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边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交,中国,战略,互联,洱海,大国,南亚。
周边战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明昊[1](2017)在《以“互联互通”为导向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互通"是理解当今中国周边外交变革和未来趋势的核心理念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硬件、软件和人文交流层面的互联互通程度有所增强,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成为构建中国外交的"伙伴关系网络"、促进命运共同体实体化的基本路径和主要抓手。倡导"互联互通",不仅是政策目标,也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范式,可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的基础之上,积极思考和构建"互联互通理论",进一步丰富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本文来源于《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绪哲[2](2017)在《“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7月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分社共同举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的"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厅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本文来源于《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宋效峰[3](2019)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框架下,周边外交更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理念和思路。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其中区域公共产品概念的实践价值尤为突出。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符合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其中经济类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处在优先地位。在区域安全和社会领域,中国扮演了一个越来越积极的建设性角色。在全球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中国外交的引领和规范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4](2019)在《周边形势与中国的应对——“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建设暨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27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建设暨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中美竞争关系下中国周边外交总体形势"、"东亚地区(本文来源于《战略决策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罗肖[5](2019)在《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弱小的菲律宾为何得以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并且呈现出明显差异化的南海制华政策?近十年来,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南海主权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以小欺大”,成为东亚地区相对突出的国际政治现象与对中国的持续性战略困扰。在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小国(主动)挑战周边大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预期”概念,本文提出了(后冷战时期)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进而对菲律宾从2010至2018年间两任总统、四个阶段的南海制华政策的演变逻辑及其支撑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连贯的探讨。战略预期是指一国在追逐某类与他国存在竞争的重大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对影响事态走向与博弈结局的主要变量做出的利弊评判以及对竞争对手最有可能实施的政策反应的预判,并总体表现为关于其发力空间大小的认知。外交决策的结果实质上是基于战略预期的利益定位和策略选择的统一。在挑战周边大国中,战略预期有利于小国明确其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的强弱和具备何种程度相对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享有大国竞争赋予的重要战略空间、挑战议题非周边大国的战略重点、迫使和诱使周边大国保持战略克制,对小国至关重要,并且前两点更具决定性意义,是第叁点的前提。在多个小国挑战同一周边大国中,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相对强烈的小国,不同的战略预期将催生其差异明显的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形态。根据大国竞争的强度与周边大国在冲突性议题上“求稳”偏好的水平,小国的战略预期可以依次分解为审慎战略预期、进取性战略预期和修正后战略预期;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相应地表现为侧重于温和软制衡或强硬软制衡的对冲、侧重于准硬制衡的对冲或硬制衡以及基于博弈实效而对侧重于准硬制衡的对冲或硬制衡的五种潜在修正。菲律宾阿基诺叁世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存在挑战中国的强劲“源动力”。2010年6月至2012年黄岩岛对峙爆发是其审慎战略预期阶段,策略为侧重于强硬软制衡的对冲,动因为美国“转向亚洲”扩大了菲律宾的战略空间、预判中国继续南海“维稳”、国际法与东盟等对中国的约束。黄岩岛对峙是其进取性战略预期阶段,对中国实施侧重于“武斗”的硬制衡,对美国的安全承诺适用于南海以及中国仍将保持高度战略克制的预判,促成了其军事投机。黄岩岛对峙结束至2016年6月总统换届是其修正后战略预期阶段,侧重于“文攻”的对华硬制衡,黄岩岛对峙的失利、“武斗”成功无望、美国南海对华“成本强加”政策以及南海问题东盟化明显加深是其策略调整的动因。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制华政策是对阿基诺叁世政府激进南海制华政策的进一步修正,挑战中国的“源动力”依然较强。从杜特尔特上台至2018年底,菲律宾“重拾”审慎战略预期,体现为侧重于温和软制衡的对冲。“南海仲裁案”的“胜利”难以落实、激进南海政策极大压缩了菲战略空间、柔性较量更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菲国内重心调整需要中国助力则是其动因。目前,支撑菲律宾激进南海制华政策的进取性南海战略预期受到显着削弱、中国塑造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能力得到了历史性提升、菲律宾对中国的实质性危害已大幅降低,但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建立主导性优势。杜特尔特政府对菲南海政策较为成功的调整,虽然进一步抑制了菲激进南海政策的“复活”,也面临日益加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国际引诱力,存在滑向对华强硬软制衡的潜在风险。着眼未来,中国需要以力和以理慑人、以利诱人、以理服人,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务实且更加包容、富有创造性的争端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小鼎,王翠梅[6](2019)在《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面临着全球和区域层面的双重结构性矛盾,对周边关系的良性发展造成了诸多挑战。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基于不同的战略考虑,周边国家对华战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其中,日本、俄罗斯、越南、韩国与哈萨克斯坦尤具(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5期)
