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多源蒸散发产品评估、融合及其在干旱研究中的应用

黄河流域多源蒸散发产品评估、融合及其在干旱研究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干旱是目前全世界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剧烈的影响。并且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干旱呈现面积扩大、程度加重的趋势,因此学者们对干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蒸散发作为水文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同时也在能量和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表征陆地用水量的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蒸散发纳入到干旱研究中去。本文将黄河流域选为研究区域,先基于水量平衡法评估研究区域内5种蒸散发产品的优劣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法进行融合,得到更高质量的蒸散发产品;最后依据融合产品计算一个基于蒸散发的干旱指数,并评价其在研究区内的适用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水量平衡法对黄河流域内5种蒸散发产品(Global Land Surface Evaporation:the Amsterdam Methodology(GLEAM)、The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EU-earth2observe(E2O)、ZHANG、The Modern Era Retrospective-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Land(MERRAland))进行评估,发现各产品间表现差异较大,GLEAM是综合表现最好的产品,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区域内降水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2)利用可靠性集合平均方法(Reliability ensemble averaging:REA)将5种蒸散发产品融合在一起,得到一套1982-2009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通量塔和水量平衡进行评价,发现其在冬季以及草地地区的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是质量更高的蒸散发数据。(3)根据融合数据和基于Penman-Monteith的潜在蒸散发计算的干旱指数SEDI表明,在1982-2009年间黄河流域的旱情主要集中在陕西、甘肃等地。而与SPEI和PDSI相比,SEDI在黄河流域适用性更好,且其在农业干旱和植被干旱方面更具优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蒸散发研究现状
  •     1.2.2 蒸散发融合研究现状
  •     1.2.3 干旱指数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和方法介绍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数据
  •     2.2.1 ET产品及其驱动数据
  •     2.2.2 水量平衡法辅助数据
  •     2.2.3 通量塔数据
  •     2.2.4 干旱指数数据
  •     2.2.5 其它数据
  •   2.3 研究方法介绍
  •     2.3.1 统计指标
  •     2.3.2 趋势检验法
  •     2.3.3 水量平衡法
  •     2.3.4 可靠性集合平均融合方法(REA)
  •     2.3.5 干旱指数SEDI的计算方法
  • 第三章 基于水量平衡法的黄河流域多源蒸散发产品评估
  •   3.1 基于水量平衡法从多年平均角度评估蒸散发产品
  •   3.2 基于水量平衡法从年际变化角度评估蒸散发产品
  •   3.3 影响蒸散发产品性能的原因研究
  •   3.4 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   3.5 讨论和总结
  • 第四章 在黄河流域利用REA方法融合多源蒸散发产品
  •   4.1 基于REA方法融合多套蒸散发产品
  •   4.2 基于通量塔数据对融合数据进行比较评估
  •   4.3 基于水量平衡法对融合产品进行比较评估
  •   4.4 讨论和总结
  • 第五章 基于蒸散发的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   5.1 基于SEDI的黄河流域干旱特征
  •   5.2 三种干旱指数在黄河流域旱情监测的结果比较
  •   5.3 三种干旱指数与各气候因子及植被健康指数的关系
  •   5.4 讨论和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潘健

    导师: 王国杰

    关键词: 蒸散发,水量平衡,干旱指数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26.616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601

    总页数: 86

    文件大小: 7048K

    下载量: 151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08)
    • [2].基于遥感和再分析蒸散发数据的长江流域水循环变化时空特征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11)
    • [3].不同蒸散发模型在湿润地区的适用性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10)
    • [4].参考作物蒸散发的测定与计算方法综述[J]. 化工管理 2018(08)
    • [5].分布式双源蒸散发模型的构建与运用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 2015(01)
    • [6].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嘉陵江流域实际蒸散发量的影响[J]. 水电能源科学 2016(12)
    • [7].泾河上游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2)
    • [8].两种蒸散发模型在辽宁西部地区的适用性及对比分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02)
    • [9].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2)
    • [10].基于实测资料对日蒸散发估算模型的比较[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09)
    • [11].河套灌区土地利用对蒸散发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8)
    • [12].巨菌草蒸散发影响机制的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13].不同蒸散发模型在大凌河流域的对比运用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 2015(04)
    • [14].蒸散发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9)
    • [15].区域蒸散发遥感估算方法及验证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12)
    • [16].基于MODIS数据的黄河三角洲区域蒸散发量时空分布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2)
    • [17].遥感蒸散发在无测站资料地区洪水模拟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8].基于气象条件的巨菌草蒸散发动态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03)
    • [19].基于双源蒸散发的新安江模型在淮河上游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03)
    • [20].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实际蒸散发模型估算能力评价[J].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6)
    • [21].干旱区区域蒸散发量遥感反演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8)
    • [22].关中地区实际蒸散发量年际变化成因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2(08)
    • [23].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真实性检验研究进展[J]. 遥感学报 2020(08)
    • [24].山西介休市实际蒸散发模拟及变化特征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9(03)
    • [25].淮河流域参考蒸散发量变化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26].台湾地区蒸散发的遥感估算与时空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04)
    • [27].新型蒸渗仪及其对陆面实际蒸散发过程的观测研究[J]. 气象 2010(03)
    • [28].区域蒸散发监测与估算方法研究综述[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02)
    • [29].基于MODIS数据的区域蒸散发估算研究[J]. 节水灌溉 2008(01)
    • [30].全天候区域地表蒸散发反演——以黑河流域为例[J]. 中国农业信息 2019(01)

    标签:;  ;  ;  

    黄河流域多源蒸散发产品评估、融合及其在干旱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