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要素的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以哈尔滨为例

基于形态要素的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以哈尔滨为例

论文摘要

城市建设区的扩张引发了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整体宜居性造成了不利影响。严寒地区不仅面临着城市热岛问题,还面临着冬季防寒的问题,使得严寒地区城市热环境更为复杂。本文以哈尔滨为例,旨在探讨严寒地区地表温度与城市不透水面的时空格局关系,期望从形态学的角度,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以改善城市热环境。本文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反演了2007、2011、2017年的地表温度,并基于光谱指数采用决策树的方法进行了土地分类。从空间环路和年季变化两个角度对城市土地覆被与地表温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格法提取不透水面的面积、形状复杂度、斑块破碎度和空间聚散度,从形态要素角度分析了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强烈的时空相关性。沿城乡梯度方向发现,冬夏季平均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覆盖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城市地表温度变化对不透水面增加更敏感。在高密度不透水面区域,绿地的降温作用会发生延迟;而在城市低密度区(三、四环路),由于透水面覆盖度增大,发挥其规模效应才能达到降温作用。总体上说,夏季不透水面各形态要素与地表温度的拟合度均好于冬季。夏季面积大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空间聚集度与地表温度呈指数正相关,斑块破碎度呈线性负相关,形状复杂度对地表温度几乎无影响。冬季受集中供热的人为作用的干扰和寒冷气候背景的影响,仅空间聚集度与地表温度呈线性弱正相关。根据不透水面覆盖度将哈尔滨市四环区域划分为四个等级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覆盖度的不透水面区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更大。不透水面覆盖度每增加10%,地表温度上升1.2℃;形状复杂度每增加0.1个单位,地表温度下降1.9℃;空间聚集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地表温度上升0.55℃。因此在城市景观和规划中建议采用分散、小尺度、边缘轮廓复杂的城市不透水面形式,以便可以拥有更健康,更舒适的城市居住环境。此外,由于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城市高密度建设区获取的地表热量少,其形态要素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与夏季相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1.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域选取与地表温度反演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处理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数据预处理
  •   2.3 地表温度反演
  •   2.4 土地信息提取
  •     2.4.1 光谱指数选取
  •     2.4.2 土地覆被分类
  •     2.4.3 分类后处理及检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分布的时空格局
  •   3.1 不透水面分布的时空格局演变
  •     3.1.1 不透水面空间分布变化
  •     3.1.2 不透水面时间分布变化
  •   3.2 不透水面分布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3.2.1 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化
  •     3.2.2 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时间变化
  •     3.2.3 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不透水面形态要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   4.1 不透水面形态要素提取
  •     4.1.1 不透水面研究网格尺度确定
  •     4.1.2 不透水面斑块提取
  •   4.2 不透水面形态要素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     4.2.1 面积大小对地表温度影响
  •     4.2.2 形状复杂度对地表温度影响
  •     4.2.3 斑块破碎度对地表温度影响
  •     4.2.4 空间聚散度对地表温度影响
  •     4.2.5 多因素与地表温度相关性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婧

    导师: 黄锰

    关键词: 地表温度,不透水面,形态要素,季节性,哈尔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气象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8005)“严寒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原理与设计方法研究”

    分类号: X16

    DOI: 10.27061/d.cnki.ghgdu.2019.004478

    总页数: 89

    文件大小: 5816K

    下载量: 76

    相关论文文献

    • [1].福州城市地表温度时空变化与贡献度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1)
    • [2].灌溉对地表温度影响的全球评估(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20(17)
    • [3].乌鲁木齐市地表温度与遥感指数关系[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26)
    • [4].新疆石河子多年地温和降水特征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20(08)
    • [5].炙烤,地表温度50℃下的训练场![J]. 政工学刊 2020(10)
    • [6].城市局部气候分区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大连市区为例[J]. 测绘通报 2019(04)
    • [7].辽宁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9(18)
    • [8].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理论与方法[J]. 科学观察 2017(06)
    • [9].重庆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8(05)
    • [10].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气候特征及与大气环流的联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2)
    • [11].近10年北京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3(20)
    • [12].大连市主城区地表温度变化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02)
    • [13].基于光纤测温技术的城市地表温度精细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19(17)
    • [14].山东省地表温度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探讨[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5)
    • [15].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土地覆被与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冰川冻土 2017(05)
    • [16].城市地表温度影像时空融合方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03)
    • [17].城市扩张过程中不透水面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18(20)
    • [18].青藏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6(01)
    • [19].高寒山区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对比——以疏勒河上游流域为例[J]. 遥感信息 2016(04)
    • [20].基于MODIS数据的石羊河流域地表温度空间分布[J]. 干旱区地理 2014(01)
    • [21].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14(03)
    • [22].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J]. 宁波农业科技 2012(03)
    • [23].冰雪融化厚度增加对地表降水持续期和强度的影响研究[J]. 水利水电快报 2020(10)
    • [24].风云三号C星微波全球地表温度产品精度评估[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04)
    • [25].杭州市城市建筑区夏季地表温度特征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04)
    • [26].三江平原水旱田分布对遥感反演局地地表温度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5)
    • [27].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城市地表覆盖组分与结构特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10)
    • [28].伊犁河谷2001—2014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J]. 中国沙漠 2018(03)
    • [29].基于矿井尺度的神东矿区地表温度分布研究[J]. 煤炭工程 2018(07)
    • [30].城市扩张下的哈尔滨地表温度空间变化态势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10)

    标签:;  ;  ;  ;  ;  

    基于形态要素的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以哈尔滨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