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运动论文_崔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战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国,抗日战争,大群,妇女,和平主义,日籍,越南。

反战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崔瑾[1](2019)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世界和平反战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至30年代,是世界和平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和平反战运动不仅蓬勃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和平反战运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之前的和平反战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和平反战运动范围更广、影响更深,并迅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反对战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思潮,推动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进程。反帝大同盟便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所建立的国际组织。反帝大同盟全称为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League against Imperialism),该组织成立于1927年,由共产党人巴比塞、作家罗曼·罗兰和高尔基、宋庆龄等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发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大会上,全场一致同意建立反帝国主义同盟,并在同年举行的第一次总评议会通过了同盟的组织问题。该同盟以反对帝国主义的支配为己任,为世界各国的民族自决、国民自由、和平稳定而奔走呐喊。作为和平反战组织,反帝大同盟在抵制帝国主义扩张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世界和平反战运动逐渐分野,面对日益严峻的法西斯威胁,和平反战力量逐渐分化,一部分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反战力量有向法西斯妥协、退让的绥靖化趋势,而另一部分以共产国际和其他各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左派的和平势力,积极谋求对法西斯的围堵和抵抗。因此,反帝大同盟在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世界和平反战运动中具有其独特价值,它既倡导反战,同时又呼吁反帝、反殖,号召各国特别是亚非拉国家的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统治。反帝大同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的反战运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其组织目标由反战反帝逐渐向反法西斯过渡,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运动的开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制法西斯势力侵略扩张、保卫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5)

杨林[2](2019)在《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研究(1960-1975)》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淖,这场被称作美国史上耗时、耗资之最的战争,对美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激起了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国内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反战运动。在美国兴起的诸多反战团体中,美国妇女也形成了强大的反战团体和反战力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妇女和平斗争同盟、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联盟等诸多反战团体,美国妇女还加强同越南妇女的联系,通过开展妇女和平斗争同盟的国际活动,美国和越南妇女之间召开的雅加达会议、河内会议、巴黎会议、印度支那妇女会议,使得她们之间形成了强大而又独特的姊妹关系,为越南战争的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越南女性的反战活动,同时将女性置于国际舞台上,美国妇女作为记者、护士甚至以“平民外交官”的身份前往北越,并同越南妇女一起开展跨国反战活动,加强了她们之间的联系。全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背景。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背景及其过程。其次简要介绍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兴起过程。最后,又简要分析了古代时期和革命前后期越南女性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和越南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的基本过程;其次分析了妇女和平斗争同盟成立的原因和背景;并围绕雅加达会议、河内会议、巴黎会议的召开,以及美国反帝人民代表团的成立,详细介绍了妇女和平斗争同盟的国际活动;同时介绍了印度支那妇女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最后介绍美国少数族裔妇女参与反越战运动。第叁章主要讲述了对美国和越南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的评价。首先介绍对两国女性运动的影响;其次介绍对越南战争的影响;最后介绍美国和越南妇女开展跨国反战运动可能性与局限性。最后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引起人们对种族歧视、民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对战争残酷性与血腥性的关注,这也对两国女性运动和越南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和越南妇女团结起来,倡导和平,形成反战的新生力量,从而达到停止战争、建设和平美好家园的目的,使人类远离战争,为越南战争的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紫琳[3](2018)在《澳大利亚国内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965-1972)》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出于冷战思维、国家安全以及巩固同盟关系的需要,澳大利亚毅然决然地追随美国卷入越南战争。随着战争的渐次推进,澳大利亚国内掀起了一场民间自发组织的大规模反对政府卷入越战、反对强制征兵的和平反战运动。这场反战运动在60年代中期渐具规模,后不断发展,延伸至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其反战手段既有游行示威、静坐和宣讲会;又有罢工、罢课等。直至1971年澳政府做出撤军决定,这场和平反战运动才逐渐走向终结。这场历史上空前的和平反战运动对澳大利亚政治与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对政府的越南政策产生了一定的牵制作用,而且推动了旨在促进澳大利亚社会变革的其他社会运动的开展,并对1972年的联邦大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工党政府上台后,作出了一系列有别于旧政府的国内外政策。(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国庆,司胜杰[4](2015)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日人反战运动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一部分在华日籍进步人士和先后投诚的日本士兵及日本俘虏建立反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战运动。在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国共产党对日俘政策及其实施、反战团体及其反战活动等方面,详细梳理在华日籍人士反战运动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的抗日统一战线,在瓦解日伪敌军、鼓舞我军士气和参与边区事务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充分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5年05期)

