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论文和设计-莫介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测试单元,所述测试单元设有第一金属图案,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周围设有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形状相仿的窗口,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上印有标记油墨块,所述测试单元用于检测白字整板漏印。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制线路板技术领域,通过将第一金属图案周围的绿油开窗减小,即围绕所述第一金属图案成矩形设置的第一介质层的窗口大小由原来的65×65mil减小为现在的20~40:20~40mil,也即减小绿油开窗的的大小,主要解决了印在铜pad上的白字出现批量脱落问题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包括线路板(1),所述线路板(1)上设有测试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2)内设有预设的第一金属图案(21),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周围设有第一介质层(22),所述第一介质层(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形状相仿的窗口(221),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上印有标记油墨块(210),所述测试单元(2)用于检测白字整板漏印。

设计方案

1.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包括线路板(1),所述线路板(1)上设有测试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2)内设有预设的第一金属图案(21),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周围设有第一介质层(22),所述第一介质层(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形状相仿的窗口(221),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上印有标记油墨块(210),所述测试单元(2)用于检测白字整板漏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包括两个焊盘(211)和导线(212),所述导线(212)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焊盘(211)且与其一体成型,两个所述焊盘(211)和所述导线(212)呈“工”字形设置;每个所述焊盘(211)周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窗口(221),所述窗口(221)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21)的大小为20~40:20~40mil。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21)的大小大于所述焊盘(211)的大小,且小于所述标记油墨块(210)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21)的大小为40×40mi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221)大小为20×20mi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单元(2)设于所述线路板(1)的板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2)是绿油或蓝胶或碳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线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

【背景技术】

在印制线路板制作技术中,为了防止白字整板漏印,即整板单元内的白字都漏印,一般会要求在板边增加防漏印测试Coupon(单元),由ET(电测试)检测确认是否漏印。但现在由于标记油墨块即白字直接印在铜pad上,经过高温喷锡或者无铅喷锡后,印在铜pad上的标记油墨块出现批量脱落问题,更改油墨型号以及生产工艺参数均不能完全解决此问题,铜pad印有标记油墨的周围绿油开窗为65×65mil。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解决白字批量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测试单元,所述测试单元内设有预设的第一金属图案,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上设有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形状相仿的窗口,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上印有标记油墨块,所述测试单元用于检测白字整板漏印。

所述第一金属图案包括两个焊盘和导线,所述导线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焊盘且与其一体成型,两个所述焊盘和所述导线呈“工”字形设置;每个所述焊盘周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窗口,所述窗口为矩形。

所述窗口的大小为20~40:20~40mil。

所述窗口的大小大于所述焊盘的大小,且小于所述标记油墨块的大小。

所述窗口的大小为40×40mil。

所述窗口的大小为20×20mil。

所述测试单元设于所述线路板的板边。

所述第一介质层是绿油或蓝胶或碳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通过将第一金属图案周围的第一介质层的窗口的减小,即所述第一金属图案上设置的第一介质层其窗口大小由原来的65×65mil减小为现在的20~40:20~40mil。通过减小绿油开窗的大小增加标记油墨块和第一介质层之间的结合力,解决了经喷锡或无铅喷锡高温后印在铜pad上的标记油墨块即白字批量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A的第一金属图案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A的第一介质层和标记油墨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包括线路板1,所述线路板1上设有测试单元2,所述测试单元2设于所述线路板1的板边,见附图1,将测试单元设置在线路板的板边便于电测试防漏印效果时减少对于线路板内线路单元的影响,所述测试单元2用于检测白字整板漏印。具体的,当进行电测试时,第一金属图案即铜pad(焊盘)上面印有的标记油墨块,也叫白字,具有电绝缘的性质。当电测试的探针接触两个铜pad时,如果两个铜pad间开路,说明印有标记油墨块即白字,标记油墨块起到了电绝缘的作用;如果两个铜pad间短路,说明铜pad上没有字符或者存在漏印,不能起到电绝缘的作用,也就是白字可能存在漏印。当板边的测试单元存在漏印白字时,说明板内也即单元也有可能漏印白字;当板边的测试单元印有白字即标记油墨块的时候,单元内的也印上标记油墨块。

