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畅: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质疑、辩护与运用论文

陈畅: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质疑、辩护与运用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原初含义是工人阶级无法自发形成阶级意识和斗争力量,需要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教育形成革命主体并承担历史使命。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含义进一步拓展,意指以讲授、谈话、交流、文件、书籍、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方式对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和呈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因此,它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但有很多人对灌输理论存在质疑,具体表现为把灌输理论等同于“灌输式教育”,宣扬灌输理论“无用论”和灌输理论“过时论”。本文针对质疑逐一反驳,并强调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质疑;辩护;运用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原初含义,是工人阶级无法自发形成阶级意识和斗争力量,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教育才能形成革命主体并承担历史使命。灌输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性效果的必经之路。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提出与发展

当今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灌输理论仍具有重大价值,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就监管角度而言,由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投入市场的共享单车数量过多,造成城市拥堵,给政府的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单车的损坏率也在逐步上升。大部分当地政府未出台相关政策、法令法规来引导共享单车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回收与投放比例没有明确要求,对包括地铁口、公交站在内的重要地点未进行治理,对于市民的行为未进行合理监管。另一方面,就处罚方面而言,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大部分企业加大单车的投放量以增大可用车辆密度,导致市场供大于需,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政府就此现象未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对于市民恶意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也未给予相应的处罚。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灌输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创建者。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第一次表达了灌输的思想。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1]马克思很早就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但他们对自己的历史地位和承担的角色并不清楚,因此对工人阶级的灌输教育就成为必要。恩格斯在1844年写给马克思的信中明确提出“灌输”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人。同样,马克思花费毕生精力完成《资本论》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工人阶级看懂,对工人阶级进行灌输教育。

在1.4节中,通过线性回归估计频偏θ的值时,将相对移动距离造成的误差εmotion当作常数计算.为了得到更高的时间同步精度,CB-Sync算法利用相对移动距离与传播时延之间的关系进行第二次线性回归以减少εmotion带来的误差.

(二)列宁的灌输理论

把灌输理论简单地理解为强制的灌输式教育,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科学性认识不深刻的表现。现在对灌输提出的这些质疑,大多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多样性过分强调,否定主流文化的存在意义和灌输主导价值观的必要性。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质疑和误解,源于对灌输理论的认识不深刻,否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1年,土耳其环境与城市规划部设立了土耳其GIS总局,主要工作是协调土耳其的GIS工作,制定GIS标准、GIS政策和主要的GIS战略计划。同年,土耳其GIS总局启动了“制定土耳其国家GIS(TRGIS)标准”和“制定土耳其城市GIS标准”2项计划。

二、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质疑

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本质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产生了一些质疑。

质疑一:灌输理论等同于灌输式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通常把“灌输理论”错误地看成“灌输式教育”,即填鸭式和说教的教育,一看到“灌输”一词就认为是完全贬义的。多数人认为在灌输式教育体制内,教育者具有绝对权威,同时灌输式教育忽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受教育者具有逆向心理,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质疑二: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无用论”。这种质疑针对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所鼓吹的“自发论”而产生,认为工人阶级的意识是自发自主形成的,不需要灌输。持有此观点的人认为灌输本身不符合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不起作用。“无用论”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一种质疑。在“无用论”中,人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性效果不高的原因都归结于灌输理论。

式中:第一部分表示有功负荷方差,其中平均负荷由式(9)计算;PL(t)和PAk(t)分别表示t时刻的常规负荷和电动汽车代理商k的计划充电等效负荷;T是参与调度范围内的时间间隔数,一天取24 h;K是电动汽车代理商的数量。第二部分为上级下达计划和下级实际充电方案产生偏差时引入的惩罚项,其中为电动汽车个体实际充电负荷;α是该项惩罚系数。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作为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灌输理论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是不可撼动的,其原因在于科学理论不可能是自发产生在头脑中的,坚持灌输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人们所学到的知识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来自个人实践的直接经验,二是来自前人实践的间接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自觉地使先进理论和思想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天,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灌输和指导。灌输理论“无用论”是极其错误的认识,不仅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还否认了灌输的实效性和其历史地位。“无用论”在本质上是鼓吹“自发论”,是唯心主义的。

第一种观点是对“灌输理论”科学内涵的不理解,后两种观点则是对灌输理论本质和规律的扭曲。这些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严重影响了“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三、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辩护

