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数据探测论文_赵祥鸿,暴景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常数据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离层,波束,异常,数据,函数,磁力,地磁场。

异常数据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赵祥鸿,暴景阳[1](2018)在《多波束测深异常数据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海底地形情况下异常数据探测困难,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出了多波束测深异常数据探测方法。通过改进原有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采用邻近窗口法提取局部极值点并利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拟合上下包络面。对二维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的本征模态函数IMF进行小波分析,尝试剥离噪声与有用信号;重构有用信号并结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的残余分量构建海底地形趋势面探测测深数据异常值。通过与人工手动编辑方法、趋势面滤波方法和单一经验模态方法进行比对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探测出异常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马新欣,林湛,陈化然,金红林,李大虎[2](2013)在《基于COSMIC掩星数据探测汶川M_S8.0地震震前电离层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COSMIC掩星2级数据,基于球谐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模型值,为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提供背景依据.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最大电子密度,得到各主成分所占能量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震前在震中邻近区域出现电离层扰动增强现象,且随高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F2层300—450km.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月15日—29日19:00—24:00(地方时)第叁主成分能量百分比显着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震前电离层存在异常扰动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李施佳,蔡昌盛,付凯斌[3](2012)在《用GPS观测数据探测日本9.0级地震的电离层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位于日本2011年3月11日9.0级地震区域的叁个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地震前后四天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值。通过分析发现:地震当天出现了明显的电离层TEC扰动异常现象,扰动异常随测站离震源距离的加大而显着减弱;平均电离层TEC在发生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内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2年03期)

常宜峰[4](2012)在《局域海洋地磁场模型及磁力异常数据探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场模型和地磁图在地球科学、资源探测、地震预报、地磁辅助导航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海洋磁力测量数据构建局域海洋地磁场模型,对磁力测量数据质量控制中异常值探测方法、局域海洋地磁场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法构建局域地磁场模型、地磁图网格化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地磁场模型构建的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依次对局域地磁场模型构建方法、磁力测量数据处理流程和异常数据探测方法、地磁图网格化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介绍。2.针对传统海洋磁力测量数据质量控制中抵抗粗差能力较弱的问题,改进了原有最小二乘趋势面法探测磁力异常的不足,引入抗差估计的原理,提出使用基于抗差估计的趋势面法进行异常值探测,利用某一海域的磁力测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抗差趋势面法比普通趋势面法检测效果好,并且探测效率更加稳定。3.针对基于多面函数法构建局域海洋地磁场模型中,建模特征节点的选择具有人工性和任意性的问题,提出了使用正交最小二乘多面函数法来自适应地选择节点。利用将系数正交化后组成的一种评价准则来表示节点贡献效力的大小,从而可以自适应地选择特征节点,改善了人工选择效率较低的问题。4.介绍了BP神经网络法在构建局域海域地磁场模型中的应用,针对该方法在求解计算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引入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法。分别利用模拟和实测两组数据分析了改进前后两种方法的异同,并顾及了粗差和节点选择问题对神经网络法构建地磁场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改进后的神经网络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所提高。5.针对地磁导航中高精度地磁图制备和精化问题,当地磁图网格数据空间分辨率不高,不能满足地磁辅助导航要求时,利用某一海域地磁测量数据,采用Coons曲面方法,重构了该海域的地磁图。并同时使用Taylor多项式法和Kriging法制备了该地区的地磁图作为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oons曲面法构建地磁图的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在进行地磁匹配导航时得到更为精细的地磁图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2-04-20)

黄贤源,隋立芬,翟国君,柴洪洲[5](2010)在《利用Bayes估计进行多波束测深异常数据探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底地形变化连续、平缓的假设条件下,基于Bayes估计理论提出了多波束测深异常数据探测方法,并与选权迭代加权平均滤波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解决测深异常值判断标准可靠性的问题,而且能合理、有效地探测出异常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边刚,刘雁春,于波,肖付民,卞光浪[6](2008)在《海洋磁力测量中异常数据探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门限滤波法、滑动拟合法及其基于叁维可视化的滑动拟合方法对海洋磁力测量地磁日变数据和海上磁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进行探测,并结合实际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合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08年02期)

异常数据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获取COSMIC掩星2级数据,基于球谐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模型值,为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提供背景依据.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最大电子密度,得到各主成分所占能量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震前在震中邻近区域出现电离层扰动增强现象,且随高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F2层300—450km.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月15日—29日19:00—24:00(地方时)第叁主成分能量百分比显着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震前电离层存在异常扰动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方面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常数据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赵祥鸿,暴景阳.多波束测深异常数据探测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

[2].马新欣,林湛,陈化然,金红林,李大虎.基于COSMIC掩星数据探测汶川M_S8.0地震震前电离层异常[J].地震学报.2013

[3].李施佳,蔡昌盛,付凯斌.用GPS观测数据探测日本9.0级地震的电离层异常[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

[4].常宜峰.局域海洋地磁场模型及磁力异常数据探测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

[5].黄贤源,隋立芬,翟国君,柴洪洲.利用Bayes估计进行多波束测深异常数据探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

[6].边刚,刘雁春,于波,肖付民,卞光浪.海洋磁力测量中异常数据探测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8

论文知识图

箱形图法异常数据探测海底火山附近磁场等值线图处理后的测区磁测区的原始磁斜井正洞D2K42+796~DZK42+805原始地磁日变数据

标签:;  ;  ;  ;  ;  ;  ;  

异常数据探测论文_赵祥鸿,暴景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