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菇论文_刘虹,王华,李素玲,许晶,杨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红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红,多糖,福安市,吕梁山,菌丝体,单糖,正交。

大红菇论文文献综述

刘虹,王华,李素玲,许晶,杨杰[1](2019)在《山西吕梁山大红菇的学名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ITS分子片段分析方法,确认了山西吕梁山南部五鹿山出产的红色蘑菇为血红菇(Russula sanguinaria)。血红菇为山西新记录种,于夏秋季节在油松林内大量发生,为现阶段当地油松林的优势外生菌根菌物种。中国文献记载可食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5期)

王白娟,杨青松,陈婷,秦向东,唐卿雁[2](2017)在《大红菇水不溶性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氧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 Fr.)子实体中含有大量碱溶性的多糖,由于具有难溶于水的特性而限制开发,可以借助化学改性的方法,通过提高其水溶性来促进生物活性,并使应用范围得到大幅度拓宽。【方法】本研究提取水溶性多糖后,用碱提法提出水不溶性多糖,并对其采用硫酸法进行修饰,改善其水溶性。【结果】分析并比较水溶性多糖、水不溶性多糖、硫酸酯多糖和维生素c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水溶性多糖的得率为1.447%、水不溶性多糖的得率为1.346%;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4.95%,取代度(DS)为0.763%。【结论】根据其EC50值表明,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硫酸酯多糖>维生素c>水不溶性多糖>水溶性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维生素c>硫酸酯多糖>水溶性多糖>水不溶性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维生素c>硫酸酯多糖>水溶性多糖>水不溶性多糖。(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阮瑞国,丁李春,尤云桂,汤凯毅,陈枝棠[3](2016)在《福安市大红菇及其生态环境调查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福建省福安市发现的大红菇,并对其形态和生态习性进行初步调查,为进一步开发福建省福安市大红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6年05期)

[4](2016)在《大红菇的营养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营养价值:1.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2.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6年02期)

赵艳,周强,杨青松[5](2013)在《正交试验设计在大红菇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大红菇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云南野生红菇类食用菌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野生大红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大红菇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大红菇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因素排序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丙酮∶95%乙醇∶石油醚(6∶3∶1)混合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可获得最佳提取效果,类胡萝卜素提取量在0.225 mg/g以上。【结论】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大红菇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6](2013)在《一种大红菇菌丝体保鲜剂及其制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技术大红菇(Russula rubra)为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的外生菌根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外生菌根菌。相关资料表明: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与其子实体相近,有的甚至高于其子实体。另外,大红菇菌丝体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郭永红,张微思,罗孝坤,方波,罗晓莉[7](2013)在《滇南地区大红菇及生态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调查基础上,采取面上调查与定点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滇南地区"大红菇"进行了生态学分析研究,分别介绍了滇南地区大红菇生长分布区气候条件、林地气候、土壤、植被等生境的调查及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3年01期)

