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

支架式教学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

(福建省福安职业技术学校,355000)

摘要: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教师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导致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影响着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为了改变现状,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支架式;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支架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为学生搭建学习的理论框架,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绝大部分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英语学习习惯差,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它不仅可以转换课堂上师生的角色,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指应当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导深入[1]。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了辅助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点,保证知识构建的合理性,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及质量[2]。

三、支架式教学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

支架式教学理论上主张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暂时的、必要的框架,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理解、新的概念和新的能力。而学生一旦获得这种能力后,教师应该撤除支架,然后又开始为延伸的、新的任务、理解或概念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建立新的支架[3]。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在读前、读中、读后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搭建合理地教学支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阅读前搭建支架,激活背景知识

教师在阅读前的活动中,要对阅读材料类型、阅读目的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如何搭建教学支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激活背景知识。

1.运用图片支架,预测阅读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有畏惧心理,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激活相关图式内容和背景知识,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激发想象,更好地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在选择图片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片。在教学关于介绍荷兰这篇材料前,教师先选用不同国家、城市的代表性建筑物图片或视频,如:France-EiffelTower、China-theGreatWall等图片,通过谈论这些国家和城市的图片,自然地引出荷兰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2.提前学习文本中的生词,为阅读的顺利进行排除障碍

中职生的词汇量匮乏,有些阅读材料中生词较多,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前学习这些生词,有利于排除阅读障碍,缓解畏难情绪,提高阅读效果。因此,可以先把原文中的生词剥离出来,设计成含有音标在内的词汇导学案,学生通过学习导学案,熟练地掌握目标单词,这样就扫除了词汇障碍,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阅读材料。

(二).阅读中搭建支架,帮助文本理解

中职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难易不一,还有一些内容专业性强,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联系不紧密。因此,阅读中活动设计时,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度搭建成合理的教学支架,让学生借助支架有明确的“目标(goal)”地进行速读、细读,就能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富有效率。

1.速读。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前设计好难易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通过跳读,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使阅读目的更具针对性,效率更高,从而整体理解文章大意。如,在学生阅读关于介绍荷兰这篇短文时,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

HowmanywindmillsarethereintheNetherlands?

Whatarethetwosymbolsofthecountry?

DoyouknowwhoVincentvanGoghis?

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很快就能了解到荷兰的特色、首都、气候等。

2.细读。了解短文大意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详细阅读,起初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最后争取做到学生自己阅读,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部分的支架可设计为:回答问题、选择题、填表、T/F问题等。对于文字理解任务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组、句子进行讨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导学案中体现。

(三).阅读后搭建支架,提高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做练习、对答案,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阅读后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话题和阅读材料,搭建不同的教学支架,将听、说、读、写等训练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阅读“WelcomeToTianshanHotel”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匹配、挖空短文中重点词让学生选词填空等方式训练,然后设置一些关于酒店服务的情景,让学生猜一猜它们发生在哪里,并表演出来,最终得以在职场中应用。

四、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在我国引入已有20多年的历史,如何将支架式教学引入英语阅读课堂中,一直是大多数一线英语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读前、读中、读后的活动是连贯的,教师只有深刻研读文本,结合教学实际,搭建合理支架,有效地开展读前、读中、读后活动,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信心,才能帮助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实现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9期

[2]王瑾瑾“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年第3期

[3]梅学芳“以创新提问为支架培养批判性思维”,《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年第7期.

标签:;  ;  ;  

支架式教学与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