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进展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进展

李达芳钟利平

(贵州省贵阳市精神病医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47例患者不存在攻击行为,3例存在轻微攻击行为,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时,给予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次数,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66-01

精神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所谓攻击行为,主要指的是患者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突然发生的针对他人、自身以及其它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破坏行为,是精神科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障碍症状,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具有防范难度大、突发性强以及攻击方式多等诸多特点,严重威胁周围病友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加病房管理难度,同时也是诱发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1]。所以,临床上在治疗精神病患者使,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探讨了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3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为(33.6±8.3)岁,病程1~28个月,平均病程为(14.5±7.2)个月,其中35例为精神分裂症,8例为双向障碍躁狂发作,3例为酒精致精神障碍,2例为癫痫伴发精神障碍,2例为品行障碍。

1.2方法

1.2.1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面了解,比如精神症状、既往史等,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于入院时间短、文化水平低、非自愿入院、初次发病、易激怒、躁狂症、有攻击行为史以及情绪波动大的患者,应该将其作为高危人群,并重点进行全面观察,尤其是患者的表情、行为举止以及言行等,同时认真做好防范工作,控制患者的行为。

1.2.2控制病情

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诱发精神病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幻觉支配、病情得不到控制、易激怒以及兴奋躁动等,想要避免攻击行为,最根本是措施是控制病情[2]。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尽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

1.2.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不依从治疗的原因,充分考虑到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表现力以及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用直白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病程发展规律、基本概念、治疗方法以及症状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让患者了解到疾病是可以有效控制和治愈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学会发泄、转移和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自我安慰、倾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教育患者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4丰富患者的业余生活

治疗期间,应该合理安排患者,对于行为紊乱、过度兴奋、管理难度大以及极度暴躁的患者,应该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再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患者自伤、毁坏物品以及伤害其他患者等,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应该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和原因,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谅解。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病房护理,定时打扫病房卫生,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合理控制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并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添加一下装饰,比如颜色适宜的气球、花朵、图片、花篮以及关爱的名言等,使患者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此外,还应该丰富患者的业余生活,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读报、打扑克、听歌、下棋以及亲情活动等,激发患者的兴趣,使患者的病态思维得到分散,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建立自信,避免出现攻击行为,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47例患者不存在攻击行为,3例存在轻微攻击行为,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工作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住院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并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护理难度大[3]。所以,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对患者的攻击行为方式、时间以及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出现攻击行为的几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总而言之,临床上在治疗存在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时,给予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次数,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九英.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5):522-524.

[2]江道群.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对策[J].成都医药,2014,19(2):95-96.

[3]张彦红.9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观察和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1,21(8):2712-2714.

标签:;  ;  ;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