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邹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双模式触控模组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和显示屏模组之间;双模式触控模组的主体采用透明基板,在透明基板的顶面,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在透明基板的底面,沿第二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容感应单元构成电容感应天线组,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构成电磁感应天线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空间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耗材少、易于装配、触控灵敏度高、触控速率与分辨率高的特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和显示屏模组之间;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的主体采用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导电层,其顶面和底面之间绝缘;在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在所述透明基板的底面,沿第二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述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容感应单元构成电容感应天线组,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构成电磁感应天线组;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空间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设计方案

1.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和显示屏模组之间;

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的主体采用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导电层,其顶面和底面之间绝缘;在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在所述透明基板的底面,沿第二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述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容感应单元构成电容感应天线组,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构成电磁感应天线组;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空间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圆柱体、梯形台和圆台结构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一内阶面,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通过所述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内阶面上;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依次设置在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双面透明胶,所述双面透明胶的另一面分别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和显示屏模组粘贴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双面透明胶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双面透明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双面透明胶或者粘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均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显示屏模组卡接,其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分别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装有连接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相卡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内阶面,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内阶面上;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内阶面,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对双模式触控模组一面的相对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显示屏模组通过所述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三内阶面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摸屏行业的发展,人们对高精确和多功能触摸屏的需求迅速上升。现有的显示屏触控装置中,虽然电容式触控的灵敏度高,操作便捷且手触控体验好,但是其触控速率和分辨率偏低;而电磁笔触控具有极高的触控速率和分辨率,且具有真实的原笔迹书写功能。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出现电容触摸和电磁笔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这种装置不仅具有便捷的手触控功能,还具有像真实笔一样流畅书写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将电容屏、液晶显示屏和电磁板依次叠加组合为一体,从而实现电容触摸和电磁感应的双功能,即电容触摸主要用于图形界面操作,电磁感应笔手写输入。现有的电磁屏、电容屏或者电磁电容混合屏都是分开设计线路,且在屏体中处于不同位置,这样就导致生产工艺复杂、耗材多、对装配工艺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和显示屏模组之间;

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的主体采用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导电层,其顶面和底面之间绝缘;在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在所述透明基板的底面,沿第二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所述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容感应单元构成电容感应天线组,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构成电磁感应天线组;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空间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所述壳体采用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圆柱体、梯形台和圆台结构中的一种。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所述壳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一内阶面,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通过所述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一内阶面上;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依次设置在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双面透明胶,所述双面透明胶的另一面分别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和显示屏模组粘贴为一体。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粘接。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双面透明胶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粘接。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双面透明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粘接。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双面透明胶或者粘胶与所述显示屏透明面板相粘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均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显示屏模组卡接,其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分别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装有连接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相卡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如上所述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内阶面,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相对显示屏模组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所述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内阶面上;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内阶面,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对双模式触控模组一面的相对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所述显示屏模组通过所述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三内阶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综合设计电容感应天线组和电磁感应天线组,能够实现手指电容触控和电磁笔电磁触控两种模式的触控,能够降低生产难度,减少耗材,提高成品的品质。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触控灵敏度高、操作便捷、触控速率与分辨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实施等特点。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的所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双模式触控模组顶面的第一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一电磁感应单元的线路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双模式触控模组底面的第二电容感应单元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的线路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均通过双面透明胶粘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均通过周边的粘胶粘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屏透明面板与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周边的粘胶粘接,双模式触控模组与显示屏模组通过双面透明胶粘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屏透明面板与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双面透明胶粘接,双模式触控模组与显示屏模组通过周边的粘胶粘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屏透明面板与双模式触控模组通过双面透明胶粘接,显示屏模组通过连接件和卡接槽固定在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均通过连接件和卡接槽固定在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中显示屏透明面板、双模式触控模组和显示屏模组均通过周边的粘胶粘接在壳体内壁的台阶面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内阶面;12、卡接槽;13、第二内阶面;14、第三内阶面;2、显示屏透明面板;3、双模式触控模组;31、第一电容感应单元;32、第一电磁感应单元;33、第二电容感应单元;34、第二电磁感应单元;4、显示屏模组;5、粘胶;6、双面透明胶;7、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以附图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内容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关于本文中的“多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关于本文中的“多组”包括“两组”及“两组以上”。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细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细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某些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双模式触控模组3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和显示屏模组4之间。

