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文化回归思想影响下的校园规划设计

书院文化回归思想影响下的校园规划设计

——以西安某职业学院为例

徐超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校园的本质是学习知识、传播思想的文化场所。这一点从我国传统书院到西方历史悠久的大学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而近代高校的设计,却经常被现实、功利控制,我国教育注重“实用”,重理轻文,采用快速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这种状态下,高校的人文精神也往往容易被忽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物质的满足,逐渐促进了人们对于精神价值的需求,似其从“物”到“心”,并且对人文关怀有了更多的关注。由此看来,在进行高校的规划设计时,中国传统书院的文化理念正是当下时代迈进中所向往的。而就高校建筑空间而言,“书院化”能够纠正大学精神,调整控尺度,使高校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联系,创造富有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的场所。中国传统书院并非仅仅是文字的传播地,更是一个治学与生活结合的世界。文人在书院教育中培养了人格与情操和知识的结合。这正是当今高校所需要的人文文化。因此,书院文化回归的意义重大。而就西安某职业学院项目为例,其所在地的特色书院——关中书院,成为了本次设计的启发点。

在我国现存的书院遗迹中,关中书院称得上是保存比较完整的群体性建筑,不但保留了鲜明的传统建筑文化,更加体现了关中地区建筑文化特色。关中书院将主要的建筑空间对称地布置在主轴线上,以轴线上依次建筑空间的的大小来反映筑的主次、尊卑关系。随着空间的延展,轴线上着依次布置着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院落,形成明显的纵向空间序列。这个空间序列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建筑的等级和地位也随着空间的不断深入而提高,愈往后则愈尊,这就是“礼”的体现。这种多层次的空间序列营造了庄严、悠远的意境,体现出中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严明的社会伦理关系,烘托出书院的神圣与尊严。

拟建的某高校新校区规划项目,建设地址位于西安市长安,规划占地面积374.8亩,其中净用地面积310.5亩。侧观西安大部分校园新建校区情况,发现大部分校园的主要特征就是“周期短”和“规模大”。这种矛盾下,建设和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缺少校园文化气氛,缺失了建立于师生交流的真正关怀。另一方面,很多大学校园规划的决策者只看重平面的形式感和建筑的造型,却少有考虑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情况下,设计师往往缺少对校园文化的探究,而采用批量模式化设计。这些都会导致校园人文文化的欠缺;尺度的失衡:巨大的校园造成了各功能分区的面积剧增。建筑面积以及外部空间面积成倍放大。这就造成了尺度的失衡问题;总平设计的图案化:总平面并非平面构成,而是一种可以反映校园结构关系以及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空间构图。

本次规划吸取其优点避免其缺陷,从策略层面采用以下几个原则:

1.低密高容。这是目前城市普遍采用的建设策略,就是建设高层。高层可以带来大的容积率和低的建筑密度,但是长久的建设应证出这样的建设会割裂城市,使城市尺度过大,造成城市人情味缺失。

2.低密低容,这个是过往大专院校新建校园普遍采用的建设策略,容积率为0.5左右,建筑密度15%左右,如位于我们建设场地周边的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这些校园规划往往会采用圆形的图案元素,但是这样的校园规划由于一个功能区和另一个功能区距离较远,会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并且这些校园规划追求尺度过大的中心广场和校前广场,这些空间对人而言缺少亲和度和安全感,使人不会在这些空间里过多停留,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土地资源浪费,再则由于这种规划中组团间间距过大,使得建筑群缺乏整体的立面形象。

3.高密低容,此次项目共计21.9万㎡的建设面积,20.69万㎡的净用地,计算得出1.06的容积率,这在一般大专院校的规划中已经较大,故我们建议尽量不建设高层建筑,让建筑密度适当的大一些,来营造尺度亲切的校园空间。实际上,2010年以来新的校园规划大多也都注意到这个问题,如王澍先生规划的中国美院,还有天津大学新校区,另有较早由吴良镛先生规划的中央美院新校区,均是强调校园内部尺度精小丰富,尽量不设置高层教学主楼和高层办公楼的规划设计。

在校园的规划整体布局上面,整个学校由校前区,主教学区,文体休闲区,住宿区四部分组成。

东侧的校前区布置了3000多平米的大礼堂和师生活动中心以及两者围合形成的校园艺术性广场,师生活动中心内部布置有校园博物馆,展示职校校园历史文化。在建筑造型上,灵活的建筑体型可以丰富校前区的形象并将校前区空间打开,再则他们的建筑高度比位于西侧的实验实训区建筑低,使得沿东侧的40米城市规划路的校园立面层次更加丰富,同时这两个建筑在使用中瞬时人流都较大,因此考虑布置在临40米次城市干道一侧,这样车流人流的进出都较为方便,相对设在南端的50米城市主干道的方案而言,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更少。

南端的主校前区设计了办公楼,这样打开了校前区的空间,透过宽阔的校前广场我们可以看到主教学区,从而使城市的视觉空间有所延展,并能面对城市形成很好的校园形象,充分完成校区前广场的礼仪功能。

文体休闲区由超市、食堂、体育馆以及它们围合而成的生活广场组成。

主教学区的教学楼和实验实训楼以图书馆为中心东西布局,围绕在图书馆四周,这样形成了宽阔的庭园空间,同时也肩负着文化广场的功能属性。

东北角的住宿区也设计有自身的庭院和庭园。

同时这四大功能区由一条600多米的贯穿场地南北的梧桐大道主轴和一条200多米的东西轴线串联起来,充分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善于营造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城市边界间室外空间的长处,并因其在主要轴线上空间序列上空间“收与放”的丰富铺陈,吻合于“关中书院”的整体序列,因此我们将此次校园项目案名定为“秦麓书院”。

景观系统以梧桐大道轴线为主,院落为辅,相互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规划体系。主轴线上依次展开景观序列,从校前绿化广场,到教学区组团院落,从波水粼粼的中部主要景观湖,再回归到生活区的景观轴串联院落。景观湖布置在地势较低处,起到收集雨水功能,成为天然的蓄水池,供给校园绿化微喷用水。景观雕塑元素延用职业学院老校区雕塑、门头等,达到校区文化传承效果。

我们认为一个校园在满足了它的基本功能需求之后,校园空间的塑造才是她的主要特色,因为在人的记忆体系里,差异化才可能会被人们记忆和传念。在如何更好的塑造本校空间特色的探索中,使用90米乘以90米的网格划分整个校园用地,不同于通常的加法式设计手法,我们采用了减法的设计手法,这样就形成了主教学区的多孔建筑结构,它既像是对西安古城墙中里坊制机理的回应,也像是一个个相连在一起的四合院,又肩负着校园文化精神堡垒的重任,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庭院与庭园空间,并且在整个校园空间里,和主教学区外组团式的校前区空间、文化休闲区空间形成对比,极大的丰富了校园内部空间的系统,充分体现出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的空间特色,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并能形成其深刻记忆印象。

本项目一次规划,三期建设。一期主要为教学楼、实验实习实训楼、图书馆、师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教职工单身宿舍等,一期实施内容既可维持校园正常运转,又可形成很好的对外形象。二三期为干部培训中心、室内体育馆、校行政办公楼、会堂等。

建筑为新中式风格,提取具有西安特色的传统建筑元素,重新塑造一样中的别样建筑风格,建筑色彩沿袭老校区色彩,达到传承性的效果。在设计思路多元化的今天,在古城发展愈发快速的今天,将返璞归真、寻根溯源、推崇地域特色和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才可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独具特色的“秦麓书院”。

标签:;  ;  ;  

书院文化回归思想影响下的校园规划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