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问题研究述评论文

刘刚: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问题研究述评论文

·性别平等理论研究·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思想解放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开始关注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发展中的实质和特点,强调西方理论对我国妇女运动发展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中的异化问题、意识形态问题、认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多学科、多元化发展问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指导下完善我国妇女发展理论等问题。认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成果,立足新时代的发展语境,用新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进行纵深化理论探讨和多元化实践探索,成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和新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妇女发展;马克思主义

近年来,伴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学术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学界对于诸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问题的研究就是典型例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点。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概念、研究范围和对象,以及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指导下推动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和妇女问题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本研究综观学界研究现状,发现研究中的不足,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及妇女运动的发展提供某种启示。

PPP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资本主要承担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角色,从目前的项目推进实际情况来看,项目的运营环节是比较薄弱的,好的商业运营模式能够让PPP项目可持续地走下去。

基于对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发展趋势与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现状的把握,该项目以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为切入点。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路径,开展叙事探究、反思性论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等。本期专题遴选了部分文章,与大家分享。

一、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现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提

在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学界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中蕴含着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为中西方学者研究女性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启迪。这些著作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妇女受压迫的基础,指出了妇女解放的条件和途径,提出了妇女组织以及妇女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关系等问题,为妇女解放问题提供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基础。”[1]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解释妇女的从属地位及其所受压迫的重要思想武器,以此为指导,学界认为妇女受压迫不是因为思想观念和生物因素,而是资产阶级私有制[2]。学界认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状况的重要理论,工人的异化、妇女的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父权社会中形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改变妇女这种状况的一种办法就是扩大社会生产领域的范围,将妇女的家务劳动纳入其中。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与女性主义性别分析在概念基础、批判意识、政治目标三个方面具有对等性,这种对等性为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可能融合奠定了基础。”[3]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维度的形成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两种理论的研究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维度的构建,首先必须解决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关系问题。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不仅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出现的新思潮,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全新的解读,“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之上的开拓性、创新性解读,是立足于当代世界实际和学术前沿对马克思主义内在价值的提取和阐发,也是一个开辟新领域、创新新知识、构建新理论的过程”[4]。“马克思主义一贯致力于反抗私有制、经济剥削、劳动异化。女性主义从追求男女平等入手,逐渐过渡到反思人类男权文明,当女性主义注意到私有制和男权社会的紧密联系时,马克思主义就对女性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5]有学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点强调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对女性主义提供的帮助,“为了进一步有效地发展女性主义理论,一些学者不得不寻求新的理论泉源,以图科学地建造新的女性主义大厦。一些女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就是因为这种情势而导致的”[6]。有学者认为,女性主义者“把视野从经济因素转向政治、历史、文化、生理等多种因素,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女性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破天荒地与女性主义结合起来”[7]。女性主义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范畴和命题的理解,赋予其很多女性视角的特征,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形成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主张。

(三)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家的批判性研究

通过对图2所示的信号去噪效果对比曲线分析,信号的分解层数相同,选用不同的小波基对同一信号去噪,去噪的效果也会不一样,甚至会差距很大。为了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并且要保证去噪后的信号具有一定的光滑性,根据微流控芯片信号的特征,本文拟选用db4小波基。

(四)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成果,推动我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自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备受学界的广泛关注,逐步形成了讨论问题的场域,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够清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直接指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本身。因此,当前及下一阶段的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在反思总结中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理论界认为我国妇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受到了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是女性主义思潮的传入,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倾向。康沛竹认为:“对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合理性因素,我们要采取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态度,使其成为建立有中国特色女性学的一个思想资源。当然,对域外女性理论文化的吸收,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理论眼光和理论思维来进行过滤和选择,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进行推演和运用,而要取其所需。”[11]束佳等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为中国女性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国女性学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合理思想,使其与中国本土化女性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西方女性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可丰富中国女性学学科理论。”[12]学界认为,当前我国妇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根据我国不同阶段女性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原则解析和论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女性话语体系和女性学说,推动我国妇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一)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上没有达成共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认识不够清楚

近年来,理论界思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学界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时出现了两种不同发展趋势,但对二者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在认识上存在分歧,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秦美珠等认为,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统称,国内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在不同的背景下通过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显现出来[13]。这种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关注马克思主义人类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等妇女解放理论,同时还注重用女性主义性别分析方法解构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社会等,其主要目标是提出女性主义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解答。朱进进将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流派,“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单一的理论体系,而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唯物主义女性主义三种理论在内的理论流派。”[14]而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念、方法,将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以及二者的关系作为背景,讨论资本主义社会给妇女发展带来的压迫的表现及其原因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以符合马克思主义逻辑的方式向女性主义论域的延伸”[3]。董金平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在一般意义上代表着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审视女性问题,当前对其存在的一种误解是仅仅从阶级的视角出发,希望女性在认清自己处境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进行总体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内涵应当是指,从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对资本主义体制之下的女性地位和状况进行分析。”[15]因此,学者们普遍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联姻的过程中,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从政治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考察成为首要命题。

