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导学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用好导学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川省华蓥中学蒋旭辉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导学法要求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转授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教师组织、激励、引导、指导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后,通过学生独立自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互帮互动,共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导法呢?

一、学前导,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渴求,有渴求才会有探究。课前导学,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情况出发,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运用逐步加深。包括解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还要让学生在课前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可这样设计回忆旧知识:①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哪一场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导致中国局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②19世纪末,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又有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③下面材料反映了达尔文等人的思想对19世纪末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严复在《天演论》中指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国际竞争中,中国如果不发奋图强,就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我国同胞不应该消极坐等帝国主义侵吞,使中华民族淘汰灭种;应奋发图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减轻了学习压力,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课始导,找准切入口,吸引学生注意力

平常教学中老师们总是开门见山、惜时如金、直奔主题,好象可以提高一节课的效率,其实,上课伊始,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课间或上节课的某个方面。因此,老师们要改变观念,在课前要精心准备,找准课堂教学时的切入口,巧设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堂质量,使历史课堂动起来。例如:讲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播放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一段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听着音乐一下子进入到课堂。

情景导入体现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切入口的准确设定,需要老师用一番心思。可以是一段充满吸引力或富有激情的话语,也可是一段短小的视频或精致的PPT,甚至是发生在周围的一件事或大家共同关心的和事。

三、学中导,以生动有效的预设问题引领,维持学习动机

高中历史课堂,很多老师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一言堂”到底,结果老师讲得累,学生思维也受到抑制,教学效率低。因此,不妨在教学中,巧妙通过生动有效的问题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引领学生不停地思考,激发学生好奇与探索答案的心理需求,从而解决问题,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老师在课前,要对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准确的整体把握,设计好切合实际的问题。同时,还可摘引一些史料,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课中要积极引导,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或提供的材料,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见解看法;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学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谈各自认识和理解,达成共识或尽量取得一致意见,老师要参与到小组内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最后让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要求全员认真倾听,对有不同见解的地方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问题还可开展讨论辩论,老师对学生发言要适时引导,给予正确评价,对学生理解出现偏差的知识、重难点知识,要重点讲解或补充说明。比如在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让学生辩论“弱国无外交”呢?还是“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外交上都一律平等”。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谈谈你的看法。事先让学生确定各自的观点,查找相关资料,找出和自己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找出与自己观点相反的史实,最后在辩论中要作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丰富了容量,拓展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合作意识,启迪了思维,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后导,设计高效的练习,提高应考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让学生训练,培养答题技巧和全方位思维能力,才能应对高考。这种训练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学生节节课有训练,天天在提高。然而,很多老师在学完一个专题后或一本书后,给学生一套套练习进行训练,学生或许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大量繁琐而千篇一律的试题,或许因为其他作业而搁置,其收效可想象而知。故要把训练放在每节课中,趁热打铁,这样做既丰富了教学环节,又使学生获得了即时的体验,发现不足还可即时弥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检测要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等,数量要适当,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不能贪多求全,设计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后导,是在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学完后,再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是知识的升华,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答题技巧的金钥匙,把文本知识化为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学后导,还包括学后心得。在导学案最后,给学生留出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心得体会和疑问,让学生自我调节和提高。

标签:;  ;  ;  

用好导学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