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柔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柔性,过电压,渭河,渭南市,尺度,测量仪,系统。

柔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宋勇,李成刚,吴泽枫,储亚东,陈飞翔[1](2019)在《基于级联系统的柔性关节机器人导纳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机器人的关节柔性,基于级联系统的结构建立具有叁角自治形式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分为连杆动力学和扭矩误差动力学,具有渐进稳定性。设计具有力矩控制误差输入的柔性关节机器人导纳控制器,控制器中包含多级反馈输入。建立系统数学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基于级联系统的柔性关节机器人导纳控制器对于低刚度环境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关节柔性对于机器人控制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9年12期)

汤又衡,牛军川[2](2019)在《全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的有限元计算及其传递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隔振模型中设备甚至基础被视为绝对刚性,隔振器被视为质量弹簧,无法计及基础和设备柔性以及隔振器质量等对振动传递的影响。另外,基于传统模型计算传递功率流时,需要假设设备和基础形状规则以方便获得其导纳解析式。以不规则板模拟柔性设备和基础,以空间阻尼梁替代弹簧或隔振器,建立全新的全柔性隔振系统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将整个系统离散,计算隔振器和板耦合节点处的力和速度,从而给出了输入系统和传递至基础的功率流的表达式。研究全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特性,对建立目前机械设备发展所需的隔振系统模型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6期)

万阳,于建新,管大林,邹文峰,诸允杰[3](2019)在《一种柔性发动机托盘上线定位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涂装下线时需要用托盘工装进行转运,贮存,远程储运等。发动机喷涂作业完成后通过积放链转运至漆后包装线,再通过升降机下线至地面板链系统上预先摆放好的托盘上,随着发动机类型的增多以及生产量的逐步增大,人工控制转运托盘工装摆放位置的作业效率已无法满足需要。基于现状,需要设计一种柔性发动机托盘上线定位系统,可适用于多种托盘上线定位,托盘吊装上线后空间位置无需人工再进行调整,便于提高发动机下线效率;经过上万台发动机成功下线验证,发动机托盘上线定位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托盘吊装上线作业的现场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超出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张一兵,向远鹏,解芳[4](2019)在《基于柔性模糊PID控制的表面形貌测量仪驱动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表面形貌测量的参数设置、计算机后处理对采集数据进行重构生成的要求以及在已有PID、模糊PID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柔性模糊PID算法的表面形貌测量仪驱动控制系统,并对柔性模糊论域的建立方法进行了说明。利用所建立的控制系统,对柔性模糊PID以及已有的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进一步验证了采用柔性模糊PID控制的驱动系统速度较稳定、工作台振动较小。(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葛乐,张伟,袁晓冬,陈继忠,钟礼海[5](2019)在《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的协调控制与电压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压裕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3种典型的运行场景设计了协调工作机制及其控制方式。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自适应指令滤波反推电压控制器,解决了系统控制方式切换导致的功率振荡与电压波动问题,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最后分别对3种典型的运行场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曾雪洋,刘天琪,王顺亮,喻悦箫,江琴[6](2019)在《换相失败下柔性直流与传统直流互联输电系统的暂态无功协调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抑制柔性直流与传统直流互联输电系统中传统直流换相失败导致的送端电网暂态低电压和过电压,充分发挥柔性直流为传统直流提供无功支撑的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触发角的暂态无功协调控制策略。传统直流换相失败时触发角与送端暂态电压关系密切,基于此,将暂态过程中根据触发角得出的无功补偿值附加到柔性直流逆变器外环无功环节中,调整柔性直流逆变器发出的无功功率,改善送端电网电压的暂态特性。对比分析所提控制策略与柔性直流定交流电压控制的控制性能。在PSCAD/EMTDC中搭建互联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适应性,且该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优于柔性直流定交流电压控制。(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鄢发齐,李姚旺,汪旸,徐浩,苗世洪[7](2019)在《含CAES和多类型柔性负荷的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电能-备用联合优化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应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压缩空气储能(CAES)技术和柔性负荷主动响应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含CAES电站、可转移负荷、可中断负荷、可直接负荷控制(DLC)负荷、风电场、常规机组的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CAES电站和多类型柔性负荷在日前、日内、实时时间尺度下的调度特性及其在备用与调频方面的应用潜能,建立考虑源-荷-储协调互动的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电能-备用联合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电网运营商的总支出成本为优化目标,能够同时制定系统的发电计划、旋转备用购置与调用计划和自动发电控制(AGC)参与因子配置计划。基于修改版PJM-5Bus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调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2期)

