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负荷评价论文-卫宗敏,郝红勋,徐其志,庄达民

脑力负荷评价论文-卫宗敏,郝红勋,徐其志,庄达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力负荷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行员,显示界面,脑力负荷,主观测评

脑力负荷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卫宗敏,郝红勋,徐其志,庄达民[1](2019)在《飞行员脑力负荷测量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脑力负荷相关定义、脑力负荷与作业绩效的关系、解决脑力负荷问题的方法,指出脑力负荷问题的破解离不开脑力负荷测量方法的支撑;其次详细分析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飞行脑力负荷测量的新指标、新方法以及主要应用,其中重点综述了脑力负荷的综合测评方法;最后结合飞机驾驶舱显示系统的设计评价,探讨了脑力负荷测评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飞行员脑力负荷测评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刘维平,赵凯旋,聂俊峰,傅斌贺,杨波[2](2018)在《基于任务的乘员脑力负荷典型主观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种脑力负荷主观评价量表即Cooper-Harper量表、SWAT量表以及NASA-TLX量表能否对装甲车辆乘员信息作业脑力负荷进行测量,通过实验任务,以任务完成时间和量表得分为指标,对叁种量表的敏感性以及聚合效度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WAT量表的敏感性要略高于CH量表以及NASA-TLX量表,SWAT量表与NASA-TLX量表的聚合效度较高,CH量表与SWAT量表以及NASA-TLX量表的聚合效度比较低,CH量表与后两种量表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差;通过SWAT量表与NASA-TLX量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比较得出NASA-TLX量表要优于SWAT量表。综上所述,NASA-TLX量表是叁种量表中测量乘员脑力负荷较为理想的工具。(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4期)

陈涛涛[3](2018)在《基于ACT-R认知模型的脑力负荷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面向空间精细追踪控制任务—人控交会对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方法,基于ACT-R认知体系探索作业人员在人控交会对接任务脑力负荷在脑区的分布情况,旨在完善人控交会对接人机界面设计、评估和监测作业过程的脑力负荷,预测交会对接操作失误并为航天员训练与选拔提供理论参考。脑力负荷受到任务、环境和作业人员技能多种因素影响,是研究任务绩效和评价作业人员技能的主要指标。现有脑力负荷评测方法多以基于作业人员显性的观察和生理/心理过程的测量等量表方法来实现。认知体系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神经生物学研究成果,在认知层面为研究人类脑力负荷提供了一种深层次的分析评价方法。ACT-R是研究较早、相对完善、受研究人员青睐的认知体系之一。本文基于ACT-R认知体系,提出基于给定单位时间间隔的资源消耗比例来评价脑力负荷新方法。第一章给出了本文研究背景和认知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介绍了认知研究的现状。在介绍现有认知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ACT-R认知框架主要思想。第叁章主要阐述了人控交会对接任务ACT-R建模。重点介绍模型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提取和构建过程。第四章介绍基于ACT-R模型和实验数据的脑力负荷评测。把人控交会对接任务认知行为映射到脑区活动,依据单位时间间隔的资源消耗比例评价任务的脑力负荷。第五章总结本文研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结果表明人控交会对接任务中给定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资源比例评估脑力负荷,与NASA-TLX主观量表预测的脑力负荷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基于ACT-R认知体系,从认知层面上可以有效地评价人类脑力负荷,与传统量表和生理测量方法评价脑力负荷相比更客观、更准确,具有明显优势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9)

陈涛涛,田自强,刘雁飞[4](2017)在《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的ACT-R模型脑力负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模交会对接认知行为,评估控制任务中脑力负荷。使用ACT-R模型模拟任务中人的感知、决策、控制主要过程,使ACT-R模块激活与脑区活动想对应评价脑力负荷。构建了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的ACT-R模型,通过模型各模块的活动时间占比实现脑力负荷评价。模型可以有效模拟人控交会对接控制过程,ACT-R内建机制能够有效评价任务的脑力负荷。(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7年03期)

