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琴,作品,中国,李斯特,浏阳,贝多芬,皮黄。

钢琴作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林葳蕤[1](2019)在《刍议中国钢琴作品中京剧元素的运用——以钢琴作品《皮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琴流传至中国的一百多年间,钢琴音乐与我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国的钢琴创作也在探求与本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相互渗透。本文以钢琴作品《皮黄》为例,探索将中国传统艺术京剧完美地融合到钢琴艺术演奏中,从京剧的唱腔旋律、戏曲节奏运用、京剧风味和声和板式变奏曲式等方面对其深入分析,理解其独具魅力的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4期)

高嘉敏[2](2019)在《中国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在创作与演奏技巧方面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黎英海先生的钢琴改编曲作品,在拟声方面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创造。演奏上,把钢琴语言结合到中国传统器乐所展现的特殊音色中,使原有的中国传统古朴典雅的音乐形象与钢琴演奏技法相得益彰。黎英海先生在变奏与重新改编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韵味之美,与西洋乐器所产生的音响、旋律之美的完美结合。黎英海先生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创作,更为研究者开拓了崭新的创作思路,使研究者对中国古风与西洋器乐的结合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深刻认识,本人以《夕阳萧鼓》为例,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技术方面的特殊性,加深对这首曲目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李胜男,零静霜[3](2019)在《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多芬是主调音乐的集大成者。其叁十二首奏鸣曲在主调音乐中拔得头筹,本文针对其中第十六首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在演奏时更细致地把握作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覃勤[4](2019)在《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在开展钢琴教学时,不注重应用中国钢琴作用,多应用西方钢琴乐曲。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够传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还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度,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准。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3期)

金英[5](2019)在《钢琴作品《浏阳河》作品分析及触键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音乐拥有百年的发展历史,钢琴作品为听众带来了优美、动听、气势磅礴的旋律。论文从描述钢琴作品《浏阳河》的艺术特色出发,对钢琴作品《浏阳河》触键技巧进行了分析,对其展现出来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论证。同时,对钢琴曲《浏阳河》的旋律、曲式结构、创作手法、演奏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了该作品丰富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构思,力求为演奏者更好地演绎该作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5期)

李诗怡,毛肄[6](2019)在《新世纪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管窥——以张朝《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汲取各民族民歌、民间戏曲以及传统器乐曲等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中国钢琴改编作品,是百年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史进程与中国钢琴音乐历史文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张朝于2011年创作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因其合理恰当的题材、汲取独特的表现技法以及对中西方音乐语言的巧妙运用,使这一首传世之作再次爆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作品既把中国民族民间音调与西方传统作曲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又不失再度创造出来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内涵,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了中国当代作曲家始终坚持的立足于民族音乐传统、以"中西兼蓄"的创作技法及大众喜爱的音乐语汇来表现真挚的内心情感与音乐形象的音乐创作理念与态度。(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张艾[7](2019)在《浅谈《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对于钢琴入门的指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琴练习曲是钢琴学习者必弹的一种乐曲范例类型,作为钢琴弹奏的技术训练而创作的乐曲,通常有特殊技术上的目的,比如用来训练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来培养和提高演奏技巧的乐曲。自从《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引进我国,在钢琴教学体系中它就被大家广为所用,其内容为钢琴初级练习,包含100条练习曲,内容丰富,从认识音符、指法、到稍复杂节奏练习以及其他练习曲,是可以为钢琴初学者提供入门指导作用的。(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肖博[8](2019)在《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乐派钢琴作品影响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很多传统音乐国家,音乐的民族主义并不是十分重要,像意大利、德国和西欧等国家,民族主义经常被错误地描述成浪漫主义,这对音乐民族流派来说影响比较大。如民间音乐对于西方人而言就比较陌生,所以,西方人对于东欧的音乐会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吸引力,使民族主义成为一种纯粹的东方现象。随着19世纪的社会和政治力量的不断发展,民族主义情绪的不断凸显,各个民族都通过歌剧和歌曲体现其作品的表达能力。俄罗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大量的优秀钢琴音乐,很多优秀经典的钢琴作品对后期的钢琴音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俄罗斯民族乐派钢琴作品的影响力进行浅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王士聪[9](2019)在《浅谈胡廷江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编配的织体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胡廷江声乐作品中不乏有许多经典的曲目,风格多变,织体写法丰富,本文选取了胡廷江声乐作品中的《绒花》,分析其织体的运用。钢琴有着宽广的音域、美妙的音乐,因此,钢琴伴奏广泛应用于声乐日常教学、演出等活动中。只有认识到钢琴伴奏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钢琴伴奏者应该具备那些素质,才能更快、更全面地提高伴奏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音乐的发展。钢琴伴奏是以单一乐器担任伴奏最为普遍和有效果的一种。~([2])(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白月[10](2019)在《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斯特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精彩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既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方法,也重视音乐创作的浪漫风格。李斯特发展了一种崭新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作技法,并且逐渐取代了自车尔尼以来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术套路,开拓了钢琴乐器的艺术表现力。(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黎英海先生的钢琴改编曲作品,在拟声方面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创造。演奏上,把钢琴语言结合到中国传统器乐所展现的特殊音色中,使原有的中国传统古朴典雅的音乐形象与钢琴演奏技法相得益彰。黎英海先生在变奏与重新改编中,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韵味之美,与西洋乐器所产生的音响、旋律之美的完美结合。黎英海先生不仅提供了优秀的创作,更为研究者开拓了崭新的创作思路,使研究者对中国古风与西洋器乐的结合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深刻认识,本人以《夕阳萧鼓》为例,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技术方面的特殊性,加深对这首曲目的理解和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琴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1].林葳蕤.刍议中国钢琴作品中京剧元素的运用——以钢琴作品《皮黄》为例[J].大众文艺.2019

[2].高嘉敏.中国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在创作与演奏技巧方面的特殊性[J].艺术品鉴.2019

[3].李胜男,零静霜.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J].艺术品鉴.2019

[4].覃勤.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9

[5].金英.钢琴作品《浏阳河》作品分析及触键技巧[J].北方文学.2019

[6].李诗怡,毛肄.新世纪中国钢琴改编作品管窥——以张朝《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张艾.浅谈《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对于钢琴入门的指导作用[J].北方音乐.2019

[8].肖博.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民族乐派钢琴作品影响力[J].北方音乐.2019

[9].王士聪.浅谈胡廷江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编配的织体运用[J].北方音乐.2019

[10].白月.浅谈李斯特钢琴音乐作品及创作技法[J].北方音乐.2019

标签:;  ;  ;  ;  ;  ;  ;  

钢琴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