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绝缘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不良绝缘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良绝缘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绝缘子,不良,电晕,脉冲,电流,在线,神经网络。

不良绝缘子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红梅,刘志刚,韩烨,韩志伟[1](2013)在《基于快速鲁棒性特征匹配的电气化铁路绝缘子不良状态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非接触式图像检测中绝缘子不良状态的自动识别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鲁棒性特征(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SURF)匹配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SURF进行待检测图像中绝缘子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接着对绝缘子进行角度校正及形态学操作等预处理;最后纵向统计绝缘子灰度并根据其灰度极小值分布规律识别和定位其不良状态。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快速地识别绝缘子,且对其不良状态的自动识别结果也较为准确,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安全检测问题提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彭波,陈俊武,周志成,袁小娴[2](2007)在《基于无线传输的不良绝缘子检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高压线路不良绝缘子检测装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无线传输为基础的便携式不良绝缘子在线检测系统,并对装置进行了设计。检测装置通过数据采集端获取电压信息,信息经A/D转换和单片机处理后,采用以nRF401无线收发芯片为核心的无线方式发送和接受,最后由PC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判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无线通信系统在合理的通信协议及配合良好的差错控制下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及对不良绝缘子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07年04期)

赵华忠,徐莹,胡毅,蔡炜,王力农[3](2007)在《±500kV直流线路不良绝缘子带电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直流输电线路不良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并对±500kV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上的分布电压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电位分布与交流输电线路的基本相同,均呈U形分布,但受串中单个绝缘子性能影响更为明显;研制的不良绝缘子带电检测装置可满足±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直流输电线路不良绝缘子带电检测的要求。该研究成果对于减少直流输电线路的停电检修时间,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力设备》期刊2007年03期)

汪沨,张乔根,邱毓昌[4](2003)在《GIS中绝缘子与电极接触不良时闪络特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 GIS中绝缘子与电极之间接触不良问题归结为两个简化的模型 ,根据绝缘子与电极接触不良处绝缘子表面动态电荷分布的近似表达式 ,及试验研究结果对绝缘子与电极接触不良时冲击击穿异常的现象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03年01期)

万收兰[5](2002)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不良绝缘子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晕脉冲电流法是一种地面检测不良绝缘子的方法,但目前应用中其检测的准确度较低。本文力图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数据的分析,发展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不良绝缘子诊断方法,提高脉冲电流法用于检测不良绝缘子的准确性。本文利用检测装置,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采集了大量电晕脉冲数据,统计分析了有、无不良绝缘子时电晕信号的谱图特征。通过对谱图波形特性的分析,先对谱图进行了小波平滑,然后在平滑后的谱图上提取了表示波形特征的统计指标,最后把统计指标送入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研究表明,对谱图信号进行小波平滑和特征提取能提高神经网络诊断不良绝缘子的准确性。经BP网络识别发现,对于实验室的95个样本,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的率可达90%以上;而对现场的92个样本,其识别率为80%左右;对实验室和现场的所有数据融合后的206个样本,识别率可达80%左右。(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北京)大学》期刊2002-01-01)

程养春,李成榕,丁立健,黄兴泉,郭琳[6](2000)在《电晕指纹法地面检测不良绝缘子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入研究绝缘子及绝缘子串电晕放电指纹 (N - φ谱图 )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绝缘子串电晕放电的指纹来检测不良绝缘子串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 ,应用了模式识别技术智能化判别不良绝缘子串所对应的电晕脉冲指纹 ,克服了以往叁相不平衡法必须寻找工频零点的缺点 ,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研制了一台智能化便携式检测样机 ,并在 1 1 0kV线路的试用中取得了较好结果 ,证明了指纹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程养春,李成榕,郭琳,黄兴泉[7](1999)在《地面检测线路不良绝缘子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用于地面在线检测线路不良绝缘子串的新型装置,阐述了其对绝缘子串放电指纹进行模式识别的工作原理、抗干扰措施及现场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1999年03期)

郭琳,韩超,赵卫东,吴建民,李玉瑞[8](1999)在《便携式瓷不良绝缘子地面检测仪的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 概述绝缘子老化直接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老化绝缘子特别是零值绝缘子不但容易产生过热膨胀,导致绝缘子头部燥裂,造成断线事故,而且其闪络电压低,降低了高压线路的绝缘水平,造成短路事故。目前在我国输配电线路中还(本文来源于《河南电力》期刊1999年02期)

施倩,程养春,李成榕,郭琳[9](1998)在《脉冲电流法检测不良绝缘子分辨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电流法检测不良绝缘子的分辨率与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有关。实验室的研究表明:不良绝缘子的阻值、不良绝缘子在绝缘子串中的位置、绝缘子串的片数、串中正常绝缘子的电晕特性都对脉冲电流法检测不良绝缘子的分辨率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1998年03期)

王伟,王文端,罗俊[10](1998)在《线路不良绝缘子内部放电脉冲电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不良绝缘子的一般特性,对不良绝缘子内部放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自行设计了计数器电路和接口电路,得到了不良绝缘子内部放电脉冲电流幅值及放电量与试验电压的关系特性。为研制不良绝缘子检测装置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1998年01期)

不良绝缘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高压线路不良绝缘子检测装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无线传输为基础的便携式不良绝缘子在线检测系统,并对装置进行了设计。检测装置通过数据采集端获取电压信息,信息经A/D转换和单片机处理后,采用以nRF401无线收发芯片为核心的无线方式发送和接受,最后由PC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判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无线通信系统在合理的通信协议及配合良好的差错控制下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及对不良绝缘子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良绝缘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杨红梅,刘志刚,韩烨,韩志伟.基于快速鲁棒性特征匹配的电气化铁路绝缘子不良状态检测[J].电网技术.2013

[2].彭波,陈俊武,周志成,袁小娴.基于无线传输的不良绝缘子检测系统研究[J].高压电器.2007

[3].赵华忠,徐莹,胡毅,蔡炜,王力农.±500kV直流线路不良绝缘子带电检测技术研究[J].电力设备.2007

[4].汪沨,张乔根,邱毓昌.GIS中绝缘子与电极接触不良时闪络特性的分析[J].绝缘材料.2003

[5].万收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不良绝缘子诊断[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

[6].程养春,李成榕,丁立健,黄兴泉,郭琳.电晕指纹法地面检测不良绝缘子串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

[7].程养春,李成榕,郭琳,黄兴泉.地面检测线路不良绝缘子装置的研制[J].高电压技术.1999

[8].郭琳,韩超,赵卫东,吴建民,李玉瑞.便携式瓷不良绝缘子地面检测仪的原理及应用[J].河南电力.1999

[9].施倩,程养春,李成榕,郭琳.脉冲电流法检测不良绝缘子分辨率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1998

[10].王伟,王文端,罗俊.线路不良绝缘子内部放电脉冲电流特性的研究[J].现代电力.1998

标签:;  ;  ;  ;  ;  ;  ;  

不良绝缘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