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发动机论文_彭维珂,潘宏刚,王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斯特林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斯特,发动机,活塞,相位角,涡流,多孔,余热。

斯特林发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彭维珂,潘宏刚,王黎明[1](2019)在《基于砖窑余热回收的斯特林发动机及其翅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型砖窑的烟气余热利用问题,基于斯特林循环回收烟气余热,建立翅片传热模型。针对矩形、叁角形和圆形3种典型翅片,研究相同工况下翅片间距、高度和厚度对换热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综合性能指标(PEC)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翅片间距与翅片高度恒定的情况下,PEC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型、叁角形和矩形翅片;当翅片厚度大于1.5 mm时,PEC由高到低依次为叁角形、圆形和矩形翅片;翅片厚度小于1.5 mm时,PEC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型、叁角形和矩形翅片。(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谭德宁,张燕红,魏红梅,张怀刚[2](2019)在《一种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日益增多和汽车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对发动机进行结构创新,用乙醇取代汽油燃料。通过对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使之长期连续运转,主动气缸的缸体内径与活塞外径有0.6mm的间隙,保证冷空气能通过缝隙流过,被动气缸的缸体内径与活塞外径为?16H7/g6的间隙配合,不允许漏气;增加进气门和排气口,使主动气缸和被动气缸的冷腔不是热气体而是室温气体,始终有温度差。通过对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试验运行正常,能够实现长期运转,降低了大气污染,符合国家发展需求。(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9期)

冶文莲,王小军,刘迎文,闫春杰[3](2019)在《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响应面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M)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规律。以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作为响应值,选取活塞杆直径、加热器、回热器以及冷却器长度作为因变量,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ANOVA分析和模型诊断,检验因变参数对斯特林发动机性能是否具有显着影响。此外,利用RSM的二维等高线图和叁维表面图,揭示了斯特林发动机输出功率、热效率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发动机输出功率随加热器、回热器以及冷却器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热效率随加热器和回热器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冷却器的变化有最佳值。因此,需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关系再选取合适的结构参数。(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9年04期)

董世充,安连锁,沈国清,徐漠北,张世平[4](2019)在《斯特林热声发动机压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斯特林热声发动机由于其工作介质通过斯特林循环,使其与其他结构形式的热声发动机相比具有潜在效率高等优势。热声发动机内参与热声转换的气体工质会形成高强度的压力波,因而压力特性是反映其性能的重要依据。在有关斯特林热声发动机压力特性的研究工作当中,设计并搭建了热声发动机试验平台,并对热声发动机的压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包括热声发动机的起振过程、压力振荡频率、压力振幅、压比等方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热声发动机以氦气为工质时,存在一个最佳的平均压力可在最低的温度下起振,并且可工作的平均压力范围更大。与氮气和氩气相比,氦气的工作频率更高,但是在相同的平均压力下压力振幅最小。氮气和氩气的压比随着平均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氦气的压比存在最大值。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热声发动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9年07期)

牟健,林明嫱,池春云,洪国同[5](2019)在《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相位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振动位移相位特性,建立了耦合发动机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计算模型.在模型中对压力波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得到了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两个活塞振动位移之间相位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主要参数对发动机相位角的影响规律,发现: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必须在一定的充气压力范围内才满足发动机启动的配气活塞位移领先动力活塞位移的相位关系;负载电阻的变化会使电磁阻尼系数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相位关系;动力活塞板簧刚度对相位角影响较小,而配气活塞板簧刚度对相位角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邱文会,闫春杰,王小军[6](2019)在《β型斯特林发动机有限体积建模及热力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斯特林发动机内部腔室流体流动规律,探讨不同工况对斯特林发动机做功的影响,使用基于Fluent流体计算软件的动网格模型模拟活塞和配气活塞的运动,对于回热器,采用层流流态的多孔介质模型,其他腔室使用标准k-ε模型。结果表明,在运行周期内,腔室的局部区域存在多个涡流,这会消耗部分能量,降低热功转换效率;增加充气压力和加热器温度可以有效增加净输出功。(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9年03期)