裘鹏,王一,陆翌,黄晓明,陈骞[8](2019)在《一起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短路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系统的故障快速隔离和系统重启动是构建直流电网的核心技术,国内已有部分柔性直流工程装设了直流断路器及故障恢复系统,但尚无相关报道讨论其安装效果。以舟山五端柔性直流工程发生的海缆正极故障为例,介绍了舟山柔直系统直流断路器和阻尼恢复系统配置情况、直流故障处理策略和重启动策略,分析了伪双极换流站直流单极故障下直流故障电压变化情况及故障电流突变特征和重启动顺序逻辑,可为未来直流电网配置直流断路器和故障恢复系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11期)

赵娜[9](2019)在《在渭河打造一方水域生态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尽渭水情悠悠,东出潼关九曲流。”横贯关中的渭河,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过境河流,也是黄河最大支流。站在渭河边,只见河道宽敞,两岸整洁,水面干净。一位爸爸正带着叁四岁的儿子在渭河生态湿地公园游玩。他说:“现在渭河变化太大了。以前河水又脏又臭,我们根(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12-02)

贾雨龙,米增强,王俊杰,余洋,范辉[10](2019)在《柔性负荷聚合商参与电力系统的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调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动汽车(EV)、分布式储能和温控负荷等柔性负荷接入新一代电力系统,为电网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多种柔性负荷的响应特性,计及风电和负荷预测不确定性所需的系统旋转备用,提出了一种柔性负荷聚合商参与电网调控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了不同柔性负荷模型,在日前阶段,考虑了EV优化充电和分布式储能电价差套利的柔性负荷聚合商运行约束,建立了以日前系统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调度模型;在日内阶段,考虑了系统旋转备用成本及温控负荷的约束,建立了日内调度模型。最后,以改进的8-bus电力系统算例分析,得出了柔性负荷聚合商参与电力系统的日前-日内协同调度运行计划及承担备用方案,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柔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隔振模型中设备甚至基础被视为绝对刚性,隔振器被视为质量弹簧,无法计及基础和设备柔性以及隔振器质量等对振动传递的影响。另外,基于传统模型计算传递功率流时,需要假设设备和基础形状规则以方便获得其导纳解析式。以不规则板模拟柔性设备和基础,以空间阻尼梁替代弹簧或隔振器,建立全新的全柔性隔振系统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将整个系统离散,计算隔振器和板耦合节点处的力和速度,从而给出了输入系统和传递至基础的功率流的表达式。研究全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特性,对建立目前机械设备发展所需的隔振系统模型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宋勇,李成刚,吴泽枫,储亚东,陈飞翔.基于级联系统的柔性关节机器人导纳控制[J].机械与电子.2019

[2].汤又衡,牛军川.全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的有限元计算及其传递特性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3].万阳,于建新,管大林,邹文峰,诸允杰.一种柔性发动机托盘上线定位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张一兵,向远鹏,解芳.基于柔性模糊PID控制的表面形貌测量仪驱动系统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5].葛乐,张伟,袁晓冬,陈继忠,钟礼海.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6].曾雪洋,刘天琪,王顺亮,喻悦箫,江琴.换相失败下柔性直流与传统直流互联输电系统的暂态无功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7].鄢发齐,李姚旺,汪旸,徐浩,苗世洪.含CAES和多类型柔性负荷的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电能-备用联合优化调度[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8].裘鹏,王一,陆翌,黄晓明,陈骞.一起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短路故障分析[J].浙江电力.2019

[9].赵娜.在渭河打造一方水域生态区[N].中国环境报.2019

[10].贾雨龙,米增强,王俊杰,余洋,范辉.柔性负荷聚合商参与电力系统的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调度策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柔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