双模式触控模组3的主体采用透明基板,透明基板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导电层,其顶面和底面之间绝缘。在透明基板的顶面,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一电容感应单元31和第一电磁感应单元32;在透明基板的底面,沿第二方向相间设置有第二电容感应单元33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34。第一电容感应单元31和第二电容感应单元33构成电容感应天线组,第一电磁感应单元32和第二电磁感应单元34构成电磁感应天线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空间内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是由金属、木材、塑料或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具体地,壳体1采用顶部开口的长方体、圆柱体、梯形台或圆台结构。如图4所示,壳体1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一内阶面11。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双模式触控模组3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双面透明胶6,该双面透明胶6的另一面则分别与显示屏透明面板2和显示屏模组4粘贴为一体。

双模式触控模组3代替传统的电磁感应天线阵列或电容感应天线阵列,综合设计电容感应天线组和电磁感应天线组,简化生产工艺,减少耗材,能够同时实现电磁和电容双模式触控。又由于双模式触控模组3较为轻薄,因此制造和安装较为容易,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并可有效节省成本。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连接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2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5,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粘胶5与显示屏透明面板2相粘接。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模组4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5,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粘胶5与显示屏模组4相粘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也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连接结构。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2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5,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粘胶5与显示屏透明面板2相粘接。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模组4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6,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双面透明胶6与显示屏模组4相粘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也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连接结构。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2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6,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双面透明胶6与显示屏透明面板2相粘接。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模组4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5,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粘胶5与显示屏模组4相粘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也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连接结构。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透明面板2一面的整面贴设有双面透明胶6或者周边涂设有粘胶5,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双面透明胶6或者粘胶5与显示屏透明面板2相粘接。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模组4的一面则不与显示屏模组4连接。

壳体1的内侧壁上分别对称地开设有四个卡接槽12,每个卡接槽12内均装有y字形的连接件7。该连接件7的一端与显示屏模组4卡接,其另一端卡接于卡接槽12内,从而将显示屏模组4有效地固定在壳体1内。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也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连接结构。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三者之间均不连接。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分别与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对称地开设有多个卡接槽12,每个卡接槽12内装有y字形的连接件7。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7相卡接,连接件7的另一端则卡接于卡接槽12内,从而分别将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侧壁上。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也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且该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对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进行固定,稳定性增强。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的连接结构。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底部四条边的边缘处涂覆有粘胶5,显示屏透明面板2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一内阶面11上。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依次设置在显示屏透明面板2的下方。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三者之间均不连接。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与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地设置有第二内阶面13。双模式触控模组3相对显示屏模组4一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5,双模式触控模组3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二内阶面13上。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且与显示屏模组4相对应的位置处对称地设置有第三内阶面14。第一内阶面11、第二内阶面13和第三内阶面14呈阶梯状。显示屏模组4相对双模式触控模组3一面的相对面的周边均涂设有粘胶5,显示屏模组4通过粘胶5粘接于壳体1侧壁的第三内阶面14上。

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也能够迅速将显示屏透明面板2、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固定于壳体1内,且该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对双模式触控模组3和显示屏模组4进行固定,稳定性增强。该连接方式具有安装难度小,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315.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71436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G06F 3/041

专利分类号:G06F3/041;G06F3/044;G06F3/046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北京汉王鹏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汉王鹏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5号楼3层363室

发明人:邹锋;谢磊

第一发明人:邹锋

当前权利人:北京汉王鹏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园园

代理机构:4447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大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电磁电容双触控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邹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