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电池壳及电池论文和设计-许玉林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爆电池壳及电池,所述防爆电池壳包括至少一端敞口的圆筒形的壳体,壳体上制有至少一条轴向贯通该壳体的直线型防爆线。相比于传统的电池壳,本申请这种电池壳具有更优的防爆性能,即便电池内部出现气流堵塞问题,只要电池内部某处气压高至异常值,电池壳上的防爆线便会迅速裂开,安全性大大提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爆电池壳,包括至少一端敞口的圆筒形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制有至少一条轴向贯通该壳体的直线型防爆线(1a)。

设计方案

1.一种防爆电池壳,包括至少一端敞口的圆筒形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制有至少一条轴向贯通该壳体的直线型防爆线(1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防爆线(1a)为直线结构,并且沿着所述壳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防爆线(1a)共设置有两条,并且这两条直线型防爆线(1a)的深度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防爆线(1a)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型防爆线(1a)相交布置的螺旋型防爆线(1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防爆线(1a)通过模具对所述壳体(1)的外壁或内壁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或者通过刀具对所述壳体(1)的外壁或内壁进行切割加工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铝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为敞口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带底圆筒结构。

10.一种电池,包括:

电池壳,

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中的内芯,以及

封闭于所述电池壳敞口端的电池盖帽(2);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防爆电池壳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电池壳及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电池爆炸,通常在电池壳上开设防爆刻痕线,从而使得电池壳的防爆线部位的承压能力减弱。当电池内部压力异常升高至一定程度时,电池壳的十字刻痕线部位被内部压力胀开而及时破裂泄压,防止电池内部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

但是,传统防爆电池壳上防爆线的尺寸非常小,通常设置在电池壳的中部或端部。若电池内部因各种原因而出现气流堵塞故障,则非防爆线位置持续升高的内部气压并不会很快传递至防爆线位置,仍有爆炸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提出一种防爆性能更优的防爆电池壳及配置这种电池壳的电池,即便电池内部出现气流堵塞问题,只要电池内部某处气压高至异常值,电池壳上的防爆线便会迅速裂开避免电池爆炸,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爆电池壳,包括至少一端敞口的圆筒形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制有至少一条轴向贯通该壳体的直线型防爆线。

本申请这种防爆电池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直线型防爆线为直线结构,并且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直线型防爆线共设置有两条,并且这两条直线型防爆线的深度不同。

所述直线型防爆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所述壳体的内壁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直线型防爆线相交布置的螺旋型防爆线。

所述直线型防爆线通过模具对所述壳体的外壁或内壁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或者通过刀具对所述壳体的外壁或内壁进行切割加工而形成。

所述壳体为铝壳。

所述壳体的两端均为敞口结构。

所述壳体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的带底圆筒结构。

一种电池,包括:

电池壳,

收容于所述电池壳中的内芯,以及

封闭于所述电池壳敞口端的电池盖帽;

所述电池壳采用上述防爆电池壳的结构。

本申请的优点是:

1、本申请电池壳上设置轴向贯通的防爆线,因防爆线贯通整个电池壳,即便电池壳内部出现气流堵塞不通的问题,也不会存在壳内气压无限积聚而发生爆炸的问题,在壳内某处气压升高至一定值后,直线型防爆线的对应线段会及时裂开,安全性大大提高。

2、设置两条直线型防爆线,双重保险,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壳的防爆性能。

3、两条直线型防爆线的一深一浅,一般情况下,当壳内气压持续升高时,深度较大的那条直线型防爆线先裂开;如果因故障而导致较深的那条直线型防爆线在气压达到约定值时无法裂开,那么在壳内气压继续升高到更高的第二个约定值时,较浅的直线型防爆线会裂开,使得该电池壳具有两个防爆等级。

4、在壳体内壁处设置与直线型防爆线相交布置的螺旋型防爆线,更进一步地提升该电池壳的防爆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圆柱形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池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池壳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圆柱形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池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池壳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圆柱形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池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池壳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其中:1-壳体,1a-直线型防爆线,1b-螺旋型防爆线,2-电池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会意识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具体细节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实施方式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因此,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图1至图3所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圆柱形电池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与传统圆柱形电池相同的是,其也包括电池壳、内芯和电池盖帽2。其中,电池壳为圆筒状的铝壳,而且电池壳的两端均为敞口结构。内芯收容于电池壳内部。电池盖帽2有两个,分别为正极盖帽和负极盖帽,这两个电池盖帽分别封闭设置在电池壳的两敞口端。当然,有些圆柱形电池的电池壳为仅一端敞口而另一端封闭的带底圆筒结构,这种电池只具有一个电池盖帽。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上述的电池壳采用了一种特别设计的防爆电池壳,其包括圆筒形的壳体1,而且壳体1上制有两条轴向贯通该壳体的直线型防爆线1a。

所谓“轴向贯通”,是指直线型防爆线1a由壳体1的轴向一端一直延伸至轴向另一端。

不难理解,在电池壳上设置轴向贯通的防爆线,因防爆线贯通整个电池壳,即便电池壳内部出现气流堵塞不通的问题,也不会存在壳内气压无限积聚而发生爆炸的问题,在壳内某处气压升高至一定值后,直线型防爆线1a的对应线段会及时裂开,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实施例之所以设置两条直线型防爆线1a,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壳的防爆性能,如果其中一条直线型防爆线1a出现故障而无法及时裂开时,至少还有另一条直线型防爆线1a可用,双重保险。

并且,上述两条直线型防爆线1a的深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当壳内气压持续升高时,深度较大的那条直线型防爆线1a先裂开;如果因故障而导致较深的那条直线型防爆线1a在气压达到约定值时无法裂开,那么在壳内气压继续升高到更高的第二个约定值时,较浅的直线型防爆线1a会裂开。如此使得该电池壳具有两个防爆等级。

本实施例中,上述两条直线型防爆线1a均设置于壳体1的内壁。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两条直线型防爆线1a都设置在壳体1的外壁,或者一条设置在壳体内壁而另一条设置在壳体外壁。

上述直线型防爆线1a可以通过模具对壳体1的内壁(或外壁)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也可以借助刀具对壳体1的内壁(或外壁)进行切割加工而形成。

实施例二:

图4至图6所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圆柱形电池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在壳体1的内壁处还设置有一条螺旋型防爆线1b,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该电池壳的防爆能力。并且该螺旋型防爆线1b与直线型防爆线1a相交布置,不难理解,当壳内气压过高时,前述螺旋型防爆线1b和直线型防爆线1a的交叉点部位最易破裂防爆。

实施例三:

图7至图9所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圆柱形电池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也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将两条直线型防爆线1a设置在壳体1的外壁而非内壁。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防爆电池壳及电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075.8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28951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H01M 2/02

专利分类号:H01M2/02;H01M2/12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2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郭巷街道吴淞路892号5幢3楼

发明人:许玉林;王爱淑;龚晓冬;李佳旭;娄豫皖

第一发明人:许玉林

当前权利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代理人:范晴;程东辉

代理机构:32103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防爆电池壳及电池论文和设计-许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