布落[5](2014)在《广州反战运动近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州努力文化运动的有叁个团体:广州无产作者联盟,广州普罗文化同盟,新文艺评论社。他们工作的步骤很不一致,组织亦不完善,方法也不统一,不过抱着一种青年的热诚,向光明之途走去的一种目的,是同一的。在他们各个过去的出版物里,有着不少零碎的,关于反战的文字,无聊办的《广州文艺周报》里面文字,完全用广州大众日常在口头里讲的广州白话写的,曾译载关于亚姆斯脱当~①反战大会的文字两篇;普同~②一部分人从前办的刊物《一般文化》上面也零碎地登载过一些关于拥护××~③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文字。反战大会决定在上海举行以后,消息传到广东,广州的大众立刻起了一(本文来源于《远东反战会议纪念集》期刊2014-11-01)

蔡予淑[6](2014)在《反战运动何尝失败!》一文中研究指出远东大战的酝酿,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这〉种残暴的战争,是屠杀工农士兵的行为,又是谁都可以认识的。中国的广场,到了战争的爆发,无疑的成为一个危险的火力点。反战会议之跑来上海集会,自然有深重的意义,民众之热烈拥护这一会议,不仅是拥护自身利益,而且是反对帝国主义有力的表示。但是,宋庆龄女士说过了,"资本主义以战争为生命线,劳动者则以革命为出路"。在两个对立的阵容中,所以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对反战会议必多方破坏。这是不足怪异的。可是,自马莱及各代表来到沪后,反战的意义,已广泛地打入大群劳动(本文来源于《远东反战会议纪念集》期刊2014-11-01)

万里宾[7](2014)在《世界反战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战争危险与世界反战运动之形成一九一八年即距今恰恰十五年前之十一月十一日十一点钟,欧洲全部战线的号兵一致传达同样的命令:"停火!停火!……"这样,时期经过一千五百六十七日,人口死伤叁千四百万,物质上直接间接损失叁千四百万万美金的大屠杀终于停止了。于是,战胜诸国居然喊出"世界永久的和平"来。侥幸列于战胜方面的中国,在北京,那时候的首都,还举行过盛大的提灯游行帮同庆祝。但是到了十五年后的今日,只有傻子才会相信那是世界永久(本文来源于《远东反战会议纪念集》期刊2014-11-01)

闫俊永[8](2014)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到今,军事和外交一直是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世界陷入美苏两极格局,两国迫切需要借助军事力量来彰显本国的实力,扩大自身的影响。美国介入了五十年代的朝韩战争,最终因中国的抗美援朝而宣布撤军。在冷战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前沿阵地东南亚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目标,而此时正发生内战的越南便为美国的插手提供了便利,由此便开始了长达20年(1954—1975年)的越战征途。起初美国自信满满,意在最短时间内将越南收入麾下,不料却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在军事史上,美国在越战中无功而返的结局令其难堪。一个超级大国凭借着足够的实力与自信,打着民主的旗号在越南的阴沟里翻了船。虽然越战后美国的实力没有受到大的削弱,但政府足以从战争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战争的失败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反战运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然尽管反战遍及美国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这场运动的作用没有发挥到极致。但不可否认,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最终引发了民众对越南战争的关注,引起总统及其政府人员的顾虑,使得他们不得不在政策制定上投鼠忌器。而且反战人士在运动中传达的一些理念和价值在越战后美国的社会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促进了社会诸多领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田艺伟[9](2013)在《美国反战运动与投票行为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运动是政治意愿表达的另一个侧面,社会成员通过社会运动可以对决策的制定和以及政府的行为产生影响。美国虽然是民主制国家,但是政治意愿在现实中也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进行表达,因此以社会运动形式出现的政治意愿表达还是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由于社会运动本身往往缺乏即时的作用效果,所以需要通过选举期间选民投票行为来反映社会运动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而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投票结果就是社会运动等诸多政治意愿表达的表现。2013年恰逢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美国社会各界都在对伊拉克战争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检讨。回顾伊拉克战争的全程,美国社会的反战运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又以民主党的获胜告终,这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以政治系统反馈模型为依据,通过以美国国家选举研究中心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后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对反战社会运动与2008年美国总统选投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美国社会运动中的反战运动与投票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构设计为,首先会对社会运动的理论发展进行梳理,然后对美国社会运动,特别是反战运动的历史以及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进行阐述,最后以2008年选举投票调查以及美国的反伊拉克战争运动为例对美国反战运动与投票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2)

