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应用在穿梭式货架应用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自上而下包括卡帽部、纵向板部以及L形横向支撑部,所述导轨上在纵向板部和L形横向支撑部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固接有卡接柱,所述导轨远离卡接柱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固接有套筒,相邻一个所述导轨的卡接柱卡接在相邻的另一个导轨的套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轨的端部相互抵触;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增加了相邻两个导轨的拼接处的平整度。

设计方案

1.一种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1),所述导轨(1)自上而下包括卡帽部(2)、纵向板部(3)以及L形横向支撑部(4),所述导轨(1)上在纵向板部(3)和L形横向支撑部(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5),所述导轨(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固接有卡接柱(7),所述导轨(1)远离卡接柱(7)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固接有套筒(8),相邻一个所述导轨(1)的卡接柱(7)卡接在相邻的另一个导轨(1)的套筒(8)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轨(1)的端部相互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8)的内壁上固接有橡胶套(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货架(23)上相对的两个立杆(24)之间且在所述导轨(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导轨(1)的支撑横梁(10),所述立杆(24)朝向导轨(1)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11),所述支撑块(11)与导轨(1)的卡帽部(2)和纵向板部(3)相配合,所述支撑块(11)的形状与导轨(1)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的形状相配合,位于所述导轨(1)两端的立杆(24)上安装有端头封板(12),所述导轨(1)沿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与端头封板(12)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封板(12)朝向导轨(1)的一侧设有延伸块(13),所述端头封板(12)通过第一螺钉(14)与延伸块(13)相连接,所述导轨(1)和延伸块(13)之间通过第二螺钉(15)穿设过导轨(1)上的第一通孔(5)与延伸块(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封板(12)远离导轨(1)的一端固接有套杆(16),所述货架(23)的立杆(24)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7),所述套杆(16)套设在立杆(24)上并通过螺栓(18)和螺母(19)的配合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1)朝向导轨(1)的一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层(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10)朝向导轨(1)的一侧固接有第二橡胶层(21),所述导轨(1)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层(21)背离支撑横梁(10)的一侧相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的轨道面(6)上固设有铝合金耐磨层(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梭式货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货架是最基本的设施,是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货架只是由立杆、横梁、拉杆等构成。而现代物流系统中改变了这样的设施结构,传统的货架堆放会导致一些空间的浪费,不能充分利用仓库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的仓库大量运用穿梭式货架,大大地提高了仓储的能力。穿梭式货架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在货架上安装供从穿梭车行走的导轨,对于长度较长的线路,操作者需要将两个以上的导轨拼接在一起,但是相邻两个导轨的拼接缝处容易出现高低不平的状况,穿梭车行驶到相邻两个导轨之间时,经常会出现颠簸的情况,对穿梭车行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其优点是:减少了穿梭车行驶到相邻两个导轨的拼接处时因相邻两个导轨之间高低不平时容易发生颠簸现象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自上而下包括卡帽部、纵向板部以及L形横向支撑部,所述导轨上在纵向板部和L形横向支撑部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固接有卡接柱,所述导轨远离卡接柱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固接有套筒,相邻一个所述导轨的卡接柱卡接在相邻的另一个导轨的套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轨的端部相互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根据货架的长度对导轨的总长度进行增长时,由于卡接柱和套筒均位于导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操作者将相邻两个导轨通过卡接柱和套筒的配合连接在一起,此时相邻两个导轨在卡接柱和套筒的配合作用下使得两个导轨的轨道面对应位于同一平面上,减少了因相邻两个导轨的接缝处高低不平而使得穿梭车在经过相邻两个导轨的接缝处时容易出现颠簸现象的可能,增加了穿梭车在导轨上行驶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接有橡胶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卡接柱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之间的紧密度,从而有利于增加相邻两个导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货架上相对的两个立杆之间且在所述导轨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导轨的支撑横梁,所述立杆朝向导轨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导轨的卡帽部和纵向板部相配合,所述支撑块的形状与导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的形状相配合,位于所述导轨两端的立杆上安装有端头封板,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与端头封板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操作者将导轨放置在支撑横梁上,并在导轨的两端通过端头封板将导轨的两端抵限制住。支撑横梁和端头封板的设置,对导轨起到了支撑和限制作用,保证了导轨与货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头封板朝向导轨的一侧设有延伸块,所述端头封板通过第一螺钉与延伸块相连接,所述导轨和延伸块之间通过第二螺钉穿设过导轨上的第一通孔与延伸块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轨和端头封板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者对的导轨和端头封板进行装卸,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头封板远离导轨的一端固接有套杆,所述货架的立杆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套杆套设在立杆上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连接在一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端头封板安装到货架的支杆上时,操作者将套杆套设在立杆上,然后操作者将套杆沿着立杆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通过螺栓同时穿设过套杆以及立杆上的第二通孔,并将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栓上,从而使得套杆以及端头封板连接在立杆上。端头封板通过套杆可拆卸连接在货架的立杆上,便于操作者对端头封板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朝向导轨的一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支撑块与导轨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使得支撑块稳定的连接在货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横梁朝向导轨的一侧固接有第二橡胶层,所述导轨背离轨道面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层背离支撑横梁的一侧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层的设置,减少了穿梭车在导轨上行驶时导轨和支撑横梁之间直接接触而容易产生噪音的可能,从而减少了穿梭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由于第二橡胶层的具有弹性缓冲力,当穿梭车在导轨上行驶时起到减振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穿梭车在导轨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的轨道面上固设有铝合金耐磨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铝合金耐磨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导轨的轨道面的耐磨性,从而减少了穿梭车长期沿着导轨的轨道面行驶将导轨的轨道面磨损的可能,对导轨的轨道面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增加了相邻两个导轨的接缝处的平整度,从而减少了穿梭车在行驶到相邻两个导轨的接缝处时容易发生颠簸的可能,保证了穿梭车行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用于体现卡接柱与套筒以及套筒内的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货架以及导轨和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用于体现支撑横梁以及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图。

