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按劳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按劳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按劳分配,分配,平均主义,马克思,学龄儿童,方式,产业工人。

按劳分配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兰德华[1](2020)在《工时改革:“蛋糕”,换了切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岁末年终,航天科工叁院239厂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守川,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统计了一下,新的“标准工时”制度试行半年多,车间技能人员的月均产出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30%,产品合格率也提高了,半年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19年,239(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20-01-07)

王笑楠,苏彦捷[2](2019)在《平均分配还是按劳分配: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公平原则的偏好发生变化,资源分配模式相应改变。研究关注当双方贡献不相等时,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其原因。106名6~12岁儿童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下各完成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为自己和另一名游戏参与者分配代币。结果发现,儿童在竞争情境中的分配模式没有年龄差异,在合作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是整体上在竞争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更高。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进行平均分配,但是其作用受到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研究提示了分配模式发展的情境差异及个体能力在其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9年06期)

周跃辉[3](2019)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2014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精神上来》时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本文来源于《党课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罗燕芬[4](2019)在《按“劳”分配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吃透教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按劳分配是《经济生活》教学重难点,其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要对"劳"进一步分析。新时期,按劳分配的"劳"不仅是个人劳动效益的"劳",还是企业或单位劳动效益的"劳",即使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诸要素,也有"劳"的成分。下面,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例,从不同角度谈谈对按"劳"分配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8期)

周新城[5](2019)在《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两极分化——关于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肯定按劳分配原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没有因果关系。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社会里,价值也是劳动创造的,但分配是按劳分配,生产资料不能参与分配。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首先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毛泽东的思想是,肯定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公有制范围内,分配领域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第二,按劳分配原则仍然存在资产阶级法权,是有"弊病"的,必须加以限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必须把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同维护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彻底实行按劳分配"会导致个人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第叁,按劳分配原则不是我们的最终理想,随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未来是要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的。(本文来源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尤国珍[6](2019)在《现代化视阈下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变动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按劳分配关系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体现着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分配理论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分配制度进行了探索,尤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实践。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按劳分配制度的变动过程,传统平均主义思想和苏联分配政策的经验是这一制度确立的两个最重要因素,还受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分配实践的影响。新中国按劳分配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特殊条件下的制度变迁,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得不作出的必然选择,带有高度的计划集中性和趋向平均主义的历史缺陷,但总体上是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贺汉魂[7](2019)在《按劳分配的正义追问——重读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不断受到一些"正义"的质问,追问此思想正义的真意是回应这些质问的最好方式。财富经劳动者付出体力与脑力创造而成,财富分配给劳动者才正义,劳动的才是正义的是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精神实质。劳动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劳动者物化劳动的成果,正义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重要方面是按物化劳动贡献分配。劳动是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生产财富的活动,社会成员成为劳动者,使用的劳动资料应合正义,正义的才应该劳动是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根本前提,正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以协作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根本基础重建个人所有制。劳动是过程性的活动,正义的劳动是劳动及其结果对劳动者、对社会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的劳动,劳动应是正义的劳动是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本质要求。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也应不断增加按需分配的比重,超越按劳分配、享受劳动的快乐是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根本指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京辉[8](2019)在《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工资制度构建——以1957年河北省搬运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56年工资改革后,搬运工人的工资收入"合理性"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地方政府认为搬运工人的工资收入与其他职工群体存在悬殊现象,主张对搬运价格及搬运工工资收入进行调整,以实现地区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收入平衡。究其根源在于,1956年工资改革基本确立起新中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工资制度,而搬运工群体并未纳入此次改革,其工资收入仍游离在这一体系之外。地方政府对搬运工群体工资收入调整的主张,并非否定职工群体间的工资差异,恰恰相反,其工资制度合理性的追求,最终结果是不断强化和巩固1956年工资改革所构建的工资等级体系。(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赣州[9](2019)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形态变迁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识社会主义和改革社会主义过程中,按劳分配是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变革的轨迹中可以发现,按劳分配从理论变为实践,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而按劳分配从"一统天下"到作为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也有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对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变化梳理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的形式,但一定要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把握按劳分配并探索按劳分配更好的实现形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伟[10](2019)在《我市建立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王伟)为了对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给予认可和补偿,激发寄宿制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日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师生活补助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本文来源于《驻马店日报》期刊2019-07-19)

按劳分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公平原则的偏好发生变化,资源分配模式相应改变。研究关注当双方贡献不相等时,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其原因。106名6~12岁儿童在竞争和合作情境下各完成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为自己和另一名游戏参与者分配代币。结果发现,儿童在竞争情境中的分配模式没有年龄差异,在合作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是整体上在竞争情境中进行按劳分配的比例更高。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进行平均分配,但是其作用受到抑制控制能力的调节。研究提示了分配模式发展的情境差异及个体能力在其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按劳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兰德华.工时改革:“蛋糕”,换了切法![N].工人日报.2020

[2].王笑楠,苏彦捷.平均分配还是按劳分配:学龄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19

[3].周跃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J].党课参考.2019

[4].罗燕芬.按“劳”分配新解[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5].周新城.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两极分化——关于按劳分配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

[6].尤国珍.现代化视阈下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变动的再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

[7].贺汉魂.按劳分配的正义追问——重读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郑京辉.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工资制度构建——以1957年河北省搬运工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9

[9].刘赣州.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形态变迁及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

[10].王伟.我市建立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师生活补助制度[N].驻马店日报.2019

标签:;  ;  ;  ;  ;  ;  ;  

按劳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