从中国的儒家哲学来看,天地、礼乐是儒家礼制的根基。天地万物的生死和发展当然是自然无为的,但自然无为也并非旷荡放逸,而是想通过制定礼乐来使人明白天理的长存,使人们动容周旋而中礼,由此,才能使天下大治。

但是人们所遵从的德性是一种道德化的产物,是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的,是去私欲化的。这一点上,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是相通的。

这里的本性应该是一种理性原则,如此才能与动植物做出区分。人必须遵从宇宙的规律,按照理性、遵从德性而生活。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还认为,这种遵从理性、遵从德性的自然法不仅是个人行为的准则,也是一切社会和国家的行为准则,甚至在整个宇宙中都行之有效。

三、中西哲学的共通性

而中国古代哲学也有同样的倡导。《礼记·中庸》中所倡导的“尊德性”就是古希腊哲学中所提倡的理性。德性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原始心性,人类的一言一行都需遵从自己内心的指引。

古希腊哲学所倡导的行为准则是按照自然而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而生活,同时也就是遵从德性而生活。

而具体到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准则,中国儒家也有“尊德性”之说。《礼记·中庸》有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也就是人自然至诚之性。而这种自然至诚按明代大儒王阳明的说法便是“戒慎不赌,恐惧不闻,养的此心纯是天理”的一种灵明境界。这种灵明,这种天理,就是没有私欲私心夹杂的良知。

古希腊哲学承认宇宙中有其自身运转的规则和规律,人类不能违背规律行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亦有同样的观点,例如道家就把这种规律称之为“道”。

道家认为“道”是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中的,这是一种终究的境界或原理,可包容万物、衍生万物。道家所倡导的方法论是“无为”,它是道的本性,道的体现。

按实验方法,绘制试剂空白和钛显色溶液在不同波长下测定的吸收光谱。由图1可见,在阿拉伯树胶溶液存在下,于稀硫酸中,钛与百里香酚蓝形成了蓝紫色络合物,络合物/试剂空白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90nm处,试剂空白/水最大吸收峰位于440nm处,对比度为150nm,说明络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异大。实验选择590nm作为测量波长。

天道自然无为,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思想贯穿《道德经》全篇。老子把道的自然无为,转化到人身上,要求人们像道那样自然无为。而具体到实践方面,道家则提倡勿忘勿助,是指行事为人都应保持自然,不可刻意强求,需将心力放淡,要物来顺应,因时而动。

“道”就是古希腊哲学中所探寻的宇宙规律,“无为”就是古希腊在应对宇宙规律时所采用的顺应状态。中西方对于宇宙的探究虽然表征不同,但其实质却是相通的。

四、结论

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观探究了宇宙的本源等问题,并把随之衍生而来的自然性作为个人及社会的行为准则。而处在遥远东方的中国,亦有对于宇宙的探索和发现,虽然与古希腊哲学表述不同,但内里却并无差别。

[ 参 考 文 献 ]

[1]赵国珍.先秦时期自然哲学与古希腊自然哲学之比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2):12-16.

[2]李笑春,王东.略论古希腊的自然观及其生态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09):110-114.

[3]郑家英.方东美的自然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丁虎.从“有无之辩”走向“自然”之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张轩.从儒道“天道”、“心性”上的差异看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两种模式[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3(01):122-125+132.

中图分类号: N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0-0283-01

标签:;  ;  ;  ;  

从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自然”探究中西哲学的共通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