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业论文-封文凯

网络新闻业论文-封文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新闻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介技术,新闻业态,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业论文文献综述

封文凯[1](2017)在《媒介技术与新闻业态——关于网络新闻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过去的十多年间,新的媒介技术带来的影响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新媒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着,人们接受了以网络新闻为代表的全新信息获取模式。本文选取"网络新闻"这一宏观的业态现象,从多个角度尝试做一些分析与思考。(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7年09期)

蒲平[2](2017)在《网络新生代的崛起:中国新闻业的新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新生代作为网络"原住民"崛起于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及接收信息、解读信息的方式与上代人截然不同,是真正的互联网群体。面对此种情形,中国新闻业从新闻制作到传播路径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网络新生代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格局,具体表现为:多元文化共存的基本症候;网络民族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的新动向;融媒产品涌现与激增的新方式;新闻娱乐化突显的新指向,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新闻业的新生态,也带来新闻业的流变。(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7年03期)

徐佳鸣[3](2017)在《特朗普时代负责任的新闻业——来自网络新闻业国际研讨会(ISOJ)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4月21-22日,第18届网络新闻业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nline Journalism)在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的200多位新闻人齐聚,探讨了后真相时代的媒体监督、事实审核、技术运用、创业及经营模式等问题。"特朗普时代负责任的新闻业"(Accountability Journalism in the Trump Era)是本次大会一个主要议题。在美国,特朗普公开指责媒体是"人民的敌人",点名批评(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7年06期)

邓曦[4](2017)在《网络传播再中心化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由Web1.0时代的中心化传播转变为Web2.0时代的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传播。去中心化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是指由于技术的赋权,传统的受众转变为自由平等的用户,平等自由的主体交往成为主流;再中心化又是相对去中心化而言,它表明网络空间的话语平权只是一种假象,网络信息传播中依然存在中心节点。这个过程并不是中心节点从有到无再到有的简单重复,实质上用户及中心节点的权力与作用已发生了本质改变。网络传播再中心化出现后,网络中心节点表现出与一般信息传播节点不一样的现象,并且开始加入传统新闻业领域,对其各个环节产生影响,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思路是在介绍信息传播模式演变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对网络传播再中心化及其中心节点的分类、特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再结合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和搜集到的报告数据,重点讨论网络传播再中心化对传统新闻业各个环节产生的影响——包括新闻生产、新闻传播及新闻业经营,继而得出结论。文章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研究发现,对于新闻生产来说,网络传播再中心化改变了寻找信息来源的结构,是否成为网络中心节点成为新闻选题的新判断因素,而且传统媒体倾向于报道网络意见领袖及重要机构用户的观点。网络传播再中心化为的新闻生产带来了便捷,但当大量聚集于网络中心节点时,也极有可能会忽视掉其他主体的声音,甚至使新闻同质化更加严重;对于新闻传播来说,以主流社交平台为代表的网络中心节点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的新闻分发能力变弱,并且依托于相关网络中心节点的平台及用户优势,个性化及定制化新闻分发方式出现。从长远来看,传统媒体会越来越依赖以主流社交平台等为代表的网络中心节点发布新闻,更加失去独立的新闻产品分发渠道,传统媒体的品牌效应日渐丧失;对于新闻业经营来说,在网络传播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网络传播再中心化继续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收视量以及广告市场,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急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最后,希望本文对于全面掌握网络传播再中心化及其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可为传统新闻业如何应对网络传播再中心化、更好的在网络时代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于利芳[5](2016)在《移动网络直播对新闻业的影响——以腾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直播以其沉浸式传播的特点改变受众信息接收方式,移动网络直播因其拍摄终端的可移动性及场景可变性迅速抢占市场。在移动网络直播的共景构建过程中,"直播+"泛生活平台成为主导,移动网络直播新闻成为新闻业媒体融合新阶段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以腾讯与专心新闻生产机构的合作为例,结合移动网络直播的特点分析其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探究媒介融合新阶段所出现的新型传播形式。(本文来源于《传媒与教育》期刊2016年02期)

