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醛论文_刘淼,陶能国,许灵春,吴育藩,杨文蒿

导读:本文包含了柠檬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柠檬,提取物,毒素,西林,樟树,黄曲霉菌,鹰嘴豆。

柠檬醛论文文献综述

刘淼,陶能国,许灵春,吴育藩,杨文蒿[1](2019)在《柠檬醛对酸腐菌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了柠檬醛对酸腐菌线粒体形态、叁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合成和叁羧酸(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环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柠檬醛处理后,酸腐菌线粒体出现扭曲、坍塌甚至破裂的现象。酸腐菌线粒体结构的破坏导致其胞内ATP流失,胞外ATP含量增加。经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柠檬醛处理后,酸腐菌TCA循环中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力以及柠檬酸含量都呈下降趋势。结论:柠檬醛处理影响了酸腐菌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从而抑制其生长。(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马磊,毛多斌[2](2019)在《鹰嘴豆乳清蛋白稳定高柠檬醛相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鹰嘴豆乳清蛋白作为乳化稳定剂、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柠檬醛乳液,观察乳液的微观结构、测定其粒度和Zeta电位,研究体系p H值及添加黄原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经乳清蛋白乳化后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油滴呈球形,粒径在数百纳米范围,其中柠檬醛含量可高达60%以上;偏碱或偏酸性环境及添加黄原胶有利于乳液的稳定,添加黄原胶的乳液室温贮存7 d和60 d,乳化系数分别为100%和93%,显示良好的长短期稳定性。该研究为柠檬醛乳液的绿色制备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王刘庆,王多,王蒙[3](2019)在《柠檬醛抑制交链孢毒素合成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链孢毒素是主要由交链孢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等,广泛污染粮食和果蔬。其中,AOH和AME污染广,毒性强,具有致突变和潜在致癌性。多种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制黄曲霉、赭曲霉、扩展青霉等产毒真菌生长及其毒素积累的特性。本研究发现植物精油—柠檬醛能够高效抑制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长,其中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0.25μL/m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 MFC)为1.0μL/mL。柠檬醛处理使互隔交链孢孢子皱缩形变严重,而且能够引起菌丝断裂损伤。MFC的柠檬醛处理互隔交链孢,胞内蛋白质大量外渗。经1/2MIC的柠檬醛处理,互隔交链孢菌丝产量显着下降,AOH和AME毒素极少产生;麦角固醇含量急剧下降,可能因为细胞膜出现较重损坏;细胞自身抗氧化能力减弱,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可能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分子平衡破坏,进而导致细胞的生理异常。另外,柠檬醛还导致互隔交链孢中调控氧压胁迫的诸多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显着下降,这也是造成ROS代谢平衡遭到破坏的关键因素。相应地,互隔交链孢菌AOH和AME生物合成基因簇内聚酮合酶、甲基转移酶等基因转录水平显着下调,这可能是导致毒素产量显着下降的直接原因。柠檬醛对交链孢及其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揭示,为后续柠檬醛应用于防治粮食和果蔬中交链孢的侵染以及毒素污染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张海燕,张北红,张杰,肖昌龙,肖祖飞[4](2019)在《柠檬醛化学型樟属植物资源的筛选及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柠檬醛因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从我国南方各省收集了5万余份樟属植物资源,利用闻香法筛选到207份含有柠檬醛的樟属植物,结合GC-MS分析,确定了36个单株为柠檬醛化学型植株,其中4株为香樟、17株为猴樟、13株为黄樟、1株为沉水樟、1株为细毛樟。为了在生产和研究中便于区别,对这一化学型的樟属植物进行简化名称,柠檬醛化学型樟属植物统称为柠檬型樟Cinnamomum spp.ct. citralifera Z. N. Jin。(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文青[5](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油中柠檬醛组分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蜡油为溶剂,去氢芳樟醇为原料合成柠檬醛的动力学研究中,由于样品中的石蜡油沸点较高,不宜直接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本实验采用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处理后的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萃取剂为10倍溶质质量的乙醇。采用HP-5(30m×0.32mm i.d.×0.25μm)毛细管柱,以氢火焰离子检测器,N2为载气,流速0.8mL/min,分流比100∶1,并采用程序升温,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中组分分离较好,分析周期仅12min。去氢芳樟醇和柠檬醛组分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平均回收率为98.7~100.9%。柠檬醛在石蜡油-乙醇两相中分配系数等于5.5。方法可以用于以石蜡油为溶剂,去氢芳樟醇为原料合成柠檬醛的动力学研究中的样品及柠檬醛产品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9年03期)

