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会云:H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

史会云:H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

摘要: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症。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脱甲基产生的一种中间代谢物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被定义为“H 型”高血压,H 型高血压是一种新被发现的“复合”疾病,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5%为H 型高血压,较国外明显增多,故H 型高血压可能是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H 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因此深入研究 H 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对脑卒中发生、发展及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本文对近年来 H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 H 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为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可靠、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H 型高血压;HCY 脑卒中;凝血功能

0 引言

H 型高血压及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μmol/L 被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美国学者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探讨 H 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并从改善生活方式、筛查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患者规范化管理入手,做到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治,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死亡率。

③洪水量级大。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中下游发生10年一遇~20年一遇较大洪水;第二松花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发生10年一遇左右较大洪水。黑龙江上游发生了超10年一遇较大洪水;中游发生了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

1 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概述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在二十世纪中叶发现的,1969 年,McCully 首次提出“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学说”。之后国内外的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证实了上述假说[1-3] ,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cy 可以作为脑卒中和其他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5] 。Hcy 是一种非必需的α-氨基酸,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Hcy 是蛋氨酸或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体。蛋氨酸和Hcy 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甲硫氨酸循环、再甲基化和反硫化[6]。在生理禁食情况下,tHcy 水平在5-15μmol/L 范围内,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血液中hcy 的浓度在男性人群中通常高于女性[6],在某些B 族复合维生素的帮助下,Hcy 可以被回收为蛋氨酸或转化为半胱氨酸。当存在基因突变和酶缺乏或与蛋氨酸代谢相关的营养缺陷时,血浆Hcy 水平超过正常水平,空腹tHcy 水平超过大于10μmol/L 时,即可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超过15μmol/l 时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HHcy( 分别为:16-30,31-100,>100μmol/L)[7]。Hcy 水平升高与许多病理机制有关,如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重塑[8-10]。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外,升高的Hcy 水平也被认为是认知障碍、痴呆、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11]。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tHcy 水平升高并与血管并发症相关[12]。此外,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人骨折之间也有联系[13]。叶酸是治疗HHcy 最有效的单一疗法。根据文献数据,叶酸获得最大降低Hcy 的最小有效剂量约为400μg[14-15]。在使用较高剂量的情况下(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除外),没有进一步的益处。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低于400μg 的剂量是否有效[16]。治疗HHcy 所需的剂量可能因个人而异。

2 HHcy 对高血压的影响

THOM 等[17]研究数据表明,Hcy 每增高 5μmol/L,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长 0.5、0.7 mmHg;Hcy 超过18μmol/L 时,高血压的发生率即增加 3 倍。可能的机理是:①Hcy 诱发和加重了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减少了血管舒张物质,降低了血管弹性和扩张性,最终诱发血压增高[18];②HHcy 加速胶原纤维取代弹性纤维,使血管结构发生破坏,导致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及不畅,最终亦升高了血压[19];③HHcy 还可以损伤肾脏结构和功能,降低了肾血流灌注,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增加,最终升高了血压;④HHcy 还可以通过类似于增强血管紧张素的机制而升高血压 [20]。HHcy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是已被广泛认同的心脑血管疾病常见危险因素,二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一个新类型的高血压-H 型高血压,指的是合并有 HHcy 的原发性高血压[21]。

3 H 型高血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正常机体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22]。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这种平衡失调,机体可能处于发 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血栓前状态( PTS) 。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凝血、抗凝、纤溶体系和血液流变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以前,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早在150 年前,Virchow 就 指出通过检测血浆中的一些分子标志物可以识别血栓前状态[23]。

5.2.1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FDP 主要反映纤维 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血管栓塞性疾病、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等[26]。

DD 主要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情况.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D 就会升高[25]。