孙学峰,张希坤[7](2019)在《中美战略选择与中国周边环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逐步加剧,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却趋稳向好。这一变化有赖于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导致美国战略信誉下降,推动相关周边国家转向对华合作政策;二是中国强化战略安抚,在积极回应周边国家合作信号的同时,切实缓解相关国家的安全关切,战略信誉有所提升,为持续改善周边安全环境奠定了基础。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战略信誉回升将为中国持续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带来不确定性。为此,中国有必要充分把握机遇,最大限度弥合周边安全矛盾分歧,为有效缓解崛起困境塑造更为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9年05期)
邹林君,李颖,范艺巾,张榆琴[8](2019)在《大理市洱海周边农村发展与洱海生态保护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同样值得重视。2015年,习近平考察云南省大理市时明确提出要改善洱海水质。近年来,大理市对洱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洱海周边农村发展对洱海生态保护带来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如何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实现百姓富、生态美,进而实现对洱海的生态保护及促进周边农村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林民旺[9](2019)在《印度与周边互联互通的进展及战略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5月莫迪政府上台后,加速推进了印度内外部的互联互通建设。对内,印度制定了庞大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推进印度经济的发展;对外,陆续加强推进了邻国第一政策、东进政策、西联政策、连接中亚政策下的互联互通项目。在莫迪政府的努力下,不少互联互通项目和地区整合计划都取得了显着成效,未来可能扩大印度对周边的影响力。对中国而言,印度推进周边互联互通的努力,部分是受到"一带一路"在南亚推进的刺激,同时也是对"一带一路"在南亚建设的回应。为此,中国需要继续保持关注,进一步思考并寻求中印共同推进地区互联互通的可能性,实现中印携手推动南亚区域发展的局面。(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9年04期)
陈小鼎,王翠梅[10](2019)在《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基于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升级压力。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介入已经呈现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周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成为解释其对华战略差异的重要变量。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上,周边国家之所以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关键在于制衡能力与制衡意愿的不同强度。结合区域特性,周边国家的对华战略大体可以区分为制衡、调适、投机和对冲等四种类型。具体而言,若周边国家同时具有较强的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实施制衡行为的条件和动机同时具备,则倾向于制衡,如日本;若只有较强的制衡能力而没有相应的制衡意愿,则倾向于调适,如俄罗斯;若制衡能力较弱而制衡意愿强烈,则倾向于投机,如越南;若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都较弱,则倾向于对冲。对冲战略在竞争型和合作型周边次区域权力格局下分别体现为"两难型"和"兼得型"对冲,分别如韩国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考察这五个周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差异化回应,基本验证了上述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鉴于此,中国应当细化周边外交的政策选项,对接周边国家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强化崛起正当性,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开拓周边外交的新格局。(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9年01期)
周边战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7年7月1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分社共同举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的"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厅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边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明昊.以“互联互通”为导向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
[2].绪哲.“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
[3].宋效峰.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思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4]..周边形势与中国的应对——“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建设暨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研讨会综述[J].战略决策研究.2019
[5].罗肖.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D].吉林大学.2019
[6].陈小鼎,王翠梅.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J].社会科学文摘.2019
[7].孙学峰,张希坤.中美战略选择与中国周边环境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19
[8].邹林君,李颖,范艺巾,张榆琴.大理市洱海周边农村发展与洱海生态保护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J].乡村科技.2019
[9].林民旺.印度与周边互联互通的进展及战略诉求[J].现代国际关系.2019
[10].陈小鼎,王翠梅.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基于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的解释[J].当代亚太.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