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协同论文-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

目标协同论文-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目标协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层气囊隔振装置,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

目标协同论文文献综述

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1](2019)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层气囊隔振装置高精度姿态平衡控制需求,提出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通过建立双层隔振装置动力学模型、充放气控制等效作用力模型,建立了控制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并基于多目标满意优化方法建立了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使得双层气囊隔振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上下层气囊隔振装置姿态耦合,实现姿态平衡控制,并可有效抑制结构弹性变形对姿态平衡控制的影响。在双层气囊隔振装置上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将用于某型船舶大型发电机组双层气囊隔振系统,实现双层气囊隔振装置柔性支撑状态下的姿态平衡控制。(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凤雏,刘敏,钟华敏,李鹏[2](2019)在《基于重复控制的光伏逆变器多目标协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不平衡电网下光伏逆变器的运行性能,提出一种α-β坐标系下基于重复控制器的多目标协同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不平衡电网条件下α-β坐标中的功率、电流关系,采用一种基于并网功率指令加权分配的光伏逆变器并网功率控制策略;其次,为保证前述策略的有效实施,以及简化系统控制结构,提出采用PI并联重复的复合型控制器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然后,基于线性迭加定理,给出整个系统的等效被控对象模型,以简化稳定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利用PSCAD仿真软件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0期)

袁勇,林桂红,付民,吴巧燕[3](2019)在《“目标协同结构法”合作学习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以“楞次定律”一节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协同结构法"是我们基于卡干合作学习结构法一系列理论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合作学习结构法,也是团队教师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特别适合我国大班额教学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楞次定律"这节课对学生的推理论证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研究表明,采用讲授式教学时,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和内化的显着性较一般,若采用"目标协同结构法",不仅能明显促进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内化,还能明显促进学生推理论证和解释交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来源于《课程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徐燕,任选宏,师靖鸿,宋航,贾婧[4](2019)在《目标协同跟踪系统图像监控软件流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对复杂战场环境下敌方目标运动状态作出精确估计并实施精确打击,提出了构建基于多传感器的目标协同跟踪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的系统主要由可见光无人传感器平台、指挥控制中心、传输设备组成,重点阐述了指挥控制中心图像监控软件设计流程。该系统的设计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微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等混合多源传感器的目标协同跟踪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07期)

庞强伟,胡永江,李文广[5](2019)在《多无人机多目标协同侦察航迹规划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无人机集群对多目标进行协同侦察时,易重复侦察目标,进而导致侦察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无人机多目标协同侦察航迹规划算法。首先,优化了K-means聚类算法的评价标准,使目标集合的聚类结果更加稳定,同时也降低了目标被重复侦察的概率。然后,利用改进的离散粒子群算法求解侦察序列,来降低整体任务的时间代价。最后依据侦察序列生成各无人机任务航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目标被重复侦察,而且相较于基因算法和标准离散粒子群算法,在4架无人机观测30个目标的仿真条件下,将时间代价降低24%,其收敛速度较快,求解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佳[6](2019)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多目标协同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工程项目的叁大控制目标——工期、质量、成本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项目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监理单位都围绕这叁大目标开展工作,叁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进而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本文首先在目标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工程项目建设的工期、质量和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多目标协同管理体系,并且针对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以工程项目的叁大主要控制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目标的构成内容为研究基础,构建工期-质量-成本的多目标协同管理模型;最后以一个实际的住宅工程项目为例,验证了多目标协同管理体系和多目标协同管理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得出的相关结论如下:(1)工程项目建设的叁大目标,即质量、成本、工期目标既对立、又统一,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实现多目标的协同管理;(2)构建的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多目标协同管理体系和多目标协同管理模型,能够求解具体工程的最短周期、最优质量和最优成本,化解了目标冲突问题,表明该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型具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敏杰[7](2019)在《基站功率的分布式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功率是LTE网络的重要资源,合理配置基站小区发射功率能大幅度提升网络的性能。LTE网络的小区功率优化可以归结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需要考虑多种目标和约束,且依赖于网络配置信息和测量报告数据。采用进化算法求解功率优化问题时,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优化过程计算开销急剧增长,其中多目标适应度评估耗时最多。为了解决实际大规模LTE网络功率优化这一难点问题,本文研究小区功率分布式协同优化,完成了以下4部分工作:(1)通过分析功率优化问题的特性和网络测量数据,建立多目标多约束的功率优化数学模型,优化目标包括最小化网络的弱覆盖、过覆盖、重迭覆盖和网内干扰,约束条件包括功率配置的唯一性和取值区间;(2)为降低适应度评估的计算开销并保证优化过程收敛性,设计了基于数据驱动MOEA/D的功率优化算法,以优化目标作为适应度函数,将进化迭代优化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周期和评估周期。在学习周期内,神经网络代理根据样本在线学习适应度评估函数。在评估周期内,优化算法采用代理快速近似计算个体的适应度值;(3)提出面向大规模网络、基于协同进化的分布式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小区间干扰关联性将大规模网络优化区域分解为多个小区簇,每个小区簇被分派到1个计算节点上,各计算节点采用数据驱动MOEA/D优化各自小区簇内的小区功率;在小区簇的迭代优化过程中,各小区簇定期相互交流当前最优个体,实现全体小区簇的协同功率优化;全体小区簇迭代进化完成后,挑选每个小区簇的多个优化解,根据多个解公共部分差异最小化原则构造全区域优化解;(4)依据上述研究内容,设计并实现了LTE网络基站小区功率优化软件系统。采用实际大规模LTE网络数据分别验证了上述数据驱动进化算法和基于协同进化的分布式功率优化机制。结果表明,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能在不影响优化过程收敛性、不降低优化解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优化过程计算开销、提高优化速度;分布式的协同优化方法能在可接受的时间内,针对包含高达数千个优化小区的大规模网络,求解出高质量的功率优化方案。上述研究工作说明,本文所描述的数据驱动和分布式多目标协同优化机制面向真实的LTE网络优化需求,为实际大规模LTE网络的小区功率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9)

