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系论文_夏辉,林畅松,刘永福,李浩,孙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垩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垩,塔里木盆地,全反射,油气藏,围岩,油藏,拐子。

白垩系论文文献综述

夏辉,林畅松,刘永福,李浩,孙琦[1](2019)在《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白垩系舒善河组相对湖平面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层位。然而,该区发育的浅水叁角洲与滩坝沉积常相互交织迭加、难以区分,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有助于确定该区沉积相类型及揭示其分布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通过结合定性层序划分与定量测井小波变换分析,对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白垩系舒善河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定量划分出4个长期、8个中期、13个短期及84个超短期层序。基于超短期旋回的Fischer图解分析表明,舒善河组相对湖平面整体上为一次大规模湖侵到湖退,且在沉积中期湖平面缓慢上升至最大规模。舒善河组内部划分的4个长期旋回的湖平面分别对应一次完整的湖侵到湖退的变化过程。通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可以看出,取得的相对湖平面升降曲线与前人成果的整体趋势较吻合,其内部更精细的多次小规模湖平面变化可作为该区后续地质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邱文波[2](2019)在《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北洼白垩系烃源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利用收集的W1井地化录井综合资料,对该组各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生烃条件较好的层段。(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张昌允,杨寰时,王建[3](2019)在《英买力气田白垩系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英买力气田白垩系储层地质特征,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录井等技术方法,明确了白垩系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物性以及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表明,白垩系储层以Ⅰ类储层为主,占储层类型的59.6%,其次为Ⅱ类和Ⅲ类储层,分别占储层类型的16.3%和12.3%,为厚层块状中孔、中渗、大喉道、弱非均质储层。其中水下分流间湾成因的泥岩类夹层较为发育。(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吕洲,王玉普,王友净,代寒松,朱光亚[4](2019)在《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芯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物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压汞实验等,探讨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B段潮控叁角洲相砂岩储层整体呈中孔中渗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孔隙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物性较好储层发育在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岩石组分结构特征较好的储层中,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显着的改造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孔隙大量充填,自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减小了孔隙空间,并造成孔喉堵塞,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最优质的储层发育在潮控分流河道相交错层理砂岩中,这类储层具有粒度大、分选好、石英相对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胶结物含量低、孔隙发育、孔喉半径大的特点,对应的储层物性为中高孔高渗,是研究区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夏勇[5](2019)在《白垩系全风化红砂岩深埋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性与荷载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阳城隧道穿越大量红砂岩地层,该地层遇水易崩解软化。本文通过对现场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含水率对该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显着,富水区域围岩压力大,容易导致隧道偏压。经对比3种理论计算方法,太沙基理论围压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最接近,因此依据太沙基理论计算全风化红砂岩深埋隧道围岩压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验段现场实测数据,给出全风化红砂岩深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设计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进行初期支护结构设计具有更多安全余量。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地层隧道设计施工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王海峰,宋来明,范廷恩,汤婧,张雨晴[6](2019)在《加拿大Athabasca油砂矿区KN区块白垩系McMurray组中段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Athabasca油砂矿区KN区块白垩系McMurray组中段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分析。根据研究区59口井的岩心、粒度、生物遗迹、测井及高分辨率叁维地震等资料,分析其沉积特征,总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为泥砾、砂、砂泥互层和泥等,粒度中含过渡组分,发育各种河流和潮汐成因的沉积构造及自下而上递增的过渡相生物遗迹。McMurray组中段形成于海陆交互的河口湾体系内靠近陆地一侧,是受潮汐影响的曲流河沉积,发育河床底部滞留、点坝、废弃河道和泛滥平原等微相类型。河流是正韵律下部沉积时期的主要地质营力,形成以块状层理砂为主的下点坝,是优质储层分布的位置;在正韵律的中上部,潮汐作用显现,倾斜的非均质砂泥互层IHS形成于潮汐双向水流和曲流河侧积的共同作用。该结果为优质储层评价和开发布井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凯,张敏,李明,高晶,孔博[7](2019)在《小井眼水平井在玉门油田白垩系地层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玉门老区块重新开发,设计井深不断增加,对于较薄油气层、裂缝性油气藏的开发也加大。井型也不单为定向井及大位移井,取而代之的是小井眼水平井、小井眼侧钻、加深井。玉门区块凹陷区块鼻状构造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地层沉积压实效应较强,轨迹控制难度较大,以往的常规井提速虽已突破瓶颈,但随之而来的水平井又大大提升了安全提速的难度,如何能够兼顾机速、周期、井下安全、降低井控风险等全面因素,成为目前玉门区块水平井重点研究的课题项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8期)