赵靓[8](2012)在《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多糖作为来源广泛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已成为医药领域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云南红菇资源丰富,但其开发程度较低,主要以鲜食或干品为主,而关于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云南野生大红菇子实体为原料,研究大红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单糖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抑菌性及对α-淀粉酶酶活抑制作用等,为大红菇多糖功能性食品和药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大红菇的其他高值化利用提供新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论文分别对大红菇多糖的热水浸提法、碱液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等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大红菇子实体多糖热水浸提法最佳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为5.9h,提取温度为91℃,水料比为53:1,在此条件下测得大红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7.08%;大红菇碱液提取法最佳工艺为碱液浓度0.83mol/L,提取时间50min,提取温度87℃,在此条件下测得大红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2.98%;超声波辅助提取大红菇多糖最佳工艺参数为水浴温度90℃,水浴时间3h,超声波时间29min,水料比为50:1(mL:g),在此条件下测得大红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4.49%;果胶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结果为酶提时间6h、酶提温度55℃、酶用量3%、pH4.5、水提时间1h,共计用时7h,此条件下RAP平均提取率为9.48%;木瓜蛋白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结果为酶提时间6h、酶提温度45℃、酶用量4%、pH4.5、水提时间1.5h,共计用时7.5h,此条件下RAP平均提取率为11.33%;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结果为酶提时间5h、酶提温度55℃、酶用量5%、pH4、水提时间1.5h,共计用时6.5h,此条件下RAP平均提取率为12.05%。(2)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大红菇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由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各单糖在多糖中的摩尔比为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0.71:0.44:2.96:20.69:2.18。(3)本文考察了大红菇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等,以研究大红菇多糖的还原力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浓度越高,其还原力越大;同时,大红菇多糖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效果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大红菇多糖对卵磷脂过氧化存在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多糖浓度正相关。(4)本文以纸片琼脂法研究了大红菇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黑曲霉、根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黑曲霉、根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酿酒酵母没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大红菇多糖的最低抑制浓度为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mg/mL,大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8mg/mL,黑曲霉6mg/mL,根霉20mg/mL(5)本文以碘-淀粉比色法考察了大红菇多糖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α-淀粉酶活性作用,并且其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赵靓,赵天瑞,樊建[9](2012)在《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水提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研究了热水浸提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的条件。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0 h,提取温度91℃,水料比(mL∶g)为57∶1。在此工艺条件下,大红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536%。经试验证明优化的大红菇多糖水法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是可行的提取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2年01期)

郭永红,罗孝坤,弓明钦,王凤珍,张微思[10](2011)在《大红菇出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大红菇的出菇特性,课题组从2008年5月开始,在景洪市大渡岗乡林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红菇实验基地,通过在出菇林地固定样地的定位监测和同步的气象观测。对红菇出菇、生长与植被、土壤、小气候、菌塘发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初步探明了红菇出菇特性及生长发育过程,从而也为红菇保护促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1年05期)

大红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 Fr.)子实体中含有大量碱溶性的多糖,由于具有难溶于水的特性而限制开发,可以借助化学改性的方法,通过提高其水溶性来促进生物活性,并使应用范围得到大幅度拓宽。【方法】本研究提取水溶性多糖后,用碱提法提出水不溶性多糖,并对其采用硫酸法进行修饰,改善其水溶性。【结果】分析并比较水溶性多糖、水不溶性多糖、硫酸酯多糖和维生素c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水溶性多糖的得率为1.447%、水不溶性多糖的得率为1.346%;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4.95%,取代度(DS)为0.763%。【结论】根据其EC50值表明,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硫酸酯多糖>维生素c>水不溶性多糖>水溶性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维生素c>硫酸酯多糖>水溶性多糖>水不溶性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维生素c>硫酸酯多糖>水溶性多糖>水不溶性多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红菇论文参考文献

[1].刘虹,王华,李素玲,许晶,杨杰.山西吕梁山大红菇的学名考证[J].中国食用菌.2019

[2].王白娟,杨青松,陈婷,秦向东,唐卿雁.大红菇水不溶性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氧化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7

[3].阮瑞国,丁李春,尤云桂,汤凯毅,陈枝棠.福安市大红菇及其生态环境调查初报[J].食用菌.2016

[4]..大红菇的营养价值[J].中国食用菌.2016

[5].赵艳,周强,杨青松.正交试验设计在大红菇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学报.2013

[6]..一种大红菇菌丝体保鲜剂及其制作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13

[7].郭永红,张微思,罗孝坤,方波,罗晓莉.滇南地区大红菇及生态学调查研究[J].食用菌.2013

[8].赵靓.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9].赵靓,赵天瑞,樊建.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水提法工艺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2

[10].郭永红,罗孝坤,弓明钦,王凤珍,张微思.大红菇出菇特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

论文知识图

大红菇-【图片】福建永安大红菇分离物Fig4Isolat...福建永安大红菇Fig3Russularuba(...与红菇相关的分离菌株随机引物S62介导的牛肝菌、马勃子实体...2-260生物因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微生...

标签:;  ;  ;  ;  ;  ;  ;  

大红菇论文_刘虹,王华,李素玲,许晶,杨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