韩磊[7](2019)在《β型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虽然仍是目前能源使用的主体,但已面临巨大危机,近些年太阳能开发与利用之势迅猛,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具有潜力的一种应用方式。斯特林发动机为碟式发电中的核心部件,本文重点研究斯特林发动机内部储热部件回热器,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分别对回热器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研究β型斯特林发动机金属丝网型回热器的结构,分析影响回热器性能的各种因素,采用双参数耦合的方法对回热度进行计算,得到耦合叁维图;分析回热器各项损失,重点计算工质流经回热器的流动压降,比较各个双参数组合对流动压降的影响。得到参数优化选择范围:x≤1、Φ=0.6~0.75、D≥0.06 m。在影响回热度及流动压降的参数中,选择相互独立的参数作为自变量,回热度和流动压降分别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参数对回热度和流动压降影响的显着性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得到孔隙率对回热度和流动压降影响最大的结论。其次,为了分析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振荡流的工作过程,按照理论计算结果选取优化参数组合,建立斯特林发动机金属丝网型回热器叁维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采用UDF编译脉动速度入口及压力出口边界条件,模拟高温工质流经回热器并将热量储存在金属丝网的储热过程,以及低温工质流经回热器将金属丝网中的热量带走的释热过程。研究不同的频率、入口速度、工质类型、热端温度等对回热器换热情况的影响。通过温度变化云图分析回热器工作过程中内部温度的变化,研究非稳态换热的无量纲参数Re和Nu,得到拟合关联式,并分析计算回热器内部的流动压降。最后,根据优化参数方案设计并加工回热器,搭建金属丝网型回热器实验测试系统。实验工质为空气,设定不同管道加热器温度(110℃、140℃、170℃)与系统流量(70 m~3/h、90 m~3/h、110 m~3/h),布置于回热器金属丝网进出口的温度测点每秒记录温度变化,压力表记录回热器进出口压力变化,通过实验研究碟式斯特林回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储热与释热性能。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得到不同温度工况下,回热器丝网进出口温差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流量下,回热器进出口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温度、流量工况下空气流经回热器产生的流动压降。得到结论:温度越高,回热器进出口温差越大,流动压降随温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合实验探究对β型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性能进行设计优化,为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回热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工程上回热器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顾明芳,宗情,曹毅[8](2019)在《CAN总线技术在斯特林发动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网络构成、硬件和软件叁方面介绍了CAN总线通讯技术在斯特林发动机中的应用。通过RS232网络与CAN网络组合,设计了带有CAN通讯功能的功能控制单元以及具有RS232和CAN通讯数据交换功能的通讯转换模块,并对其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进行了说明。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斯特林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9年03期)

