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微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分,增益,发射机,调制器,数字,电视,载波。

微分增益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沈春和,唐戢群,刘昌玉,高晓光[1](2015)在《基于参数平面法孤网运行水电机组微分增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孤网运行模式下,水轮机调速器需要提供有效的控制行为,来保证系统频率在不可预测的负荷扰动下维持稳定,稳定性是首要满足的要求。本文利用参数平面法对水轮机微机调速器微分增益的稳定域进行了分析,在调速器控制参数决定的立体空间中观察系统稳定区域的变化趋势,获得了微分增益的稳定域。(本文来源于《贵州电力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李迅波,陈光,严顺柄[2](2003)在《高速ADC微分相位、微分增益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对高速ADC的微分相位、微分增益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 ,给出了方程式 ,构建了数字测试系统 ,完成了高速ADC微分相位及微分增益的测试 ,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的ADC动态参数的测试 .(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3年12期)

陈华[3](2003)在《微分增益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存在微分增益时,色饱和度对亮度电平的依从关系是没有保证的。在亮度电平高时,色饱和度的再现往往不准确。这种失真可用由迭加在不同亮度电平上的等幅色度信号组成的测试信号来测量。常用一种已调阶梯信号(见图1)。 阶梯测试信号由五个亮度梯级上的负(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03年21期)

禹柳飞,王辉[4](2002)在《比例微分增益模糊调整的PID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比例微分增益模糊调整的PID新型控制算法 ,这种基于模糊推理的控制算法 ,设计简单、灵活 ,可以自适应地调整PID控制器的比例与微分增益。与常规的PID控制相比 ,系统具有鲁棒性好、响应快的优点 ,数字仿真研究证实了这种新型控制算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茂名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杨领军[5](2002)在《卫星电视广播中的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卫星电视广播调制方式的具体特点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电视两大技术指标DG和DP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杨春宇[6](2001)在《彩色电视发射机微分增益校正器故障检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要介绍了微分增益校正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列举了叁种故障现象,以及叁种故障现象的分析处理。(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2001年09期)

徐俭[7](1999)在《北广电视发射机微分增益校正和互调校正电路典型故障检修》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发射机中频部分的微分增益校正和互调校正是利用可控制的非线性电路即所谓白扩张和黑扩张电路,人为地产生与末级电子管功放相反的预失真,使抵消后的微分增益失真和互调失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北京广播器材厂生产的米波和分米波1kW单通道电视发...(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1999年02期)

钱毅,马晓军[8](1999)在《链路系统微分增益公式的建立和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微分增益的定义式和基本物理概念出发,以系统各设备同一阶梯电平所对应的DG值为依据,建立了传输链路的系统微分增益DGs的计算公式,并对CCIR和GB相关的一些问题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1999年01期)

江淑倩[9](1994)在《用分段线性原理设计微分增益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用分段线性逼近原理设计短距离光纤模拟传输系统中的微分增益(DG)予失真网络的方法和计算程序,该法在更换发光二极管器件(LED)时能迅速计算出调整电阻的阻值,设计只涉及相邻网络的外特性,易于进行模块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庞彦林,林扬彤[10](1994)在《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的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视传输系统的指标测试中,微分增益(DG)、微分相位(DP)、亮度非线性失真往往互相影响。本文分析一速调管发射机的非线性校正环节,试寻求简便的调整方法,并就传输系统的特点讨论减少DG、DP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1994年08期)

微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对高速ADC的微分相位、微分增益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 ,给出了方程式 ,构建了数字测试系统 ,完成了高速ADC微分相位及微分增益的测试 ,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的ADC动态参数的测试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分增益论文参考文献

[1].沈春和,唐戢群,刘昌玉,高晓光.基于参数平面法孤网运行水电机组微分增益稳定性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15

[2].李迅波,陈光,严顺柄.高速ADC微分相位、微分增益的测试[J].电子学报.2003

[3].陈华.微分增益的测量[J].有线电视技术.2003

[4].禹柳飞,王辉.比例微分增益模糊调整的PID控制器[J].茂名学院学报.2002

[5].杨领军.卫星电视广播中的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6].杨春宇.彩色电视发射机微分增益校正器故障检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1

[7].徐俭.北广电视发射机微分增益校正和互调校正电路典型故障检修[J].西部广播电视.1999

[8].钱毅,马晓军.链路系统微分增益公式的建立和讨论[J].电视技术.1999

[9].江淑倩.用分段线性原理设计微分增益网络[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4

[10].庞彦林,林扬彤.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的校正[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4

标签:;  ;  ;  ;  ;  ;  ;  

微分增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