赵媛,严文静,赵见营,章建浩[6](2019)在《柠檬醛/纳米SiO_2交联改性PVA复合材料阻水性能和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柠檬醛和纳米SiO_2交联改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材料,以提高PVA膜材料的阻水性,并对改性膜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醛和纳米SiO_2能显着(P<0.05)降低PVA膜材料的成膜溶胀率及水蒸气透过率,当柠檬醛和纳米SiO_2的添加量分别为3.93 mL/100 mL、0.62 g/100 mL时,PVA膜材料水蒸气透过率最低,为(768.73±20.51) g/(m~2·d)。采用水接触角、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上述添加条件下,柠檬醛和纳米SiO_2通过化学交联法可以均匀的填充在PVA膜材料中,降低其水接触角并改变其结构和结晶性能,从而显着提高复合膜材料的阻水性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廖泽东,王雪梅,卢志宇,周洋莹,代敏[7](2019)在《香叶醇联合柠檬醛体外抗MRSA的优化配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香叶醇与柠檬醛联合使用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抑菌活性,并采用单纯形格子混料设计优化二者比例.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叶醇和柠檬醛对43株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棋盘法测定香叶醇和柠檬醛联合用药时的分级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采用单纯形格子设计优化香叶醇和柠檬醛联合用药时的比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最佳配比混合液的抗MRSA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香叶醇的MIC值为0.34-0.67 mg/mL,柠檬醛的MIC值为0.66-42.23 mg/mL.二者联合使用时,以协同作用为主,占46.51%;其次为相加作用,占41.86%.单纯形格子设计优化的香叶醇和柠檬醛联合使用的最佳比例为香叶醇84.50%、柠檬醛15.50%.采用此配比测定香叶醇和柠檬醛混合液对43株MRSA的MIC值,发现混合液MIC_(50)、MIC_(90)分别为0.25 mg/mL和0.44 mg/mL;与香叶醇单独使用相比,MIC_(50)和MIC_(90)分别约为单独使用时的1/2和2/3;与柠檬醛单独使用相比,MIC_(50)和MIC_(90)分别约为单独使用时的1/3和1/4.上述结果表明香叶醇与柠檬醛联合使用时可起到增敏的效果,且降低彼此的用量.(图2表5参31)(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根女,赵华杰,陈雄,李雯雯,宋姗姗[8](2019)在《植物基天然抗氧化剂抑制柠檬醛降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红茶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质量分数98%茶多酚(TP-98)添加到pH=3的含质量分数0.16%柠檬醛的香精中用以抑制柠檬醛的降解劣化。将香精保存在37℃光照保温箱中,每隔10、20和30 d进行取样,利用HPLC法检测香精中的柠檬醛、柠檬醛降解产物(对甲酚、对甲基苯乙酮)的含量,结果显示红茶提取物抑制柠檬醛降解的效果最佳,其次是迷迭香提取物、TP-98,而没有添加抗氧化剂的空白样在保存20 d后产生明显的异味、臭味。(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9年01期)

康慎敏,刘志远,孟宇杰,程晓萌,涂俊宏[9](2019)在《柠檬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环境压力耐受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柠檬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环境耐受能力及对抗生敏感性的影响。首先测定柠檬醛对C. sakazakii的亚抑制浓度;随后使用亚抑制浓度的柠檬醛作用C. sakazakii,探究柠檬醛对菌体干燥、热、渗透压、酸、胆盐耐受能力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E-test?法检测柠檬醛作用后的菌体对抗生素氨苄西林和头孢西丁敏感性的变化;最后利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柠檬醛对C. sakazakii环境耐受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1.250μg/L的柠檬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本研究选择31.250μg/L和15.625μg/L为柠檬醛的亚抑制浓度;亚抑制浓度的柠檬醛使菌体耐干燥、耐渗透压、耐热、耐酸、耐胆盐的能力显着降低,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并且,亚抑制浓度的柠檬醛增强了菌体对氨苄西林和头孢西丁的敏感性;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柠檬醛降低了与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环境耐受能力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转录水平。综上所述,柠檬醛可降低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多种环境压力耐受并增强菌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为柠檬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天然活性物质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杨代斌,马飞,李培武[10](2018)在《柠檬醛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毒素毒性大,污染广,严重威胁花生等农产品消费安全。研究表明,柠檬醛等小分子单萜类化合物能够抑制黄曲霉生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生成,可从源头切断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以天然柠檬醛为先导物,合理采用分子设计和有机合成的方法进行结构修饰,合成并表征了5种柠檬醛衍生物,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培养2d后0.1mg/mL的柠檬衍生物分别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培养7d后虽然抑菌效果有所降低,但其对黄曲霉菌的产毒仍有较高的抑制能力。这一结果为高效、绿色的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柠檬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鹰嘴豆乳清蛋白作为乳化稳定剂、利用高速剪切法制备柠檬醛乳液,观察乳液的微观结构、测定其粒度和Zeta电位,研究体系p H值及添加黄原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经乳清蛋白乳化后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油滴呈球形,粒径在数百纳米范围,其中柠檬醛含量可高达60%以上;偏碱或偏酸性环境及添加黄原胶有利于乳液的稳定,添加黄原胶的乳液室温贮存7 d和60 d,乳化系数分别为100%和93%,显示良好的长短期稳定性。该研究为柠檬醛乳液的绿色制备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柠檬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淼,陶能国,许灵春,吴育藩,杨文蒿.柠檬醛对酸腐菌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2].马磊,毛多斌.鹰嘴豆乳清蛋白稳定高柠檬醛相乳液的制备[J].食品科技.2019

[3].王刘庆,王多,王蒙.柠檬醛抑制交链孢毒素合成的机制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4].张海燕,张北红,张杰,肖昌龙,肖祖飞.柠檬醛化学型樟属植物资源的筛选及前景分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5].刘文青.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油中柠檬醛组分含量的研究[J].分析仪器.2019

[6].赵媛,严文静,赵见营,章建浩.柠檬醛/纳米SiO_2交联改性PVA复合材料阻水性能和结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7].廖泽东,王雪梅,卢志宇,周洋莹,代敏.香叶醇联合柠檬醛体外抗MRSA的优化配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8].王根女,赵华杰,陈雄,李雯雯,宋姗姗.植物基天然抗氧化剂抑制柠檬醛降解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9

[9].康慎敏,刘志远,孟宇杰,程晓萌,涂俊宏.柠檬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环境压力耐受能力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10].杨代斌,马飞,李培武.柠檬醛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论文知识图

β-环柠檬醛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光合...反应温度对柠檬醛转化率和对...催化剂用量对柠檬醛转化率和对...柠檬醛的体积分数对柠檬醛菌体浓度对柠檬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柠檬醛环化反应混合物的总离子...

标签:;  ;  ;  ;  ;  ;  ;  

柠檬醛论文_刘淼,陶能国,许灵春,吴育藩,杨文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