吕天佟,王登峰,王传青[8](2019)在《隐式参数化白车身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参数化建模软件SFE-CONCEPT建立了某轿车白车身的参数化模型,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白车身的静态弯扭刚度、主要低阶模态频率并与试验对比,再将白车身与动力总成、底盘连接后,对整车正碰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所建参数化白车身的有效性.由于安全性分析属于非线性分析,传统优化方法通常需要人工介入,无法实现优化流程的全自动化.通过编写批处理文件,提取安全性能指标,实现白车身结构轻量化优化流程的自动化.白车身结构轻量化优化后弯曲刚度提升0.15%,扭转刚度降低0.03%,一阶扭转模态频率提高1.30%,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高0.09%,碰撞安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白车身质量降低24.17kg,减重率高达7.42%,取得了显着的轻量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嵩,刘林,王宏强[9](2019)在《多雷达空间目标协同探测任务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目标监视存在各传感器资源相互独立,预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空间目标探测时长不够、探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雷达空间目标协同探测的任务规划方法,综合利用多个雷达传感器资源对空间目标进行协同探测,最终达到在短时间内累积足够的多圈有效探测数据进行协同探测的目的。文中通过对任务目标分析、资源编组、可探测性分析、弧段筛选分配等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该任务规划方法在解决上述空间目标探测问题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省雷达资源。(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9年05期)

宋杰鲲,梁璐璐,康忠燕,韩文杰[10](2019)在《中国省域EAC控制目标协同分配——基于改进集中DEA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省域个体经济发展需求、能源资源禀赋以及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构建了协同分配省域EAC控制目标的改进集中DEA模型。2020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集中DEA模型的省域EAC分配方案可以在实现我国整体经济产出最大化的同时提高省域间的人际公平性与发展支持公平性;在上述方案下,各省市承受的节能减排压力与经济增长压力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可缩小不同省域的压力差异,提高方案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目标协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升不平衡电网下光伏逆变器的运行性能,提出一种α-β坐标系下基于重复控制器的多目标协同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不平衡电网条件下α-β坐标中的功率、电流关系,采用一种基于并网功率指令加权分配的光伏逆变器并网功率控制策略;其次,为保证前述策略的有效实施,以及简化系统控制结构,提出采用PI并联重复的复合型控制器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然后,基于线性迭加定理,给出整个系统的等效被控对象模型,以简化稳定补偿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利用PSCAD仿真软件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标协同论文参考文献

[1].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双层气囊隔振装置多目标协同姿态控制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9

[2].刘凤雏,刘敏,钟华敏,李鹏.基于重复控制的光伏逆变器多目标协同策略[J].电气传动.2019

[3].袁勇,林桂红,付民,吴巧燕.“目标协同结构法”合作学习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以“楞次定律”一节课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9

[4].徐燕,任选宏,师靖鸿,宋航,贾婧.目标协同跟踪系统图像监控软件流程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5].庞强伟,胡永江,李文广.多无人机多目标协同侦察航迹规划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9

[6].徐佳.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多目标协同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

[7].杨敏杰.基站功率的分布式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吕天佟,王登峰,王传青.隐式参数化白车身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9].崔嵩,刘林,王宏强.多雷达空间目标协同探测任务规划研究[J].现代雷达.2019

[10].宋杰鲲,梁璐璐,康忠燕,韩文杰.中国省域EAC控制目标协同分配——基于改进集中DEA模型[J].技术经济.2019

标签:;  ;  ;  

目标协同论文-卜文俊,施亮,何琳,徐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