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置房社区的消防监督工作

浅谈安置房社区的消防监督工作

王鹏

重庆涪陵公安消防支队重庆涪陵40800

[摘要]针对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安置房社区;消防安全;监督

安置房社区主要是失去耕地,被拆迁后安置农转非人员的社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社区的消防设施设备不齐全和管理不善,火灾隐患较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安置房社区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安置房社区目前的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做好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

一、安置房社区消防的概念

所谓安置房社区消防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托安置房社区,即依赖安置房社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消防工作与安置房社区组织、安置房社区公众的有机组合,共同发现和解决安置房社区的消防问题,提高安置房社区的自防自救能力,增强安置房社区消防安全。安置房社区消防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消防建设社会化”的总要求,依托城市街道办事处、安置房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组织、加强规范安置房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合理配置安置房社区消防设施设备,深入普及安置房社区消防安全教育,达到安置房社区消防领导机构健全,职责、任务、权限明确;安置房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到人、运行规范、层层落实;安置房社区消防基础工作扎实,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或志愿者消防队,定期开展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安置房社区消防宣传成效显著,设立固定的消防宣传阵地,宣传活动形式新颖。

二、当前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现状和问题:

(一)火灾隐患严重,监督难度大。一些城市未改造的旧城区内的安置房社区建筑仍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物基本已经超期使用,居民多数几代同堂,家庭成员多,住房十分拥挤,楼道堆放杂物多,超负荷用电、线路老化现象严重,用火用电不规范,一些家庭的液化气罐、煤球炉和木材等废旧可燃物堆放混乱,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对此类隐患仅*消防或政府其他单个部门的督促,已无法得到彻底整改。而且这些区域一般无消防车道、通道狭窄、消防给水,消防设施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火灾根本起不了作用,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后患无穷。

(二)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不集中,管理力度不够。当前安置房社区消防管理工作普遍实行由消防部门负责,基层派出所副职所领导分管,配备1到2名专(兼)职消防民警管理的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安置房社区各类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急剧增多,加之基层派出所分管领导、消防专(兼)职民警精力、时间有限,很难做到安置房社区消防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使消防管理工作措施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安置房社区民警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对消防检查等具体工作程序、法律规范的运用、工作尺度和标准掌握不准确,难以适应安置房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由于对日常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的检查、督促、考核不作严格要求,造成安置房社区消防管理工作不到位,安置房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成效不甚理想。

(三)消防安全工作跟不上安置房社区居民的发展。安置房社区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随着安置房社区规模的扩大、功能的齐全、安置房社区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安置房社区内学校、医院、商店、小工厂、小作坊也不断涌现。安置房社区的功能由单一的供人居住向产业、经营、生活等多方面结合转化。安置房社区内的各种行业虽然规模不大,却应有尽有,功能相当齐全,从而使安置房社区的火灾危险性也不断增大,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

(四)软件建设跟不上,规章制度不健全,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安置房社区发展几年来,在消防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综合的管理体系,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消防安全责任制,使得安置房社区自身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许多安置房社区消防组织机构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长期不研究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或通报消防信息,不定期组织安置房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灭火逃生常识的培训教育和演练。

(五)安置房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家庭火灾隐患增多。由于过去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里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几乎是空白,只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和单位的安全培训了解一些消防知识。因此,安置房社区居民的整体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防自救的能力差,有的居民不会使用灭火器材,缺乏在火灾情况下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大功率电器增多,而普通家庭的电器线路敷设很少采取穿管保护措施,家庭装修大量采用易可燃材料,从而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居民家庭普遍使用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但对其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经常存在不正确使用和违章操作等现象。

(六)安置房社区消防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安置房社区居民消防意识淡薄。随着消防宣传进安置房社区活动的深入推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消防部门在“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单调,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不够,没有深入发动社会参与、群众参加;消防宣传不到位,直接导致安置房社区居民消防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防护自救能力差;另一方面基层派出所对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的监督、指导模式也存在偏差,注重抓好具体防火工作的落实,忽略安置房社区消防组织制度建设、规划完善等工作,忽略消防宣传工作,没有把消防宣传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社会消防工作只停留在防火检查、隐患整改等具体工作,而对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全局把握不够。

二、做好当前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安置房社区消防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按照《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组织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切实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加强对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的领导。城市街道办事处、安置房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有一名领导分管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成立相应的安置房社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并层层明确职责,将安置房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制定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会议,指导安置房社区居委会开展安置房社区消防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安置房社区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宣传员,义务消防巡罗队等组织,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通过与辖区单位、居民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或《防火公约》等形式,建立和落实安置房社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以安置房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安置房社区单位、行业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安置房社区消防工作格局。

(二)狠抓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置房社区自防自救能力。目前安置房社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薄弱,自防自救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一现状,首先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城镇消防规划,结合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加快以消防车通道、消火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近期内不能开发、改建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等加大消防投入,改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置房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安置房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单位的力量,积极争取各级各方支持,发挥安置房社区资源,形成合力,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安置房社区消防器材设施等硬件建设力度,努力配备一定的灭火器、水带、水枪、应急照明灯等器材和设施,提高安置房社区自防自救能力。四是安置房社区临街商铺门店,要求其在商铺开业前将消防器材必须配备到位。五是在居民住宅楼配置灭火器,随时方便居民使用。

(三)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安置房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安置房社区安全委员会可采取办消防板报,发放消防宣传单、张贴消防标语和开展消防安全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消防常识、消防法律知识。还可利用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到消防队(站)参观,走街窜巷等形式进行宣传,宣传火灾的危害,让消防工作深入人心,以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安置房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以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目的,使安置房社区防火宣传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遏制安置房社区火灾多发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曾杰;;建筑城消防安全策略之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2]陈小公;我国消防管理社会化模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陈同刚;徐万利;;高层住宅物业消防现状及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标签:;  ;  ;  

浅谈安置房社区的消防监督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