图8是用于体现延伸块以及第二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轨;2、卡帽部;3、纵向板部;4、L形横向支撑部;5、第一通孔;6、轨道面;7、卡接柱;8、套筒;9、橡胶套;10、支撑横梁;11、支撑块;12、端头封板;13、延伸块;14、第一螺钉;15、第二螺钉;16、套杆;17、第二通孔;18、螺栓;19、螺母;20、第一橡胶层;21、第二橡胶层;22、铝合金耐磨层;23、货架;24、立杆;25、穿梭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参考图1和图2,包括导轨1,导轨1自上而下包括卡帽部2、纵向板部3以及L形横向支撑部4,导轨1上在纵向板部3和L形横向支撑部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5。导轨1的轨道面6(图4)上粘接有一层铝合金耐磨层22,铝合金耐磨层22的设置,减少了穿梭车25(图4)长期沿着导轨1的轨道面6移动时,使得导轨1的轨道面6容易被磨损的可能,对导轨1的轨道面6起到了保护作用。

参考图3,导轨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6(图4)的一侧固接有卡接柱7,卡接柱7延伸到导轨1外部,导轨1远离卡接柱7的一端且在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固接有套筒8。在将导轨1安装到货架23上前,操作者根据货架23的长度将相应长度的导轨1拼接在一起。在拼接过程中,操作者将相邻的一个导轨1上的卡接柱7卡接在相邻的另一个导轨1的套筒8内直至相邻的两个导轨1紧密的抵触在一起,然后操作者再将拼接好的导轨1安装到货架23(图4)上。这样设置,减少了相邻两个导轨1之间因存在的缝隙较大,容易使得相邻两个导轨1在接缝处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而使得穿梭车25(图4)在导轨1上行驶容易发生颠簸的可能,增加了相邻两个导轨1拼接缝处的平整性。由于套筒8的内壁上粘接有橡胶套9。橡胶套9的设置,增加了卡接柱7与套筒8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参考图6和图7,货架23上相对的两个立杆24之间安装有用于支撑导轨1的支撑横梁10,立杆24朝向导轨1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与导轨1的卡帽部2(图2)和纵向板部3(图2)相配合,支撑块11的形状与导轨1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的形状相配合。安装时,操作者将导轨1支撑在支撑横梁10的上方,并使得导轨1上的卡帽部2和纵向板部3卡接在支撑块11上。由于支撑块11朝向导轨1的一侧粘接有一层第一橡胶层20,此时导轨1背离轨道面6的一侧抵触在第一橡胶层20上,增加了导轨1与支撑块1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增加了导轨1与支撑块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又由于支撑横梁10朝向导轨1的一侧粘接有一层第二橡胶层21,第二橡胶层21的设置,使得导轨1背离轨道面6(图4)的一侧与第二橡胶层21背离支撑横梁10的一侧紧密的抵触在一起。当穿梭车25沿着导轨1行驶到支撑横梁10处时,由于支撑横梁10与导轨1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层21,所以减少了导轨1与支撑横梁10之间直接接触时产生噪音的可能,减少了穿梭车25(图4)在导轨1上行驶时产生的噪音。

参考图4和图5,货架23的立杆24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7,货架23上在导轨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端头封板12,端头封板12远离导轨1的一端焊接有一个套杆16。安装时,操作者将套杆16套设在立杆24,并根据需要将套杆16沿着立杆24移动到相应的高度,然后操作者将螺栓18穿设过套杆16以及立杆24上的第二通孔17,并将螺母19螺纹连接在螺栓18上,从而使得套杆16以及端头封板12固定连接在立杆24上,并使得导轨1沿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与端头封板12相抵触,并且操作者将导轨1上朝向端头封板12一端的卡接柱7延伸出导轨1的一部分切除。

参考图8,端头封板12朝向导轨1的一侧设有一块延伸块13,端头封板12通过第一螺钉14螺纹连接在延伸块13,然后操作者将第二螺钉15穿设过导轨1上的第一通孔5(图1)并螺纹连接在导轨1上。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者对端头封板12、延伸块13以及导轨1进行装卸。

动作过程:当操作者将相邻的两个导轨1通过卡接柱7和套筒8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后,相邻的两个导轨1的轨道面6对应相连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穿梭车25沿着导轨1移动时,穿梭车25在导轨1上连贯的移动,即使穿梭车25移动到相邻两个导轨1的接缝处,也能够平稳的行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428.6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889587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B65G1/04

专利分类号:B65G1/04;B65G35/00

范畴分类:申请人:南京世岐货架型材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世岐货架型材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116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滨江工业集中区宝象路58号

发明人:燕思成

第一发明人:燕思成

当前权利人:南京世岐货架型材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穿梭式货架内翻式导轨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