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田径教学问题与创新性对策研究

中小学田径教学问题与创新性对策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的推广普及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促进了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田径运动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和障碍,出现一系列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分析当下制约中小学校园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可实施性的措施,分析得出田径运动想要发展、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唯有创新教学,创新是田径发展的唯一动力。

关键词:中小学;田径教学;创新

田径运动是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以走、跑、跳、投为主,自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举办以来田径项目就存在,田径也是奥运金牌数最多的项目,因此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美称。田径运动对中小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通过田径项目中的各种跑和跳的形式发展力量和协调性,通过投掷运动和游戏活动中柔韧性练习发展学生柔韧性,小学阶段田径运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体质,为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中学田径运动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体魄。

1.中小学田径教学的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核心位置,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动力,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田径教学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田径在国民体质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各种娱乐性体育活动的出现,校园田径运动出现衰退迹象,尤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田径运动已成为一项可有可无运动项目,为阻止事情的恶性发展,本文对中小学田径运动发展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1.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固化

活泼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传统田径教学中采用教师示范完整技术动作,分解讲解动作,学生的练习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一般是竞技田径运动的简单化,如:跳远、跑步、投掷等,内容单调乏味,缺乏新颖、趣味性。这样的田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90年代以前,校园各种娱乐性活动项目较少情境下可以推广普及,但是,当今校园足球、篮球等各种具有娱乐性运动项目的兴起对校园田径产生巨大的冲击,竞技化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现代教育的发展。[1]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他项目中,这些运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力量速度柔韧等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往往是部分的,以篮球为例:篮球更多的发展学生的速度和力量,对于学生耐力和柔韧等的身体素质发展较薄弱,所以,田径仍是中小学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性项目,提升田径教学影响力迫在眉睫。中小学田径教学对象、年龄阶段不同决定了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就要从改变田径教学内容和方式入手,需要每位教育一线工作者和领导者发散思维,创新田径教学内容和方式。

1.2教学理念的落后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人才的发展方向。传统中小学田径教学中,教育者的观念把“三基”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田径知识,掌握田径运动基本技术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育理念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采用完任务式的教学理念打消了小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和兴趣。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面临更多的角色扮演和社会交往问题,单纯田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价值观树立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2011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很多教师由于习惯于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他们的教学理念依旧比较落后,这就要求当代田径教师快速转变思想,改变自己角色定位,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中以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为出发点。

1.3教学场地器械形式化

体育教学场所多数情况下是在室外进行,随着国家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很多中小学有国际标准田径场地和标准器材,但是这些标准场地和器材都不能真正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对于中小学来说,衡量一个田径场地设施,不是“国际标准田径场地”,而应当是能否最适用于学校的需要。[2]中小学很少举办标准大型赛事,有些中小学田径场地设计有链球和3000米障碍跑,拥有标枪、铅球等项目标准器材,但是,这些项目在中小学是不开展的,造成了资金和场地资源的浪费。学校应当结合学生身心和年龄阶段实际情况,采购合适的教学器材,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创新,依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师自主研发适合学生的教学用具,创新性开发田径器械。

1.4教育管理者对田径教学边缘化

学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方针政策决定体育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质有显著提高,但是部分学校为避免体育课受伤事件的发生,学校管理者取消部分中小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项目,减少举办学校运动会的次数和项目以此来保证学生安全,这种做法等同于因噎废食,学生体质得不到发展,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降低校园体育课受伤事件是通过体育任课教师严格管理、科学安排、防患未然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很多学校存在体育课被其他科目老师占课现象,学生体质得不到发展导致中考体育考试中出现一系列的考试不达标甚至出现晕厥现象的发生。教育管理者对于田径不重视是田径运动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有关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组织田径教师集体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没有提供平台展示和宣传优秀教师新颖有创新的教学技能,使得优秀教师失去创新教学动力。同样对于热爱田径运动学生缺乏展示其才能、价值的平台,学生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消极心态,对于田径运动失去兴趣。

1.5田径教师创新意识不足

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很多中小学田径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老师所代替,缺乏专业田径教师,非田径专业教师教学田径就好比让体育老师来教数学一样的道理,导致了一系列的田径教学中问题。很多田径教师只是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传递着和传播者,而不是发展者和创新者,他们缺乏创新思维,不善于思考,按照原有模式从事田径教学,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组织和形式过于纪律性,教师缺乏幽默感,这部分教师认为中小学田径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田径技术和知识,保证学生安全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后退,在实际体育课中经常看到这样现象,上田径课时候很多学生表示不想上田径课甚至上体育课还不如回班自习,而每当有篮球课或足球课时学生都飞快跑去上课。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不分性别和身体素质差异采用同样方法进行田径教学,部分教师教对于运动素质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身体素质或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抱怨,这种想法和行为损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阻碍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在教学中问题不能简单从学生身体素质差入手,还要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提升田径影响力要从改变田径教师做起,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专业知识、技术传递者更是发扬者,创新者。