(二)对两种生产理论、社会分工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原本理论的阐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异化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等与女性主义的关系研究不足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有着很强的问题意识,在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之后,找到可能的解决路径成为关键,这些路径既包括对一些根本性和前提性问题的解决,也包括对这一主义本身蕴含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前提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也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本体论基础、认识论途径和价值论意蕴的关键,加强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和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我国学界目前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涉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言说语境等问题上认识不统一,从而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整体性的理解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对女性主义发展中三次浪潮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相关理论的研究,对西方女性主义作家文本的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等等的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而不单单是理论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两个维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概念、范畴、命题等的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获得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单一,学科交叉性不强,研究视域传统,研究盲点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和内容的梳理阶段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而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是首要的和持续时间最长的,这一阶段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认为这一理论对我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是在评价西方女性主义学者思想的同时,研究女性主义思潮,试图在借鉴吸收中构建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场域。最后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性别平等理论、两种再生产理论和女性解放理论等等。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步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内对女性主义发展中三次浪潮的著作翻译出版得较少,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发展的前沿性成果不多,影响了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跟进。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妇女运动的理论和实践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此为基础,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的结合,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和价值性,又反映我国女性运动发展的规律矛盾等,立足中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话语体系,服务于当前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学者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四)对如何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关照当前我国妇女运动研究的不足,国外经典文献的介绍和引入不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落差大等问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问题因为其带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倾向而受到了哲学工作者的关注,从马克思主义维度出发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早期介绍西方女性主义者的思想,到后来建构国内研究的话语体系,再到对我国妇女运动的思考与实践。同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批评和政治学等传统领域,总体来看,存在着研究视角单一、学科交叉不强、研究盲点多等问题。反观国外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则呈现出多视角、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良好趋势:除了关注传统的研究领域之外,还出现了将社会认识论引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识论,将女性主义纳入到世界主义的范围之内,思考女性主义的现代性,女性主义与权利、正义等问题,将女性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等哲学流派结合起来,对西方主流规范框架进行批判,将女性主义的研究纳入到整个西方文明,特别是在西方哲学的宏大背景下,寻求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张力,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相结合,思考后现代女性主义的问题等等。这些研究的方法为我国女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三、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出路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相关理论是研究的基础,可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生产理论、社会分工理论、阶级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等的研究,剖析造成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异化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和认识论问题对女性主义研究的意义关注不多。事实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通过对异化概念的诠释揭示了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对妇女地位的影响,以为其导致了人类两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支配与被支配、从属与被从属的阶级关系,马克思认为“把妇女当作淫欲的俘获物和婢女来对待,这里表现了人在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因为这种关系的秘密在男人对妇女的关系上,人对人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就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16]155。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家庭、意识形态和社会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考了家庭作为意识形态的观念载体在不同阶级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状况和矛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阐释了人类的解放同时包含着女性的解放。以哈索克、史密斯、罗斯、哈丁、贾格尔和哈拉维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将社会认识论的有关理论引入自己的研究中,“主张从女性生活境遇及其经验出发,以女性认知优势为载体,建构女性主义认识论,促进女性全面自由发展。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历史唯物论视为建构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的方法论原则并力图从性别维度补充与发展历史唯物论”[17]。

(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基本问题、基本范畴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从根源上解决概念不清楚、范畴不明确的现象

缺氮矫正技术:合理确定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按目标产量和土壤速效氮含量水平确定氮肥用量,一般每年每株柑橘施纯氮0.5-1.2千克,分3-4次施用;一般用尿素1%-1.5%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最好是下午4时以后施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是西方的各种理论和思潮进入中国,以此为契机,国内学术界有机会通过阅读和翻译等手段对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女性主义思想家进行研究,这个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引入、翻译、梳理和形成认识的过程,代表性著作包括《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李银河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译),《性别政治》(王逢迎译),《资本主义的终结——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陈冬生译),《女性主义简史》(朱刚、麻晓蓉译)等。围绕着经典文本的阅读,国内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如赵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终结——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的阅读指出了书中的反本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者的基本立场,发现书的作者立足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话语中的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的关系、经济有机体理论和全球化理论进行了解构[8]。易显飞认为,米切尔的《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把女性受压迫的原因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认为生产、生育、性关系和儿童的社会化等四类机制导致女性受压迫,要彻底解决这种受压迫的局面,就必须依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9]。在阅读《性别政治》后,戴雪红认为,“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是一体的,既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有着明显区分的、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也不能把它们看作是仅具有一种密切联系的互补关系,更不能把父权制关系看作是居首位的。反对父权制的斗争是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一个方面,只有摧毁资本主义,女性才有可能从父权制的社会结构中赢得彻底解放”[10]。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逐步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整体性的认识,标志性事件是《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该书是国内学术界在多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本专门性的著作,此书立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发展的背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著作的介绍和评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二)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和问题域,在对传统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开拓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关于妇女的论述具有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应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来源。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和问题域,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与第一、二、三次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思想相结合,与现阶段我国女性学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在对阶级分析方法、家务劳动、两种再生产理论、性别平等理论等传统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妇女劳动中的异化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问题、女性主义的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等的研究,进一步丰富研究视角,强化问题意识。