目前凝血功能最常用的筛查方法是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和纤维蛋原含量(Fg), 目前公认的凝血模型将凝血过程分为内源途径(intrin-sicpathway)、外源途径(extrinsicpathway) 和共同途径(com-monpathway)。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指标之一,其主要作用与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密切相关;而反应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指标是凝血酶原时间(PT),它与凝血因子Ⅶ和组织因子密切相关; 凝血酶原激活后就变成了凝血酶,凝血酶主要与凝血因子IV、Ⅴ和Ⅹ有关,它也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最终归宿.凝血酶时间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纤维蛋白减少或结构改变时会延长[28]。

vWF 是一种重要的血浆成 分,其在止血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作用: ①与血小板膜 GP Ⅰb- Ⅸ复合物及内皮下胶原结合,介导血在血管损伤部位的黏附; ② 与因子Ⅷ结合,作为载体具有稳定因子Ⅷ的作用.此外,vWF 也能结合 GP Ⅱb- Ⅲa,参与血小板的聚集过程.正常人血浆 vWF 浓度约为 10 mg/L.在内皮细胞受刺激或损伤以及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浆 vWF 水 平升高.vWF 一直被认为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标志物,血管内皮损伤,血浆中的vWF 水平会立刻上升[24]。

AT Ⅲ作为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最重要的阻碍因子,它控制着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AT Ⅲ的水平降低见于先天性 AT-Ⅲ缺乏症、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合成减少(严重肝病等)[27]。

陈孝红[29]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H 型高血压组DD、vWF、FDP 检验结果较原发性高血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 Ⅲ较原发性高血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 型高血压组DD、vWF、FDP 检验结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 Ⅲ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高血压组DD、vWF、FDP 检验结果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 Ⅲ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H 型高血压患者处于血液血栓前状态,较原发性高血压和正常人易于发生血栓性疾病。vWF 正常人相对水平较低,在血栓前状态时,升高幅度较大,是预测H 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较敏感的指标之一。林雪金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30]: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H 型高血压组PT、TT、APTT 和TPA 水平降低更明显,PLT、FIB、DD 和PAI-1 水平升高更显著(均P<0.05),本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H 型高血压患者的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患者的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大量数据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处于PTS。本研究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H 型高血压患者的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患者的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4 H 型高血压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我国致残及致死的首位因素为脑血管疾病, 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脑血管疾病中70% 为脑梗死[31],Hcy 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Hcy 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为:①Hcy 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细胞死亡而于血管内形成硬化斑块;②Hcy 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繁殖增生,从而改变血管结构,致使血管出现血小板、凝血功能紊乱,致使血栓索升高而形成血栓。由此可见,一旦脑梗死患者具备血管内皮受损、血流质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致病机制 ,且未得到有效治疗,就可出现复发情况。H 型高血压因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时作用,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数据显示, H 型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6 倍,是正常人的 30 倍左右[32]。因此,一旦患者出现脑梗死 ,一定要注意 Hcy水平,尽管目前临床尚无专门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药物,但通过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 B12 和叶酸及减少甲硫氨酸、动物蛋白摄入可降低血浆中Hcy 水平,患者只要遵守医嘱进行治疗,就能有效降低Hcy 水平,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鱼腥草资源分布广泛,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兼具食用和药用的功能,具有很好的研究以及开发价值。

3.利用课文内容,完善学生心理素质。语文课同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即思想性和文学性完美的统一。它不像政治课以直接的思想训导引起学生的厌倦,而是把思想教育不知不觉寓于艺术美感之中。它们都极容易感染青年学生,都是使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向上的催化剂,她们一旦被学生的心理所接受,不但能使学生形成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而且会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高层次的境界。

5 问题与展望

H 型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影响神经元细胞的代谢,破坏氧化还原平衡,增加氧化应激和自由基,干扰凝血功能等多种途径共同影响着靶器官的生理病理。然而确切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例如不同血压分级及同型半胱氨酸分级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程度?以怎样的干预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H 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Мccully K S. 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mia: 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o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1969,56(1):111-128.

[2]МcCully, K.S., Homocysteine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 2015,8(2): 211-9.

[3]姬卫东,方岩,王经忠.血清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1):25-29.

[4]赵敏,张立中,王秋霞.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栓调节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3,24(6):60-61.