杨占龙,沙雪梅,魏立花,黄军平,肖冬生[8](2019)在《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吴伟,邵广辉,桂鹏飞,张虔,魏浩元[9](2019)在《基于电成像资料的裂缝有效性评价和储集层品质分类——以鸭儿峡油田白垩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鸭儿峡油田柳北地区K_1g_0段为扇叁角洲前缘亚相的砂砾岩裂缝性油藏,有效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也是产能的主控因素。为了研究K_1g_0段裂缝的有效性和储集层的品质分类方法,综合利用电成像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裂缝宽度、密度和倾角这3项关键参数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关键参数和裂缝发育厚度构建了裂缝发育度和裂缝开启度用以定量表征裂缝的有效性,并建立了这2项表征参数和米采油量指数的定量评价图版。结果表明:裂缝发育度和裂缝开启度指数能较好地评价研究区裂缝的有效性;裂缝有效性指数和储层产油量的评价图版可实现定量、快速的裂缝性砂砾岩储层品质分类。这为研究区裂缝性储层的老井复查和新井产量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10](2019)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量的次生油气藏,以埋藏浅、物性好、建产快、产能高为特点,是寻找高效油气藏的重点探区。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合恢复的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明确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原生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期在早白垩世,次生调整的成藏期在古近纪末期。通过恢复早白垩世(原生油气成藏期)侏罗系的构造,结合成藏要素的时空耦合关系以及油气包裹体丰度、储集层定量颗粒荧光分析,揭示出莫索湾、陆南和陆梁古鼻状构造是侏罗系原生油藏的主要聚集区。综合原生油藏的分布和古近纪末期(次生油气调整期)的构造特征,深入剖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的成因机制和输导要素,构建了次生油气藏的4类输导体系,明确了各类输导体系的作用区域、成藏层位、目标类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模式。在成藏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将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划分为4类成藏区,其中,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石东凸起和石南鼻状凸起是未来寻找高效次生油气藏的重点区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白垩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次研究利用收集的W1井地化录井综合资料,对该组各段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生烃条件较好的层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垩系论文参考文献

[1].夏辉,林畅松,刘永福,李浩,孙琦.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白垩系舒善河组相对湖平面变化[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邱文波.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北洼白垩系烃源岩评价[J].石化技术.2019

[3].张昌允,杨寰时,王建.英买力气田白垩系储层特征研究[J].辽宁化工.2019

[4].吕洲,王玉普,王友净,代寒松,朱光亚.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Umr组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

[5].夏勇.白垩系全风化红砂岩深埋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性与荷载模式[J].铁道建筑.2019

[6].王海峰,宋来明,范廷恩,汤婧,张雨晴.加拿大Athabasca油砂矿区KN区块白垩系McMurray组中段沉积特征[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7].崔凯,张敏,李明,高晶,孔博.小井眼水平井在玉门油田白垩系地层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8].杨占龙,沙雪梅,魏立花,黄军平,肖冬生.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9].吴伟,邵广辉,桂鹏飞,张虔,魏浩元.基于电成像资料的裂缝有效性评价和储集层品质分类——以鸭儿峡油田白垩系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10].刘刚,卫延召,陈棡,贾开富,龚德瑜.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白垩系次生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J].石油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植物根化石指示层序界面(黑龙江鸡西...二连盆地分资料情况分布图海拉尔盆地典型的层序地层界面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地质图川西地区构造特征(据马立元等,2009...汉南—米仓山杂岩体冷却历史(据陈洪...

标签:;  ;  ;  ;  ;  ;  ;  

白垩系论文_夏辉,林畅松,刘永福,李浩,孙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