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论文

陈丽君: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与其对比,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变化及患者对其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儿科护理;应用

0 引言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对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可见,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估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对于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1]中就有明确规定。2015 年《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的通知》[2]中,提出要对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定期监测。2014 年至今,国家医管所护理中心共研发了13项通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1) 坡体地质条件。项目区属构造剥蚀高山峡谷的上缓下陡形台阶状地貌,自然边坡高约400 m,其上部较缓边坡坡度约40°,下部陡崖坡度约70°~80°,崖顶与坡脚高差约190 m,坡向50°,线路以大桥的形式从坡脚通过,桥面高出河道约6 m。坡体主要由志留系茂县群(Smx4)绢云母千枚岩和夹少量条带—薄层状变质细砂岩构成。由于坡体位于桃坪倒转背斜核部,造成坡体褶皱、挤压破碎带发育。边坡优势产状345°∠77°,属陡倾斜交结构边坡。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 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下半球赤平投影见图9,工程地质断面图见图10。

对于临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定义,主要是指为了对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监测与评价,而制定的用以指导组织管理提升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监测评价标准[3,4]。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通用与专用之分[5]。儿科患者中很多患者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因此临床护理具有其特殊性,这也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标准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应当做好基于病情的各项护理之外,还应当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生活护理。其中通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难以很好地进行儿科护理质量的评价,不能体现出专科特色。为此,本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儿科分为儿内科与新生儿科,床位52 张,年均收治患者为2438 人,2018 年10 月至12 月共收治患者1018 人,护理人员共19 名。将2018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与其对比。

1.2 研究工具

张晓侠等[6]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10 项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详细指标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

1.3 研究方案

每月汇总评价1 次:(1)观察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变化情况。(2)观察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通过不同时期之间质量指标的比较可见,良好的敏感指标,有利于存在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从而更加及时地制定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7],这对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8]。表2 结果表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之后,儿科护士明显提升了专科技能,并且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显著减少。这说明在儿科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专科护理技能水平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防止意外事件、其他不良事件。

1.4 评价指标

成立护质组。在护士长的组织领导下,科室建立专门的小组,专门进行更为适宜儿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究。主要职责为:①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掌握相关注意事项;②把每天进行护理指标信息的收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③观察季度指标变化趋势,就每日、每月、每季度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

见表3。

表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

?

2.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

见表2。

表3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

?

3 讨论

3.1 护理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情况

检测机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定期培训。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检测机构都要明确规定胜任这份工作的人的资质,只有实践经历与专业水平符合要求才能不断晋升。除了保证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达标还要保证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合格,检测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检测机构需要定期考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保上岗的员工专业过硬素质够高。

3.2 护理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体现的是护理服务的质量情况,也是评价并不断优化护理质量的指标[9-11]。表3 结果显示,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孙庆雨,孙喆禹,邢文超,等.掺Ge氧化硅薄膜波导制备工艺与应力研究[J].光子学报,2018,47(12):1231003

随着外商投资、私营等企业的发展,嘉兴市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农民的非农就业水平也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有所提高,更能适应高技能、高效率的工作。因此更多农民在考虑劳动力机会成本的条件下,选择从事非农产业,降低了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的大量转移,导致农业耕作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8]。

3.3 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从目前临床来看,13 项通用指标已不能满足儿科专科临床需求。而张晓侠等[6]构建的10 项敏感指标更加易于操作,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专科技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展望

目前全国各医疗机构相继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但针对敏感性、特异性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尚不完善,需进一步临床研究[11]。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S].2016-11-22.

[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S].2014-06-16.

[3] 周萍.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274.

[4] American Nurses A ssociation. NDNQ I transforming data into quality care [EB/OL].[2014-04-05].http://www.nurisngquality.org.

[5] 张华芳,黄丽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91-993.

[6] 张晓侠,杨晓蓉,张玉莲.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6):63-66.

[7] 简伟研,周宇奇,吴志军,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865-869.

[8] 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9] 幺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3.

[10] 朱小佳,罗迎霞,程维,等.基于患者结局的老年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5,20(17):1-5.

[11] 刘敏杰,张兰凤,叶赟,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71-37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5.052

本文引用格式:陈丽君.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6-87.

标签:;  ;  ;  ;  ;  ;  ;  ;  ;  ;  ;  ;  

陈丽君: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