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邢星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系,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年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为当代大学生信仰指明了方向。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信仰特征。本文从传统文化信仰的打破,中国文化传统的缺憾,生活时代的特征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哲学信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政治信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科学实践信仰,为八荣八耻确立道德信仰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学生信仰教育

[作者简介]邢星(1983—),女,硕士研究生,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4-0066-03

面对着所谓信仰高谈阔论之际,正意味着信仰本身的缺失。当无数传统文化的符号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中逐渐消失不见,再次迎来了新儒教的复兴。尽管以儒教核心思想的“王道德治,尊王攘夷,上下秩序”,未必不能够迎来大国复兴。尽管在现代商品社会的弱肉强食中去讲“礼治”,贫富不均中去讲“德治”,法制缺失中去讲“人治”也未必不可行。但重点宣扬的是大力推行法治国家建设,崇尚的却是新儒教复兴之路。提倡的是人人平等,推崇的却又是等级观念。所谓“德”,往往起始于主观意识的自觉性,终结于客观利益的自私性。小崔说:孔子思想可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百家争鸣才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尽管国人普遍信仰缺失,但貌似也不至于非把孔子这么一个文化符号作为信仰重建的星光大道。因为没有外在的约束,内心的自觉往往只能是某种临时性的冲动,发展到最后只能是成为杯中泡影。而所谓的“信仰”,最终也只能被证明是某些有着中国特色的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们的集体臆想。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言行的准则和指南,甚至终身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1]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现象。而艺术类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专业特征,使他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中信仰危机更为严重。十八大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艺术类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一)过去传统文化信仰的打破

1、本身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产生断裂

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文化,其核心以追求伦理道德为基本出发点。现代文化要求我们把人的主体性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社会发展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尊重个性、尊重人的创造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背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立在弘扬个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现代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相背离。如在消费形式上从以前的倡导节俭变为鼓励消费,生活方式由突出共性变为突出个性,社交方式由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伦理观念由克己忍让变为利益至上。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新需要缴纳高额的学费和必须较早地接触社会,所以,对社会物质文化形态有独特地敏感性。在现代文化形态的影响下,他们追求物质利益;过分强调特立独行的个性、淡化社会责任感,重视专业,对哲学、政治等人文学科没有兴趣,人文精神单薄,不关心时事;热衷于“自我发展和创作”、“为艺术而艺术”、导致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轨道、政治信仰缺失。

2、社会的现代化转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西方文化思想大量涌入。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人的自私、欲望和贪婪驱使前进的。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分配不公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了大学生利益的失衡。艺术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多,接触的领域较广,在社会转型时期机制的缺陷下,思想西化较明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始怀疑和动摇。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着迷于国外的大品牌商品,崇尚西方的行为艺术和变态艺术。不愿学习中国的传统的艺术文化而痴迷于西方的占星术、观天命、大预言、星座等非科学性神秘性的书籍。这使本来文化程度薄弱的他们对信仰更为迷茫,造成科学文化信仰的缺失。推崇怪异、反常、颓废的生活方式,认为只有“获利”,只有物质才值得去信仰。

(二)中国文化传统的缺憾

在漫长、不绝如缕的繁衍历史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的文化。中国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地方,但也存在缺憾。中华文化早早划分了阴阳,君子和小人,忠和奸,善和恶,却一直忽视真与假的界限,即缺少证伪机制。这样,给伪善、分裂、说一套做一套、虚假留出了广阔空间。历史学家黄仁宇发现,在明代国家档案《明实录》中,关系一国命脉的经济数字、军事数字严重不实。就当前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嘴上说信仰马克思主义,实际是似是而非的信,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谋取政治利益的工具。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官僚文化、职业文化、大学生多元信仰文化冲击下,造成读书无用金钱万能、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的价值观和良心不值钱、见人说三分话的处世观。他们嘴上说入党是提高思想境界,为社会做贡献,心里想的缺失为自己评奖评优、择业竞争加筹码。

(三)对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欠缺

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看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重要是形成对社会的认识。而当前的教育角度只给学生传授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而后以“考试”的过关为目的结束学习过程。艺术专业学生缺少文化学习的经验往往把概念硬背下来,草草应付考试。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在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和其他实用知识技术教育之间划了一道鸿沟。他们不知道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于对生活的追求,造成他们对社会认识定位上放弃传统的认识,对社会责任感、社会诚信、道德并不是很在意,对人生问题思维思路不清晰,不知道做什么,想得到什么,谁给自己更多钱谁就是好人,甚至对人性留有中最低级的判断,认为中国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只是放在嘴上的东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艺术专业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哲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哲学教育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活动,通过这种关于“基本原理”的研究和论争而确立起人生的信仰。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只通过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这类必修课的学习,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引起富有思辨能力的艺术专业学生的反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改变这种教育模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他们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他们物质需求结合。从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去。开设如人生规划、处事方法等培训班,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其中。这样,就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统一起来,使他们从知性理解到认同接受,进而升华为信仰,指导人生的价值取向。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政治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指出举什么旗帜、走什么形式的政治之路、实现什么目标。

艺术专业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热情较低,主动性不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较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要纠正这种错误的政治价值取向,可利用各类教育基地和教育形式,把握教育契机,开展例如几年各整政治活动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参与政治选举、党性教育讲座等相关的政治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维护国家利益的情感,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走共产党领导的路,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确立集体主义和科学实践信仰

艺术类学生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处理中,往往倾向个人利益。这样造成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以及自己作品上而忽略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利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的成功与集体利益的相关性以及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重新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在集体的大环境下,目光广阔,容易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找到更多素材。同时。还可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科研竞赛、创作竞赛、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建模大赛等。鼓励学生的时代创新精神以及了解社会、改变社会的实践精神。

(四)以“八荣八耻”确立到的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对人们道德素质培养提出新要求,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艺术专业学生把物质方面需求看得很重要,出现精神领域空虚、被消极的、无序的、超自然的、荒谬的思想所主宰,忽视了心灵的归宿,出现错误道德的倾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校园文化的道德约束力,名荣辱、知廉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如:道德情景剧、诗朗诵、做一件好事等活动,使学生寓教于乐中受到熏陶、在实践中践行道德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同时,学校可开设国学教育课,结合八荣八耻,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运用到学生的道德信仰建设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35.

2.叶清,黄永宜.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J].孟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0(5).

3.李南,董银花.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增刊.

4.骆巧凤.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君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4,16(2).

6.李正军.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责任编辑:王胜强)

TheCoreValueSystemofSocialistandBeliefEducationofUndergraduatesinArt

XingXing

Abstract:TheundergraduatesinArtareuniqueintheirbelief.Thisessaydisplaysthecausesoftheartmajors’lossoffaith:thebreakoftraditionalculturalbelief,theshortcomings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thecharacteristicsofmodernlife.Correspondingly,thepaperputsforwardstrategiestobuildtheirmoralbelief:tosetupaphilosophicalbeliefwiththeideologicalguidanceofMarxdoctrine,toformapoliticalbeliefundertheideal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obuildupascientificpracticebeliefwithnationalspiritandspiritofinnovationandreform,andtoestablishamoralbeliefwiththehelpof“eighthonorsandeightdisgraces”.

Keywords:thecorevaluesystemofsocialist,art,student,beliefeducation

标签:;  ;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