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研究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研究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四川广元628017

摘要:目的:整理我院儿童乳牙龋齿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儿童乳牙龋齿患儿,对其均进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并根据护理对策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100%,满意度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满意度82.14%,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乳牙龋齿患儿通过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效果显著,人性化护理能够更加贴合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治疗依从度,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人性化护理

龋齿是牙科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以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为主,在整个年龄段都有发病,儿童龋齿的治疗较为复杂,这是由于患儿的自制能力差、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钻牙感、钻牙时的噪声等均有较大的恐惧和不适,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产生影响,许多患儿出现龋齿后不愿接受治疗,在医院哭闹、挣扎,不但影响患儿疾病的治疗,久而久之,家长对于患儿龋齿的治疗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患儿龋齿就诊率低,为了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术对儿童乳牙龋齿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患儿的治疗抗拒程度[1]。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儿的不安感,提高护理效果。现对所选56例儿童乳牙龋齿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56例儿童乳牙龋齿患儿,对其均进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并根据护理对策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儿(共102颗牙)。实验组男13例,女15例(共51颗牙),年龄3~6岁,平均年龄(4.28±0.54)岁。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共51颗牙),年龄3~5岁,平均年龄(4.22±0.52)岁。所有患儿均在我院确诊,并通过非创伤性修复进行治疗,患儿中均排除无法通过挖器处理的龋洞,并排除影响牙根尖和牙髓的龋洞,患儿中单发龋齿26例,多发龋齿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体位护理和治疗护理,帮助患儿配合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等。心理护理主要针对患儿进行安抚,在患儿出现紧张、恐惧时及时安慰,并告知患儿手术十分简单,无疼痛感,叮嘱患儿一定要安静不可哭闹、扭动,听医生的话,帮助患儿稳定情绪,并告知患儿家长手术过程,使患儿家长消除紧张情绪。术前护理则进行手术器械的准备,主要包括口镜、镊子、探针、挖匙、填充器等器械的准备,填充材料则选用玻璃离子材料。术中配合则根据患儿的体位在患儿左侧较近的位置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较医生高出10cm,并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对患儿进行唾液清除或对医生进行器械的传递。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烦躁、扭动等情况,则叮嘱患儿稍作忍耐,并及时表扬和赞美患儿,对患儿进行心理安慰,如无法保证修复继续进行,则告知患儿可以稍做休息继续进行治疗,术中配合要迅速,避免患儿过长时间保持张口位置,在治疗过程中保证牙齿的干燥,并在龋洞清理完毕后利用乙醇进行消毒和吹干,护理人员可以在吹干过程中进行填充物的调配,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调配,调配过程中液体药物面积不宜过大,直径为1.5cm左右最佳,并将玻璃离子材料颗粒与液体进行混合,避免混合物流动注意向内进行混合和搅拌,待搅拌完全后对患儿的龋洞进行填充、并在填充物干燥定型前进行压平,叮嘱患儿咬合牙齿对患儿的修补材料进行修整,使患儿修补后的牙齿能够顺利咬合,并利用凡士林对牙齿的填充物进行涂抹,叮嘱患儿家长对患齿进行保护,24小时内不可用患齿咀嚼食物,并叮嘱患儿家属定期复查。

1.3疗效判定

对患儿进行半年后的复查,并对复查结果进行对比,分为成功和失败。成功:填充物完整,无磨损、未出现继发性龋齿;失败:出现继发性龋齿、牙尖、牙髓病变,或磨损严重需二次治疗。有效率=成功/总数*100%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家长在满意和不满意当中选择,满意度=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有效率100%,满意度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满意度82.14%,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牙科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疼痛、治疗恐惧均为阻碍治疗进行的主要问题,患儿经常由于疼痛、恐惧感对就诊产生厌恶,一些患儿甚至由于害怕就诊对牙齿问题“视而不见”,儿童乳牙龋齿一般发生在患儿乳牙未退之前,由于刷牙不正确、用牙问题导致龋齿,患儿大多为3-6岁儿童,对于龋齿治疗过程中的钻牙、修复等治疗过程产生恐惧和抵触,有许多患儿对于高速转动的钻牙设备产生害怕感,造成患儿治疗过程中哭闹、不配合,导致患儿的治疗依从度差[2]。为了减少这一问题,有效提高患儿龋齿治疗的体验,临床采用非创伤性修复疗法治疗儿童乳牙龋齿,有效避免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电动钻牙过程,帮助患儿在手动条件下去除龋洞内的龋坏组织,并且减少对健康牙齿的损伤,降低患儿痛苦和恐惧的同时,减少患儿牙周组织的损伤,并且非创伤性修复治疗采用玻璃离子填充物进行粘结,对于患儿自身的牙本质具有固化作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患儿继发性龋齿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可忽视,患儿对牙科就诊产生恐惧,主要由于患儿存在过不良就诊经历或受到过其他就诊经历的影响,导致对就诊产生恐惧,因此人性化的护理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度十分重要,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有效配合医生,减少患儿等待、张口时间,并随时观察患儿的情绪状态,积极鼓励、表扬患儿,使患儿对治疗的耐受性增加,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停顿、休息次数,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治疗的效果[3]。

本次实验中,通过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有效率100%,满意度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满意度82.14%,可见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恐惧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以及其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对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患儿护理配合效果高,患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可见人性化护理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姣.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5,05(04):44-46.

[2]王雯,尚永一.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03(06):111-112.

[3]姚菲.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07(01):111+113.

标签:;  ;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