所述测试单元2内设有第一金属图案21,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的材料为铜,即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是各种预定形状的铜pad(焊盘),可以是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等根据需求而设计的形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金属,如铝、铁、银等或者导电合金;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上设有第一介质层22,所述第一介质层22是绿油或蓝胶或碳油,在本实施例中是绿油,用于焊接时防止焊料与不应该焊接的位置接触导致线路板产生品质问题。

所述第一介质层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形状相仿的窗口221,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上印有标记油墨块210,所述标记油墨快210用于电测试时检查是否整板漏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图案21包括两个焊盘211和导线212,所述导线212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焊盘211且与其一体成型,两个所述焊盘211和所述导线212呈“工”字形设置,见附图2;每个所述焊盘211周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窗口221,所述窗口221为矩形,在开有窗口的地方将焊盘漏出,测试单元内除窗口以外的地方都印有第一介质层即绿油,所述窗口221的大小为20~40:20~40mil,所述窗口的大小是可以根据需要在20~40:20~40mil之间可变设置的。具体的,所述窗口221的大小为40×40mil,此时,标记油墨块与第一介质层有一定的接触并部分附着在第一介质层上,结合力加强,标记油墨块在接近第一介质层窗口边缘的地方有微量脱落,但并不影响板内字符标记的白字以及电测试,不会造成电测试时短路。

所述窗口221的大小大于所述焊盘211的大小,且小于所述标记油墨块210的大小,这样设置能够增加印在第一金属图案上的标记油墨层和第一介质层之间的结合力,避免标记油墨块经喷锡或无铅喷锡高温后批量脱落,见附图3,附图3中,所述焊盘211、所述第一介质层22、所述窗口221、所述标记油墨块,是层叠的,即第一介质层高于所述焊盘,且其上的窗口将焊盘漏出,所述标记油墨块印在所述焊盘和所述窗口边缘的第一介质层上,所述第一介质层被标记油墨块遮住的部分在视图中是看不见的,此处显示出来只是为了表征焊盘、窗口和标记油墨块之间的相对大小。

同样的道理,可以减小窗口的大小,增加标记油墨层与第一介质层之间的结合力;所述窗口221的大小可以设置为30×30mil,此时标记油墨块经喷锡或无铅喷锡高温后基本无脱落。所述窗口221的大小可以设置为20×20mil,此时,标记油墨块经喷锡或无铅喷锡高温后完全无脱落,是最优选的方案。

本实施例通过改变设置在第一金属图案也即焊盘上呈矩形设置的第一介质层的开窗的大小,即绿油开窗的大小,增加标记油墨层与第一介质层之间的结合力,解决了印制在第一金属图案即焊盘上的标记油墨块经喷锡或无铅喷锡高温后批量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设置在第一金属图案也即焊盘上呈矩形设置的第一介质层的窗口的大小,即绿油开窗的大小,使标记油墨块的一部分印在阻焊层即绿油或者蓝胶等上面,提高与第一介质层即阻焊层的结合力,使印制在第一金属图案即焊盘上的标记油墨块经喷锡或无铅喷锡高温后也可以留在第一金属图案上;绿油开窗减小的同时意味着阻焊层的扩大,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喷锡或者无铅喷锡时的热量传递到第一金属图案即焊盘上,降低高温对标记油墨块和第一金属图案间结合力的影响,避免标记油墨块脱落,以解决标记油墨块即白字批量脱落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9467.4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6587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H05K 1/02

专利分类号:H05K1/02;H05K3/22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高平化工区

发明人:莫介云

第一发明人:莫介云

当前权利人: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孟强

代理机构:44327

代理机构编号: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白字防漏印测试结构论文和设计-莫介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