(三)提倡学科交叉和多元化视角的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问题作为全学科问题,而不是单学科问题对待,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两种思想的优势,通过多学科、多视角方法切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

学科交叉和多元化视角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着各学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自出现以来,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诸多领域,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女性的特性及其关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决定的,与女性学的多学科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还表现为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流派的多元性,如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女性主义等等;二是这些流派之间相互吸收和借鉴而获得发展,这种趋势不仅有利于各流派自身完善自我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直接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因此,多元性与交叉性是一体的,二者的统一有助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

《东风破》“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以喝酒的动作移就喝下“漂泊”)、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以“瘦”来形容“思念”)、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以“偷”来支配“时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枫叶“染色”故事为移就)、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以“墙皮剥落”移就岁月流逝)。

(四)转换研究范式,重点加强对“盲点”问题的解读,对前提性问题的思考,从历史逻辑、思想理论、思维方式和价值趋向等方面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西方历史、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学等西方文明背景的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在解决传统问题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盲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性别盲点问题?如何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理论前提进行自觉反思?如何对待研究中的现实性问题的价值取向?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对女性主义存在的历史逻辑、思想理论前提、思维方式和价值趋向等背景的研究。工业革命是妇女解放运动出现的重要历史逻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的改变,而对现实社会中各种文化和心理结构的批判是她们表达诉求的直接手段。在运动和斗争中,希望建立平等的社会以满足女性的各种权力。女性的解放首先必须将她们自己置于一定的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等背景下,寻求到最直接的思想理论和现实基础,“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欧洲启蒙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和各类社会及人文理论流派,从现代主义到各类后现代主义流派,它们对女性主义理论都有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要真正理解西方女性主义,就必须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复杂的历史和理论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的原因”[18]。

(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的妇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形成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话语体系,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从起步阶段开始就面临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过去的研究强调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论的建构性,“使得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问题、女性与男性的心理分析问题、女性与男性的社会能力问题等经验知觉层面的问题成为社会制度立法者和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19]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要集中在现实问题的价值取向和理论问题的价值追求上,使得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既具有理论的当下性,即现实主义路径,还具有理论的前提性,即理想主义路径。关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有说服人,才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6]1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2020)》中指出:“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将深入发展,国际竞争会日趋激烈。国际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进程中,更加关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1)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11/t20181109_1632537.html。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妇女理论和话语体系,促进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晓光.吸纳社会性别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5):25-30.

[2] 杜洁.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J].妇女研究论丛,1997(4):6.

[3] 陈英.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3-17.

[4] 王宏维.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解读模式[J].学术研究,2002(4):22-27.

[5] 祝小丁.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理论影响[J].方法论刊,2006(11):49-50.

[6] 沃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J].学术研究,2002(4):28-31.

[7] 继红.新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2):6.

[8] 赵凯.反本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者立场[J].妇女研究论丛,2004(5):78-80.

[9] 易显飞.“技术—劳动”的性别分工: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阐释[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5-59.

[10] 戴雪红.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女性主义的理论透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1(6):32-37.

[11] 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浙江学刊,2005(5):205-209.

[12] 束佳.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及其中国本土化推进[J].宜春学院学报,2014(7):21-23.

[13] 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历程、理论特征及其意义[M]//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4-161.

[14] 朱进进.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理论界定及其发展前景[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09(1):13-18.

[15] 董金平.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内在逻辑[J].南京大学学报,2013(5):5-14.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鹿锦秋,付文忠.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的建构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5):112-118.

[18] 钟丽萍.越界的挑战:跨学科女性主义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

[19] 史巍,韩秋红.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思考[J].学术交流,2009(10):19-22.

AReviewoftheStudiesonMarxistFeminisminChina

LIU Gang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com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feminism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Western Marxist feminism. Such studies emphasize the impact of Western theor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movements in China, which has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insufficient research areas, such as the problem of alienation in Marxist feminism, the issues of ideology and epistemology, the multidisciplinary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feminis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development theory in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feminism. Earnestly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deepening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diversified practice of Marxist feminism from new dimensions have become a new need, new trend and new research approach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Keywords:Marxist feminism; women’s development; Marxism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19)06-0013-07

收稿日期:2019-08-20

基金项目: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与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项目编号:18JDSZK091)

作者简介:刘刚,男,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 鲁玉玲)

标签:;  ;  ;  ;  ;  ;  ;  ;  ;  ;  ;  

刘刚: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问题研究述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