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课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课程,游戏,评价,小学,思政,工业革命,专业。

课程发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贾伟杰,徐趁丽[1](2020)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对大学坚持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关键在思政课程老师,核心在非思政课老师,根本保障在相关制度的建设。(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20年02期)

王宝国,董自建[2](2020)在《优化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尝试充实语文课程评价内容,细化各项考核内容,发挥"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从而达到注重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性和整体性的课程评价要求。(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20年04期)

米庆华[3](2019)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小学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小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初步形成分析、理解、研究小学生心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理念,结合学校向应用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小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成绩的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张童童[4](2020)在《高职医学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幼教市场人才供不应求问题,教育部提出在高职高专院校增设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我校作为高职医学院校,如何在专业成立时间短、专业定位不甚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考虑。(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1期)

张惠东[5](2019)在《借力大数据 创新发展社保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计学课程是我国高校不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文章以社保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指出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解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褚松茂,李青彬,韩永军,王莉,田刚[6](2019)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过去20年《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文献进行收集,对其教学改革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我国化学工业快速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密不可分。随着全球工业革命浪潮的兴起,我国工程教育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传授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变到发展学生核心工程素质与能力,是《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金伟平[7](2019)在《基于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创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学生发展的角度,需要对国家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的改造,本文基于校情学情,阐述了学校进行体育课程创新建设叁年来的思考与实践,对提高体育课程实施水平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36期)

钱怡佳[8](2019)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合作能力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园的成长环境是幼儿生活发展的主体环境之一,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性格走向。幼儿园的课程不应当成为冷冰冰的知识化机器,而应当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玩乐中学习,贴合幼儿活泼爱玩的本性,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形成基本的合作意识,培养其合作能力。教师应该抓住幼儿意识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积极组织一些合作性项目,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2期)

何漫潮[9](2019)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所以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此,游戏也应该是幼儿园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幼儿园的活动与游戏密不可分,而(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12期)

王玉菊[10](2019)在《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元祥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十大关系》中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能够较好地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也是一门对学校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一方面它考验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良知,另一方面它检验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决定这一个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考验着学校教育建设者的魄力和能力。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小学教育必须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会让学生进行一次美妙的"旅行",有效转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它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相关活动,重视学生实际的体验与感受,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需求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促使学生主动探寻相关知识或经验,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远比教师辛苦说教效率要高的多,亦能够使得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趋向有效化、常态化以及促使学校教育特色发展,成为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6期)

课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尝试充实语文课程评价内容,细化各项考核内容,发挥"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从而达到注重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实践性和整体性的课程评价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贾伟杰,徐趁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析[J].智库时代.2020

[2].王宝国,董自建.优化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J].学周刊.2020

[3].米庆华.转型发展背景下小学心理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4].张童童.高职医学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0

[5].张惠东.借力大数据创新发展社保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

[6].褚松茂,李青彬,韩永军,王莉,田刚.《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9

[7].金伟平.基于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创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

[8].钱怡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合作能力发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9].何漫潮.课程游戏化建设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10].王玉菊.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J].中华少年.2019

标签:;  ;  ;  ;  ;  ;  ;  

课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