郭婷[10](2012)在《台湾同胞康大川与日本战俘的反战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于日本占据时代的台湾苗栗人康大川,一直怀着台湾必将回归中国的信念。他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第叁组组员,协助"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开展反战运动;继而又任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贵州镇远和平村)主任管理员,协助日本战俘开展反战运动。康大川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台湾同胞没有缺席"。(本文来源于《红岩春秋》期刊2012年04期)

反战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淖,这场被称作美国史上耗时、耗资之最的战争,对美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激起了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国内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反战运动。在美国兴起的诸多反战团体中,美国妇女也形成了强大的反战团体和反战力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妇女和平斗争同盟、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联盟等诸多反战团体,美国妇女还加强同越南妇女的联系,通过开展妇女和平斗争同盟的国际活动,美国和越南妇女之间召开的雅加达会议、河内会议、巴黎会议、印度支那妇女会议,使得她们之间形成了强大而又独特的姊妹关系,为越南战争的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越南女性的反战活动,同时将女性置于国际舞台上,美国妇女作为记者、护士甚至以“平民外交官”的身份前往北越,并同越南妇女一起开展跨国反战活动,加强了她们之间的联系。全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背景。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背景及其过程。其次简要介绍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兴起过程。最后,又简要分析了古代时期和革命前后期越南女性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和越南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的基本过程;其次分析了妇女和平斗争同盟成立的原因和背景;并围绕雅加达会议、河内会议、巴黎会议的召开,以及美国反帝人民代表团的成立,详细介绍了妇女和平斗争同盟的国际活动;同时介绍了印度支那妇女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最后介绍美国少数族裔妇女参与反越战运动。第叁章主要讲述了对美国和越南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的评价。首先介绍对两国女性运动的影响;其次介绍对越南战争的影响;最后介绍美国和越南妇女开展跨国反战运动可能性与局限性。最后是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引起人们对种族歧视、民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对战争残酷性与血腥性的关注,这也对两国女性运动和越南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和越南妇女团结起来,倡导和平,形成反战的新生力量,从而达到停止战争、建设和平美好家园的目的,使人类远离战争,为越南战争的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战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崔瑾.20世纪20至30年代世界和平反战运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杨林.美越妇女跨国反战运动研究(1960-1975)[D].郑州大学.2019

[3].张紫琳.澳大利亚国内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965-1972)[D].苏州科技大学.2018

[4].陈国庆,司胜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日人反战运动述论[J].唐都学刊.2015

[5].布落.广州反战运动近讯[C].远东反战会议纪念集.2014

[6].蔡予淑.反战运动何尝失败![C].远东反战会议纪念集.2014

[7].万里宾.世界反战运动[C].远东反战会议纪念集.2014

[8].闫俊永.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9].田艺伟.美国反战运动与投票行为关系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郭婷.台湾同胞康大川与日本战俘的反战运动[J].红岩春秋.2012

论文知识图

PETER,PAUL & MARYPETER,PAUL & MARY乌布利希卡尔·李卜克内西幸德秋水片山潜

标签:;  ;  ;  ;  ;  ;  ;  

反战运动论文_崔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