蔡敏,陈芸[5](2017)在《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脑力负荷评价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涌现出大批互联网技术企业,使得互联网经济应运而生,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过劳死"事件频见于报端,因此对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脑力负荷进行评定,了解其脑力负荷水平以及变化规律,对于保证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身心健康,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针对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脑力负荷特点,对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SWAT量表进行修订,形成C-SWAT量表,并对C-SWAT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表明C-SWAT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然后基于C-SWAT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297名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进行脑力负荷评定,并分析其脑力负荷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整体脑力负荷较高且呈正态分布,年龄、工龄、学历水平和脑力负荷呈现出明显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王泉川,ZHANG,Long,XU,Kai-jun[6](2015)在《基于脑力负荷的飞行训练智能评价机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在于初步建立飞行员飞行品质评价系统。方法上首先分析不同飞行程序和不同飞行航段中的飞行参数(飞行高度、速度、姿态角、垂直过载、升降率、姿态角变化率,与飞行技术规范的标准参数之间的偏差)和生理数据(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眼动),确立适合评价飞行员飞行品质的指标体系;其次分析不同航段飞行参数指标之间的权重和不同生理指标之间的权重以及不同航段之间的权重分配;最后提取出完整的模糊规则(权重分配)。结果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的飞行员飞行品质评价系统。(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刘维平,聂俊峰,金毅,白雅娟[7](2015)在《基于任务-网络模型的装甲车辆乘员脑力负荷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资源理论(MRT)为基础,充分考虑装甲车辆乘员作业特点,从人的信息处理方式入手建立了基于信息执行通道的乘员任务-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任务-网络模型的装甲车辆乘员脑力负荷评价方法。以装甲车辆炮长发现目标并射击任务操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清楚地描述乘员全任务过程中脑力负荷的变化情况,有效地找出脑力负荷异常的时间节点和产生原因,量化评估乘员的脑力负荷。(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李鹏杰,姚志,王萌,张相,黄伟芬[8](2013)在《心率变异性在手控交会对接操作脑力负荷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指标用于脑力负荷评价的可行性,并对其在手控交会对接脑力负荷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实验研究以手控交会对接操作为主任务,使用心率变异性来表征脑力负荷水平的变化。对8名志愿者进行了两个阶段共6轮的训练,每轮训练由10个共包含了高、中、低难度水平的操作单元组成。通过比较志愿者在两个阶段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用于脑力负荷评价的有效性。结果在不同的操作难度、训练程度和操作阶段之间,部分心率变异性指标表现出了较强的敏感性,随着训练程度和操作阶段的变化,其敏感性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指标可以用于脑力负荷评价,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脑力负荷水平逐渐降低;随着单次操作过程中由前到后的变化,脑力负荷水平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3年03期)

卫宗敏,完颜笑如,庄达民[9](2014)在《飞机座舱显示界面脑力负荷测量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力负荷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飞行员脑力负荷进行客观测量,对于飞机座舱显示界面脑力任务的工效评价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RP(Eveat Related Potential)技术,选取失匹配负波(MMN,Mismatch Negativity)和P3a成分为指标,采用叁刺激"oddball"模式,在飞行模拟任务条件下开展了叁级脑力负荷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MN峰值和P3a峰值对脑力负荷变化敏感,随着脑力负荷的增加,MMN峰值显着增加,而P3a峰值显着降低,反应了被试者对异常信息的自动加工能力的提高以及朝向注意能力的减弱.与新异刺激相比,由偏差刺激所诱发的MMN与P3a成分对于与飞行任务相关的脑力负荷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将可用于进一步的脑力负荷分级评价.(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刘志永,万红,考希宾,王延琦,夏宝清[10](2012)在《脑力负荷测量方法与评价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操作者在工作中的任务负荷逐渐由以体力负荷为主转变为以脑力负荷为主。国内外对脑力负荷的测量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可将测量方法分为叁种:主观等级量表法、客观指标测量法和任务测量法。该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常用脑力负荷测量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多指标联合测量时的脑力负荷计算,进一步介绍了专家评分法、神经网络技术以及多资源理论等叁种评价模型,最后探讨了脑力负荷的评价步骤,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2年03期)

脑力负荷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叁种脑力负荷主观评价量表即Cooper-Harper量表、SWAT量表以及NASA-TLX量表能否对装甲车辆乘员信息作业脑力负荷进行测量,通过实验任务,以任务完成时间和量表得分为指标,对叁种量表的敏感性以及聚合效度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WAT量表的敏感性要略高于CH量表以及NASA-TLX量表,SWAT量表与NASA-TLX量表的聚合效度较高,CH量表与SWAT量表以及NASA-TLX量表的聚合效度比较低,CH量表与后两种量表测定结果一致性较差;通过SWAT量表与NASA-TLX量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比较得出NASA-TLX量表要优于SWAT量表。综上所述,NASA-TLX量表是叁种量表中测量乘员脑力负荷较为理想的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力负荷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卫宗敏,郝红勋,徐其志,庄达民.飞行员脑力负荷测量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刘维平,赵凯旋,聂俊峰,傅斌贺,杨波.基于任务的乘员脑力负荷典型主观评价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3].陈涛涛.基于ACT-R认知模型的脑力负荷评价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4].陈涛涛,田自强,刘雁飞.人控交会对接任务的ACT-R模型脑力负荷评价[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

[5].蔡敏,陈芸.互联网技术企业R&D人员脑力负荷评价及其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

[6].王泉川,ZHANG,Long,XU,Kai-jun.基于脑力负荷的飞行训练智能评价机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7].刘维平,聂俊峰,金毅,白雅娟.基于任务-网络模型的装甲车辆乘员脑力负荷评价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5

[8].李鹏杰,姚志,王萌,张相,黄伟芬.心率变异性在手控交会对接操作脑力负荷评价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学.2013

[9].卫宗敏,完颜笑如,庄达民.飞机座舱显示界面脑力负荷测量与评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

[10].刘志永,万红,考希宾,王延琦,夏宝清.脑力负荷测量方法与评价模型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12

标签:;  ;  ;  ;  

脑力负荷评价论文-卫宗敏,郝红勋,徐其志,庄达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