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论文和设计-刘屹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涉及汽车配件加工领域,包括底板,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中间设置筒体组件支撑机构和筒体组件压紧机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之间设置尾管组件支撑机构和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筒体组件压紧机构、尾管组件压紧机构、尾管组件定位机构和尾管组件支撑机构均固接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异形催化器时无法对其组件定位导致焊接效果差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异形尾管组件(10A)的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和用于在水平方向定位尾管组件(10C)的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中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筒体组件(10B)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和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之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尾管组件(10C)的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和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和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均固接在底板(2)上,所述底板(2)的一侧设置控制机构(8),所述控制机构(8)与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异形尾管组件(10A)的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和用于在水平方向定位尾管组件(10C)的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中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筒体组件(10B)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和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之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尾管组件(10C)的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和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和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均固接在底板(2)上,所述底板(2)的一侧设置控制机构(8),所述控制机构(8)与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8)包括分别用于控制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的第一手板阀(81)、第二手板阀(82)、第三手板阀(83)和第四手板阀(8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包括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支座(15),夹持机构支座(15)固接在底板(2)上,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支座(15)上设置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尾部连接第一连接板(12),第一气缸(1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多个夹爪(13),所述夹爪(13)的端部铰接在第一连接板(12)上,夹爪(13)上设置沟槽(131),对称的夹爪(13)上的沟槽(131)的间距由左向右递增,第一气缸(11)的上方固接有一根横杆(14),横杆(14)与最上层的夹爪(13)间隔设置,横杆(14)的两端下部对称的固接有两根竖杆(141),竖杆(141)设置在沟槽(131)内,所述第一气缸(11)与第一手板阀(81)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包括相互固接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支座(31)和支撑板(32),筒体组件支撑机构支座(31)与底板(2)固接,支撑板(32)上方左右两侧对称的固接两个支撑部(321),所述支撑部(321)的上表面设置成与筒体组件(10B)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包括第二气缸(41),第二气缸(41)的底端固接在底板(2)上,第二气缸(41)的活塞杆上固接有压紧块(42),所述压紧块(42)的下表面设置成与筒体组件(10B)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气缸(41)与第二手板阀(82)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为一根上表面设置成与尾管组件(10C)末端尾管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的支撑柱。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包括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支座(51),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支座(51)的底部固接在底板(2)上,上部固接有第三气缸(52),所述第三气缸(52)的活塞杆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气缸(52)与第三手板阀(83)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包括尾管组件定位机构支座(61),尾管组件定位机构支座(61)内固设有第四气缸(62),第四气缸(62)的活塞杆固接有第二连接板(63),第二连接板(63)的左端固接有三根塞柱(64),所述第四气缸(62)与第四手板阀(84)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柴油机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使用催化净化技术降低污染及排放是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催化器多采用通用性较高的样式在整车上进行布置,而异形催化器是通用催化器中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异形催化器一般包括三个组件,分别是异形尾管组件10A、筒体组件10B和尾管组件10C,异形尾管组件10A从左至右包括法兰盘、一段弯管、一段直管和一个喇叭形结构,筒体组件10B为圆筒形结构,尾管组件10C由焊接在一起的两个端盖、一段直管和一段弯管组成。将这三个组件焊接在一起形成异形催化器时一般采用手工焊接,而手工焊接无法对这三个组件进行定位,导致焊接完成后的异形催化器在尺寸、角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无法安装使用,且产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不能有效的满足客户交货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异形催化器时无法对其组件定位导致焊接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异形尾管组件的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和用于在水平方向定位尾管组件的尾管组件定位机构,中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筒体组件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和筒体组件压紧机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之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尾管组件的尾管组件支撑机构和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筒体组件压紧机构、尾管组件压紧机构、尾管组件定位机构和尾管组件支撑机构均固接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筒体组件压紧机构、尾管组件压紧机构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分别用于控制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筒体组件压紧机构、尾管组件压紧机构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的第一手板阀、第二手板阀、第三手板阀和第四手板阀。