陈挑挑[9](2019)在《主动式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能源和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斯特林发动机以其独特的优势正成为当前新能源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但是,国内外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被动式斯特林发动机(Passive Stirling Engine,PSE)上,对变工况适应性差和不能随时迅速启动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主动式斯特林发动机(Active Stirling Engine,ASE)采用可调驱动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有望达到更好的性能。本文利用Pro/Engineer构建主动式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Active Free Piston Stirling Engine,AFPSE)的叁维模型,完成了实物样机的加工制作,并搭建了整个试验台架,采用示功图法和直流电机倒拖法对发动机开展相关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从动力活塞和配气活塞运动规律的分析中发现,试验在非共振状态下进行,发动机性能没有达到最佳。动力活塞行程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在低转速工况下,动力活塞行程随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高转速工况下则相反。弹簧刚度越小,动力活塞行程越大,随转速升高的增加量也越大。随转速提升和加热温度增加,动力活塞下止点(Power Piston Bottom Dead Center,PPBDC)的上移量远低于动力活塞上止点(Power Piston Top Dead Center,PPTDC),动力活塞行程的增加量主要取决于PPTDC的上移量。配气活塞行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低转速时的配气活塞行程比高转速的大,在1000~1300r/min的转速范围内,配气活塞行程随转速升高而减小。动力活塞与配气活塞同时往上或向下运动,几乎没有相位差,动力活塞的运动规律并不符合正弦曲线。(2)热缸温度随转速的增加而下降,而且,高加热温度下降的幅度更大。气缸无益容积随转速和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变大,下止点上移无益容积占气缸无益容积的比例σ最大可达34.8%。压缩比随转速和弹簧刚度增加而变小,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变大,不同温度的压缩比随转速增加逐渐趋向相同。(3)直流电机、传动机构和配气活塞的活塞环与热缸壁之间摩擦消耗的损失功率P_1、P_d和P_h占机械损失功率P_3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_1、P_h、P_d。P_1和P_h均随转速升高而变大,P_1功率曲线的变大斜率随转速升高而增大,P_h功率曲线的变大斜率随转速升高而减小。P_d的值很小,而且随转速的变化不明显,P_3随转速的升高而变大。不同加热温度下P_3的变大幅度差异较大,低加热温度工况下,P_3的值较大,曲线的变大斜率随转速升高逐渐减小,高加热温度工况下则相反。在同一转速下,加热温度越高,机械损失功率越小,因此可以判断高加热温度有利于减小机械损失功率。(4)四个活塞环的P_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3#、1#、2#、4#,直径为65.04mm的开口活塞环所消耗的功率最小,说明比缸径大0.04mm的开口活塞环与发动机气缸匹配最好,同时也证明了本文创新设计的分体式活塞环具有减小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摩擦损失的效果。此外,创新设计的分体式开口活塞环与热缸壁之间摩擦消耗的损失功率对大活塞环直径比较敏感,所以在设计活塞环时,应特别注意活塞环直径的尺寸。(5)配气功率、指示功率和净功率皆随转速和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高转速工况下,配气功率随转速升高而变大的幅度趋于平缓,然而净功率则相反。指示功率与转速几乎成正比关系。当转速超过1300r/min时,发动机的净功率由负转正并且开始快速增大。净功率随冷却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减小冷却水温度有利于提高净功率。弹簧刚度越大,发动机净功率越大。示功图的面积随转速升高而增大,与低转速相比,高转速的示功图比较饱满。在试验条件下,发动机取得的最大循环热效率为7.2%,与其它斯特林发动机相比偏低,这主要是因为发动机没有处于共振状态,性能没有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朱保宇,唐景春,左承基[10](2019)在《分置式斯特林发动机热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建立了耦合电磁力的分置式斯特林发动机动力学模型。以膨胀活塞与压缩活塞的瞬时位移量作为Matlab/Simulink数值计算模型的反馈输入量,由于工质流体的总质量不变,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了瞬时循环压力,利用回热器中的流动损失计算了压缩腔和膨胀腔之间的压力向量差,利用动生电动势平衡方程计算了发电线圈的瞬时电流值,并将膨胀活塞和压缩活塞的位移波形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根据振动系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分置式斯特林发动机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斯特林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汽车日益增多和汽车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对发动机进行结构创新,用乙醇取代汽油燃料。通过对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使之长期连续运转,主动气缸的缸体内径与活塞外径有0.6mm的间隙,保证冷空气能通过缝隙流过,被动气缸的缸体内径与活塞外径为?16H7/g6的间隙配合,不允许漏气;增加进气门和排气口,使主动气缸和被动气缸的冷腔不是热气体而是室温气体,始终有温度差。通过对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试验运行正常,能够实现长期运转,降低了大气污染,符合国家发展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斯特林发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彭维珂,潘宏刚,王黎明.基于砖窑余热回收的斯特林发动机及其翅片性能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2].谭德宁,张燕红,魏红梅,张怀刚.一种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2019

[3].冶文莲,王小军,刘迎文,闫春杰.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的响应面法设计[J].真空与低温.2019

[4].董世充,安连锁,沈国清,徐漠北,张世平.斯特林热声发动机压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9

[5].牟健,林明嫱,池春云,洪国同.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相位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邱文会,闫春杰,王小军.β型斯特林发动机有限体积建模及热力学分析研究[J].真空与低温.2019

[7].韩磊.β型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8].顾明芳,宗情,曹毅.CAN总线技术在斯特林发动机中的应用[J].柴油机.2019

[9].陈挑挑.主动式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9

[10].朱保宇,唐景春,左承基.分置式斯特林发动机热动力学建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斯特林发动机的类型-6斯特林发动机成型图-1斯特林发动机小模型示意图翻盘式斯特林发动机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冷热电联产系...斯特林发动机燃油电控系统组成示...

标签:;  ;  ;  ;  ;  ;  ;  

斯特林发动机论文_彭维珂,潘宏刚,王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