1.6学生的心态和体质较差

中小学生体质和健康不能仅仅依靠体育课来得到提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当下中小学生普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在参与田径运动需要克服困难时表现出志力薄弱,怕苦怕累的心态。田径项目的价值不仅教会学生田径基本技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果断勇敢和坚强意志品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肥胖、体质差容易生病问题,学生体质差可能导致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降低教学要求,甚至在学期末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即在学期考核中很多学生田径成绩不达标,教师降低考核标准。学生体质越差越不喜欢上体育课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形成恶性循环,这需要引起家长和体育教师高度重视。

2.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对策

2.1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就需要做出改变。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手段,[3]小学生阶段田径课借鉴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内容和形式,通过设计一些简单、轻便颜色艳丽的的轻器械,将传统器械简单化、儿童化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内容多采用游戏、合作比赛形式进行,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竞争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欧阳金花指出“如果田径课没有一定的负荷那就不叫田径,连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负荷都被忽略了,这些违背体育教学规律、人体机能规律、动作形成和规律,又怎能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又怎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4]趣味性、多样化田径教学内容和形式并不意味田径课没有了运动强度和负荷,小学生田径教学是在保证足够体力锻炼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化内容,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促进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方式上教师幽默风趣、多鼓励、引导,特别的情况采取严肃态度。教学内容、方式变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叛逆心理强,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多发阶段,中学田径教师对于此阶段的学生在采取传统式教学时多进行团体合作比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传统田径教学单调缺少趣味性,但是它能磨炼中学生意志,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的良好的品行。比如:通过跨栏运动,栏架障碍培养学生果断勇敢品格,通过中长跑的运动,培养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等。中学生田径教学多进行中团队合作比赛,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建立良好友谊,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2.2转变教学理念

由传统式教师主体,满堂灌学习理念到如今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学生主体地位反映了教育的不断进步和人性化。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每位教师紧跟时代发展,及时、适时转变理念,学习新思想、不断革新自己。理念转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行为的变化,理念转变必将导致教学方式和形式也发生变化,将新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需要教育管理者给以教师一定自主选择权,改变教学中落后于时代的内容,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将新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2.3创新教学场地和器材

中小学教学田径场地和器材是教学的工具,采用何种场地和器械能更好的教学才是最终目标,校园田径场是教学主要场所,总是在同样教学场地环境下教学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田径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项目不同变换教学场地,比如:学习长跑项目时,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去登山、越野跑,活动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体质又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教学器材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购或设计。比如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中少儿田径运动器材,就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等发育特点制订出来的一套以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等田径基本项目为内容的活动设施。它具有趣味性、便捷性、安全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5]我国田径教师要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发散思维创新教学器械,研发适合我国中小学田径教学器材。

2.4创新教育管理

知识的掌握在于应用,技能的掌握在于体现其价值,比如:篮球运动的学习通过篮球比赛展示个人技术,舞蹈通过表演展示个人优美舞姿和形体,所以田径运动也要体现其个人价值才会被学生接收,鉴于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建立校园田径社团,各个学校区域间开展田径比赛和田径运动交流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同时田径比赛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即小组积分制,让学生懂得自己是团队的一部分,学会与他人合作,多样化田径运动形式。加大教师教学自主选择权,设计教学场景,比如:设计主题是消防救火逃生演练,前一节课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定位,谈论在角色中应当做什么任务,(消防员如何救火、自救人员如何逃生),在第二节课通过利用校园内的器材设施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如何在逃生过程中攀爬、跳跃、快速逃离火灾现场,这样方式既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能力又提高学生自救能力。教育管理部门对于优秀田径教师教学进行宣传和推广,不定期举办优秀田径教师技能大赛大比评,各学校教师都可以参加展示不同特色教学方式,加强教师教学技能沟通与交流,将优秀教学案例汇集成册,让每个学校田径教师学习、借鉴。

2.5创新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学校聘用专业田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新老教师实行互帮互助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老教师有经验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新教师思想观念新颖、有创新精神但缺乏经验,采用互帮互助制提升新老教师教学水平,增进教师交流和沟通。对于有创新能力的田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学器械研发方向,优先考虑晋职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创新、研发积极性。

2.6转变学生观念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首先,家长不要溺爱学生,从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学生去有体育设施场所锻炼身体,减少学生学业压力,避免学生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等。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田径思想观念教育,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意识,发挥田径运动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等良好品质的作用。学生观念的转变是循序渐进,需要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小结

田径运动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的品格、磨炼意志基础性运动项目,田径运动发展需要每位田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创新田径教学,让田径运动跟随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敬平,麦全安.“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03):99-100+128.

[2]李志实.中小学田径场地设施的建设[J].体育学刊,2001(06):104-106.

[3]王卫军.体育游戏策略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67-68.

[4]欧阳金花.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田径教学改革困境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3):93-96.

[5]Goozzoli.IAAFKids’Athletics:ateameventforchildren[J].国际田联田径运动新研究.2008(3).

标签:;  ;  ;  

中小学田径教学问题与创新性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