进一步地,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包括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支座,夹持机构支座固接在底板上,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支座上设置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尾部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一气缸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多个夹爪,所述夹爪的端部铰接在第一连接板上,夹爪上设置沟槽,对称的夹爪上的沟槽的间距由左向右递增,第一气缸的上方固接有一根横杆,横杆与最上层的夹爪间隔设置,横杆的两端下部对称的固接有两根竖杆,竖杆设置在沟槽内,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手板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组件支撑机构包括相互固接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支座和支撑板,筒体组件支撑机构支座与底板固接,支撑板上方左右两侧对称的固接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设置成与筒体组件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组件压紧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底端固接在底板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固接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下表面设置成与筒体组件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手板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组件支撑机构为一根上表面设置成与尾管组件末端尾管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的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组件压紧机构包括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支座,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支座的底部固接在底板上,上部固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气缸与第三手板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组件定位机构包括尾管组件定位机构支座,尾管组件定位机构支座内固设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杆固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左端固接有三根塞柱,所述第四气缸与第四手板阀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焊接异形催化器时对其各组件进行定位,从而保证焊接完成后的异形催化器在尺寸、角度等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能够有效的满足客户的交货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5为异性尾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筒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尾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和7所示,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异形尾管组件10A的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和用于在水平方向定位尾管组件10C的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中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筒体组件10B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和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之间设置用于在竖直方向夹持尾管组件10C的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和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和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均固接在底板2上,所述底板2的一侧设置控制机构8,所述控制机构8与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连接。所述控制机构8包括分别用于控制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和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的第一手板阀81、第二手板阀82、第三手板阀83和第四手板阀84。所述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1包括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支座15,夹持机构支座15固接在底板2上,异形尾管组件夹持机构支座15上设置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尾部连接第一连接板12,第一气缸1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多个夹爪13,所述夹爪13的端部铰接在第一连接板12上,夹爪13上设置沟槽131,对称的夹爪13上的沟槽131的间距由左向右递增,第一气缸11的上方固接有一根横杆14,横杆14与最上层的夹爪13间隔设置,横杆14的两端下部对称的固接有两根竖杆141,竖杆141设置在沟槽131内,所述第一气缸11与第一手板阀81连接。所述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包括相互固接的筒体组件支撑机构支座31和支撑板32,筒体组件支撑机构支座31与底板2固接,支撑板32上方左右两侧对称的固接两个支撑部321,所述支撑部321的上表面设置成与筒体组件10B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所述筒体组件压紧机构4包括第二气缸41,第二气缸41的底端固接在底板2上,第二气缸41的活塞杆上固接有压紧块42,所述压紧块42的下表面设置成与筒体组件10B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气缸41与第二手板阀82连接。所述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为一根上表面设置成与尾管组件10C末端尾管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的支撑柱。所述尾管组件压紧机构5包括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支座51,尾管组件压紧机构支座51的底部固接在底板2上,上部固接有第三气缸52,所述第三气缸52的活塞杆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三气缸52与第三手板阀83连接。所述尾管组件定位机构6包括尾管组件定位机构支座61,尾管组件定位机构支座61内固设有第四气缸62,第四气缸62的活塞杆固接有第二连接板63,第二连接板63的左端固接有三根塞柱64,所述第四气缸62与第四手板阀84连接。

焊接人员先将异形尾管组件10A的左端放入对称的夹爪13之间,接通第一手板阀81,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伸长,通过第一连接板12带动夹爪13向左移动,竖杆141从沟槽131的左端运动到右端,由于沟槽131的间距由左向右递增且横杆14的长度固定,所以对称的夹爪13右端的间距缩短,夹爪13将异形尾管组件10A的左端夹紧。焊接人员再将筒体组件10B放置在筒体组件支撑机构3上,移动其位置使其左端与异形尾管组件10A的右端紧密接触,然后接通第二手板阀82,第二气缸41带动压紧块42下压,将筒体组件10B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住。焊接人员再将尾管组件10C放置在尾管组件支撑机构7上,接通第四手板阀84,第四气缸62通过其活塞杆带动第二连接板63和塞柱64左移,塞柱64将尾管组件10C的左端与筒体组件10B顶紧,此时焊接人员接通第三手板阀83,第三气缸52的活塞杆下压,顶住尾管组件10C上的氮氧传感器座,同时也将尾管组件10C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住。此时焊接人员再启动焊接机器人,对异形催化器进行焊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250.5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578595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23K 37/04

专利分类号:B23K37/04

范畴分类:25E;

申请人: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工业园区

发明人:刘屹;朱庆;朱弢;魏强;吴蔚;江鸿祥;汪珍珍

第一发明人:刘屹

当前权利人: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国俊

代理机构:3130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车用异形催化器固定加工夹持机构论文和设计-刘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