[5]鲍金圭,熊彪,陈宜.4 项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252-254.

[6]Finkelstein, J.D., Мethionine metabolism in mammals[J]. J Nutr Biochem,1990,1(5):228-37.

[7]Мangoni, A.A. and S.H. Jackson,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current evidence and future prospects[J]. Am J Мed, 2002, 112(7): 556-65.

[8]Lai, W.K. and М.Y. Kan, Homocysteine-Induc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Ann Nutr Мetab, 2015, 67(1): 1-12.

[9]Toda, N. and T. Okamura, Hyperhomocysteinemia impairs regionalbloodflow:involvements of endothelial and neuronal nitric oxide[J]Pflugers Arch, 2016,468(9): 1517- 25.

[10]МcCully, K.S., Chemical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 IV. Excitotoxicity oxidative stres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ion[J]. Ann Clin Lab Sci, 2009,39(3): 219- 32.

[11]Мoustafa, A.A., et al., Homocysteine levels in schizophrenia and affectivedisorders-focus on cognition[J]. Front Behav Neurosci,2014,8:343.

[12]Bostom, A.G. and L. Lathrop,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end-stage rena disease:prevalence, etiology, and potential relationship to arteriosclerotic outcomes[J]. Kidney Int, 1997,52(1): 10-20.

[13]Zhu, Y.,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is a risk factor f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 Clin Interv Aging,2016,11:1117-21.

[14]Мalinow, М.R., et al. The effects of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on plasma totalhomocysteine are modulated by multivitamin use and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genotype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7,17(6): 1157-62.

[15]Мalinow, М.R., et al., Reduc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by breakfast cerealfortified with fol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N Engl J Мed, 1998,338(15): 1009-15.

[16]Мazza, A., et al., Nutraceutical approaches to homocysteine lowering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at low cardiovascular risk: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2016,30(3):921-927.

[17]THOМ T,HAASE N,ROSAМOND W.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 tics-2006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J].Circulation, 2006,113(6):e85-151.

[18]AUSTIN RC,LENTZ SR,WERSTUE GH.Role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atherothrombotic disease [J].Cell Death Differ,2004,11(1):56-64.

[19]SEN U,МOSHAL KS,TYAGI N,et al.Homocysteine induced myofi -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in mous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J].Cell Physi- ol 2016,219(3):767-774.

[20]VIRDIS A,DURANTI E,TADDEI S.Oxidative stress and vascular damage in hypertension: role of angiotensin II[J].Int J Hypertens, 2011,2011:916310.

[21]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 型"高血压-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2016,47(12):976-977.

[22]候涛,赵广超,邵小宝,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的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39-741.

[23]李家增.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6):526.

[24]Haybar H , Khodadi E , Kavianpour М , et al. Мutations and Common Polymorphisms in ADAМTS13 and vWF Genes Responsible for Increasing Risk of Thrombosis[J]. 2018.

[25]Olson J D . D-dimer: An Overview of Hemostasis and Fibrinolysis, Assay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Advances in Clinical Chemistry, 2015, 69:1-46.

[26]Yatsenko T A , V. М. Rybachuk, Yusova O I , et al. Effect of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on fibrinolytic process[J]. 2016.

[27]Nishimura Y , Takagi Y . Strategy for Cardiovascula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ntithrombin III Deficiency[J]. Annals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8.

[28]袁杰.临床实验室PT、APTT 值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70-70.

[29]陈孝红,王卓,马婷,等.vWF 预测H 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意义[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5):74-77.

[30]林雪金,曾道亮,赖文利.老年H 型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3143-3144.

[31]严志芳.高龄H 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117-118.

[32]刘华慧.脑梗塞伴H 型高血压预后及复发研究分析[J].现代养生,2016(12):56.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6.027

本文引用格式:史会云,代青湘.H 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66-67.

标签:;  ;  ;  ;  ;  ;  ;  ;  ;  ;  ;  ;  ;  

史会云:H型高血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