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论文和设计-闵文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所述第一座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母转接头,所述第一母转接头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公转接头的左端转动连接。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通过设置电机和滚珠丝杠转动,使得两根力臂板向背板的侧面竖直中线方向靠拢,进而使得两块弧形夹板将人的两边腋下包裹住,通过设置液压机、背板、箱体和弧形夹板,使得弧形夹板将人体向上抬起,减小人体重量对脊椎的作用力,避免人体较大重量长时间对脊椎的作用,使得人感觉脊椎酸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4),所述第一座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母转接头(5),所述第一母转接头(5)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公转接头(6)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公转接头(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板(7),所述第二座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母转接头(8),所述第二母转接头(8)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公转接头(9)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公转接头(9)的底面与杠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的顶面与支撑柱(12)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母转接头(13),所述第三母转接头(13)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三公转接头(14)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公转接头(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背板(15),所述背板(1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的正面通过轴承与滚珠丝杠(18)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8)的两端贯穿箱体(16)的内壁,并延伸至箱体(16)的外部,所述滚珠丝杠(18)的表面与力臂板(19)的正面螺纹连接,所述力臂板(19)的右端与弧形夹板(20)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1),所述滚珠丝杠(18)的另一端与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2)的侧面与背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4),所述第一座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母转接头(5),所述第一母转接头(5)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公转接头(6)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公转接头(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板(7),所述第二座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母转接头(8),所述第二母转接头(8)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公转接头(9)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公转接头(9)的底面与杠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1),所述横板(11)的顶面与支撑柱(12)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母转接头(13),所述第三母转接头(13)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三公转接头(14)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公转接头(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背板(15),所述背板(1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16),所述箱体(16)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的正面通过轴承与滚珠丝杠(18)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8)的两端贯穿箱体(16)的内壁,并延伸至箱体(16)的外部,所述滚珠丝杠(18)的表面与力臂板(19)的正面螺纹连接,所述力臂板(19)的右端与弧形夹板(20)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1),所述滚珠丝杠(18)的另一端与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2)的侧面与背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板(7)的底面与直角支柱(23)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直角支柱(23)的另一端与支撑腿(3)的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10)的正面通过转轴与支杆(24)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杆(24)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柱(25),所述支撑柱(12)的底面开设有与活动柱(25)相适配的活动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公转接头(26),所述第四公转接头(26)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四母转接头(27)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母转接头(27)的底面与液压机(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机(28)的底面与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机(2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座板(4)的底面并延伸至第一座板(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5)的右侧面开设有T型滑槽(29),所述T型滑槽(29)的内壁与T型滑块(30)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T型滑块(30)的右端与力臂板(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板(19)的数量为两块,且两块力臂板(19)以箱体(16)的侧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别分布在滚珠丝杠(18)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18)的表面开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泡沫板(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

背景技术

对于一件产品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符合规范的标准是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产品是否顺手和方便使用;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意外的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由于长时间工作,若坐直工作,则人体脊椎长时间受人体上半身重力的压迫,使得人感觉脊椎酸痛,而若是弯曲脊椎,则会影响脊椎的发育,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需要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所述第一座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母转接头,所述第一母转接头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公转接头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公转接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板,所述第二座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母转接头,所述第二母转接头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公转接头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公转接头的底面与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面与支撑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母转接头,所述第三母转接头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三公转接头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公转接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正面通过轴承与滚珠丝杠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两端贯穿箱体的内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滚珠丝杠的表面与力臂板的正面螺纹连接,所述力臂板的右端与弧形夹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滚珠丝杠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侧面与背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座板的底面与直角支柱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直角支柱的另一端与支撑腿的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杠杆的正面通过转轴与支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面开设有与活动柱相适配的活动槽。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公转接头,所述第四公转接头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四母转接头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母转接头的底面与液压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机的底面与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座板的底面并延伸至第一座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右侧面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的内壁与T型滑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T型滑块的右端与力臂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力臂板的数量为两块,且两块力臂板以箱体的侧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别分布在滚珠丝杠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杠的表面开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泡沫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通过设置电机和滚珠丝杠转动,使得两根力臂板向背板的侧面竖直中线方向靠拢,进而使得两块弧形夹板将人的两边腋下包裹住,通过设置液压机、背板、箱体和弧形夹板,使得弧形夹板将人体向上抬起,减小人体重量对脊椎的作用力,避免人体较大重量长时间对脊椎的作用,使得人感觉脊椎酸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2.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通过设置背板、第三公转接头和第三母转接头,使得支撑柱向下移动,通过设置支撑柱、横板和支杆,使得杠杆的左端向下转动,进而使得两根杠杆的右端向上转动,通过设置杠杆、第二公转接头和第二母转接头,使得第二座板绕着第一公转接头处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座板与人体的脊椎始终处于垂直状态,此时,第二座板对人体的下滑趋势形成阻力,使得人体的肌肉能够放松,不必担心会下滑,从而达到提高休息状态的效果。