在抗战时期,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有一个秘密武器,使党能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即灌输理论。灌输理论是长期以来党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灌输理论包括很多种灌输方式,主要有语言灌输、行为导向灌输、艺术形式、科学技术等。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灌输理论服务自己的需要。在革命年代,灌输理论对提升革命人的阶级意识、思想意识、精神力量和觉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灌输的力量。

(一)灌输理论不等同于灌输式教育

首先,灌输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其科学性经过历史的锤炼和实践的考验。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基础理论,也是有一定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理论,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列宁在1902年发表的《怎么办?》一书对灌输理论重新整合、归纳和概括,并加入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灌输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2]这是列宁对灌输原因进行的论述。第二,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既是灌输的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工人只有深刻认识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才能认识到他们的历史使命,自觉地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一个阶级,完成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这是列宁对为什么灌输进行的论述。第三,灌输的实质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这是列宁对怎样灌输进行的阐述。

2.灌输理论的丰富内涵

1.灌输理论与灌输式教育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要跟紧社会发展的步伐。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如下几点。

最后,灌输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古至今统治阶级和政治权力都非常重视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为了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现代资产阶级十分重视资产阶级思想的灌输,他们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包装成影视文化、技术等向外输出。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要坚持不放松。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虽然很多人还没准备好如何做父母。现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识到了父母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是可以教育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书籍的盛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在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举办家长课堂,收费昂贵,但市场很大,很多家长踊跃报名。

(二)针对“无用论”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进行辩护

质疑三: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过时论”。灌输教育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当时革命者本身具有的革命觉悟和理论不够充分,必须采用灌输的方法对其进行理论灌输,并且有必要把马克主义理论灌输到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中去,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如今,国际国内形势大好,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继续进行理论灌输已经不合时宜。

(三)针对“过时论”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进行辩护

持有“过时论”观点的人承认灌输主要在阶级斗争时期发挥作用,但已经不适合当今发展的需要了,那么灌输理论真的“过时”了吗?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但目前世界范围意识形态的斗争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日益激烈。许多人因为追求利益而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倾向,甚至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没有过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其次,灌输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教育的过程。灌输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方式、方法多样化,包括讲授、谈话、交流、文件、书籍、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方式的表达。

(一)发挥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和灌输对象的主体性作用

教育者作为灌输的主体,既是主导灌输内容的人,又是控制和调节灌输过程和灌输效应的人。在灌输过程中,教育者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环境氛围,精准拿捏灌输的内容和过程,实时监测灌输效果,使灌输主体跟上时代的脚步,使灌输理论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灌输主体作用,充分认识人的思想形成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代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复杂性特点,在灌输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灌输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选择灌输内容和方法。

因此,绿色针灸的实践和策略对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有相当的借鉴和引导作用。相较于其他的城市针灸类型,绿色针灸着重于创造性地采用绿色植物来塑造和激活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大规模、高密度的中国城市有很强的针对性改善作用。合理地安排项目的规模、周期和组织,充分地考虑和利用绿色植物的生理、生态和文化特性,能经济有效而快速灵活地在城市内创造多样化的、物种丰富的、可达性和停留性强的绿色公共空间,对城市整体的活化和健康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

(二)注意运用灌输方法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灌输理论的误解和质疑大多来源于其灌输方法,然而灌输理论并不是灌输式教育。“要善于利用每一件小事来向大家说明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自己的民主主义要求,向大家解释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世界历史意义”。“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子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参加日常的斗争。”[4]即使时代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也不相同,这依然是运用灌输理论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方向。

(三)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灌输的内容是灌输理论的核心,决定了灌输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因此,我们必须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发展结合起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坚持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信心,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5]同时,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人才。

(四)运用网络形成隐性灌输环境

网络是隐性灌输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灌输内容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利用网络形成良好的弘扬主旋律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理论思想,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外,还要注重网络环境管理,对一些恶意破坏网络环境健康的行为予以严厉惩戒,保证网络环境的健康,引导大众的网络舆论走向积极向上的道路。

(1)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上好[此物也,下必有甚焉者矣。故]上之好恶,不可不慎也,民之表也。(《缁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2]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17.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4]列宁.怎么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6-28.

[5]胡锦涛,七一讲话[N].湖南日报,2011-07-31.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9)09-0043-03

[收稿日期]2019-02-11

[作者简介]陈畅,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门艳玲,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  

陈畅: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质疑、辩护与运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