刘洋[6](2016)在《新闻场域和客观性争锋:一个理解网络时代新闻业危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涌现引发的客观性争锋,体现了专业新闻人和公民在新闻的实践、内容、话语、生产者群体构成等多维度的差异和对立,其核心在于"客观性在新闻的实践中应如何实现"。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考察这一争锋提供了有意义的视角。在新闻场域和社会结构的双重结构关系中,双方本质对立而又丰富灵活的新闻生产实践,呈现出与其相对位置对应的内在规律,资本分布和争锋中交错的各种自治性和他治性力量,则指向争锋的社会条件及其民主意涵;场域的规则和结构限定着双方的斗争,而斗争也为客观性的实践再造,以及与之相关的新闻场域内外边界的重构创造了条件。用场域的视角考察争锋,关注客观性的实践再造,有助于理解新闻生产"去中心化"的大势中新闻事业的生命力和新闻求真理想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刘玉竹[7](2015)在《新闻业的未来之网络新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新闻,作为新闻业传播的一种新兴媒介模式,虽然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却极为迅速,是现代社会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新闻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日渐为大众所接受的快捷、及时的新闻媒介方式,已然成为大多数网民获取时事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其快速传播、方便浏览的同时,新闻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新闻广告化、重量轻质等现象层出不穷。(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5年18期)

刘晓冉[8](2015)在《分析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新闻的传播、生产和使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工具和新的实践活动不断出现,这些新现象开创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新方式,奠定了新闻在这一信息系统中的有利地位。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大众传媒以新的平台展示。网络新闻也因此应运而生。网络新闻具备其特殊的优势,使大量的电视、报纸和广播的观众被分流。网络新闻的出现将网络媒体的优势发挥到了极点。本文就网络新闻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谈谈个人看法,并展望了新闻业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5年27期)

吕鹏[9](2015)在《基于营利的变革:网络时代新闻业的创新与突围》一文中研究指出拜技术发展带来的情境变化所赐,中外新闻业在网络时代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以美国赫芬顿邮报和Buzz Feed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新闻业进行了深度的数字化改造。它们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营利而进行创新和突围,已经作为成功的案例而为全世界新闻业所瞩目。而在这个网络化、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时代,我国新闻业却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新闻业在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进行个案分析,并对其经验得失进行评价,试图为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范智博[10](2014)在《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新时代条件下对网络新闻的思考以及探讨了新技术为新闻业带来的新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17期)

网络新闻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新生代作为网络"原住民"崛起于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及接收信息、解读信息的方式与上代人截然不同,是真正的互联网群体。面对此种情形,中国新闻业从新闻制作到传播路径都发生了巨大转变。网络新生代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格局,具体表现为:多元文化共存的基本症候;网络民族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的新动向;融媒产品涌现与激增的新方式;新闻娱乐化突显的新指向,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新闻业的新生态,也带来新闻业的流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新闻业论文参考文献

[1].封文凯.媒介技术与新闻业态——关于网络新闻的几点思考[J].视听.2017

[2].蒲平.网络新生代的崛起:中国新闻业的新生态[J].新闻大学.2017

[3].徐佳鸣.特朗普时代负责任的新闻业——来自网络新闻业国际研讨会(ISOJ)的讨论[J].新闻.2017

[4].邓曦.网络传播再中心化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于利芳.移动网络直播对新闻业的影响——以腾讯为例[J].传媒与教育.2016

[6].刘洋.新闻场域和客观性争锋:一个理解网络时代新闻业危机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

[7].刘玉竹.新闻业的未来之网络新闻分析[J].中国培训.2015

[8].刘晓冉.分析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J].中外企业家.2015

[9].吕鹏.基于营利的变革:网络时代新闻业的创新与突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

[10].范智博.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J].新闻传播.2014

标签:;  ;  ;  

网络新闻业论文-封文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