3.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通过设置直角支柱和支撑腿,使得直角支柱对第二底板进行支撑,避免人体坐在第二座板上时,因第二座板转动而滑倒受伤,从而达到保护人体安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泡沫板、3支撑腿、4第一座板、5第一母转接头、6第一公转接头、7第二座板、8第二母转接头、9第二公转接头、10杠杆、11横板、121支撑柱、13第三母转接头、14第三公转接头、15背板、16箱体、17支撑板、18滚珠丝杠、19力臂板、20弧形夹板、21限位板、22电机、23直角支柱、24支杆、25活动柱、26第四公转接头、27第四母转接头、28液压机、29 T型滑槽、30 T型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支撑腿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座板4,第一座板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母转接头5,第一母转接头5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公转接头6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一公转接头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座板7,第二座板7的底面与直角支柱23的一端活动连接,直角支柱23的另一端与支撑腿3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直角支柱23和支撑腿3,使得直角支柱23对第二底板1进行支撑,避免人体坐在第二座板7上时,因第二座板7转动而滑倒受伤,从而达到保护人体安全的效果,第二座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母转接头8,第二母转接头8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公转接头9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二公转接头9的底面与杠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杠杆10的正面通过转轴与支杆24的顶部转动连接,支杆24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杠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1,横板11的顶面与支撑柱12的底部活动连接,横板1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柱25,支撑柱12的底面开设有与活动柱25相适配的活动槽,支撑柱12的顶部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母转接头13,第三母转接头13的右端通过转轴与第三公转接头14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三公转接头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背板15,背板1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公转接头26,第四公转接头26的底部通过转轴与第四母转接头27的顶部转动连接,第四母转接头27的底面与液压机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液压机28的底面与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液压机2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座板4的底面并延伸至第一座板4的上方,背板15的右侧面开设有T型滑槽29,T型滑槽29的内壁与T型滑块30的表面滑动连接,T型滑块30的右端与力臂板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背板15、第三公转接头14和第三母转接头13,使得支撑柱12向下移动,通过设置支撑柱12、横板11和支杆24,使得杠杆10的左端向下转动,进而使得两根杠杆10的右端向上转动,通过设置杠杆10、第二公转接头9和第二母转接头8,使得第二座板7绕着第一公转接头6处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座板7与人体的脊椎始终处于垂直状态,此时,第二座板7对人体的下滑趋势形成阻力,使得人体的肌肉能够放松,不必担心会下滑,从而达到提高休息质量的效果,背板1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箱体16,箱体16的内腔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的正面通过轴承与滚珠丝杠18的表面固定连接,滚珠丝杠18的表面开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滚珠丝杠18的两端贯穿箱体16的内壁,并延伸至箱体16的外部,箱体1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泡沫板2,滚珠丝杠18的表面与力臂板19的正面螺纹连接,力臂板19的数量为两块,且两块力臂板19以箱体16的侧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别分布在滚珠丝杠18的表面,力臂板19的右端与弧形夹板20的表面固定连接,滚珠丝杠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1,滚珠丝杠18的另一端与电机2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22的侧面与背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机22和滚珠丝杠18转动,使得两根力臂板19向背板15的侧面竖直中线方向靠拢,进而使得两块弧形夹板20将人的两边腋下包裹住,通过设置液压机28、背板15、箱体16和弧形夹板20,使得弧形夹板20将人体向上抬起,减小人体重量对脊椎的作用力,避免人体较大重量长时间对脊椎的作用,使得人感觉脊椎酸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时,当人坐在座椅上时,通过控制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使得滚珠丝杠18转动,进而使得两根力臂板19向背板15的侧面竖直中线方向靠拢,同时,两块弧形夹板20将人的两边腋下包裹住,通过电机22调整弧形夹板20的夹紧度,然后控制液压机28,液压机28的输出端将背板15向上推动,进而依次将箱体16和弧形夹板20向上移动,使得弧形夹板20将人体向上抬起,减小人体重量对脊椎的作用力,避免人体重量长时间对脊椎作用,使得人感觉脊椎酸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当需要靠椅背休息时,人体脊椎向左倾斜,此时背板15的上端向左转动,向左转动的背板15通过第三公转接头14和第三母转接头13,将支撑柱12向下压动,进而通过横板11将两根杠杆10的左端向下压动,而左端向下转动的两根杠杆10通过支杆24使得两根杠杆10的右端向上转动,然后通过第二公转接头9和第二母转接头8,使得第二座板7绕着第一公转接头6处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座板7与人体的脊椎始终处于垂直状态,此时,第二座板7对人体的下滑趋势形成阻力,使得人体的肌肉能够放松,不必担心会下滑,从而达到提高休息质量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991.2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436702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A47C 7/40

专利分类号:A47C7/40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响洪甸路980号

发明人:闵文博;魏天照;朱青松

第一发明人:闵文博

当前权利人:合肥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玉芳

代理机构:35222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座椅靠背工装论文和设计-闵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