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送风系统论文_孙成才,周勃,詹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温送风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温,风管,空调系统,内衬,系统,节能,损失率。

低温送风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才,周勃,詹岭[1](2019)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流体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一空调形式为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实际工程进行研究。利用Fluent建模软件以实际工程相应尺寸建立一个叁维物理模型,并对物理模型进行简化,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建立合适的风口模型、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模型的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得到工作区内温度场、速度场、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对工作区的舒适性和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通过数值模拟表明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可以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具有较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对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7期)

缪亚东,胡延秋,张雷[2](2019)在《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低温送风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中海油大厦(上海)项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及施工要点。工程实践表明:改良后的内衬风管及其施工技术,可以达到高速风下不出现纤维脱落、在长期潮湿环境下不霉变的规范要求,且消声、隔热、节能、节材,是低温送风系统中的理想材料和技术。(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2期)

徐玉婷,于航[3](2018)在《某超高层建筑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北京某超高层空调系统设计的介绍与分析,阐述了冰蓄冷冷源和低温送风空调形式相结合时的系统运行特性,说明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具有良好节能效益并能较好的满足热舒适性。通过理论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陈瀚,文俊,邓攀[4](2017)在《浅析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安装重点与经济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决定采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重要依据便是使用其的经济性,因而就需要结合实际运行费用、冷冻水温度以及初投资等多种因素来研究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最终在研究及对比中选择一个更为合理的空调方案。(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9期)

虞婷婷,王宇翔[5](2016)在《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低温送风空调技术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具体对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在其设备投资、运行管理、减少占用的建筑空间等方面具有显着的特性。(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6年06期)

缪亚东,胡延秋,武其亮,张雷,朱季[6](2016)在《低温送风系统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工程案例,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的原理和安装工艺,引进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了低温送风系统的深化设计内容,并通过施工体验确定了过程质量控制要点,最终顺利实现了低温送风系统的成功调试、验收,给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6期)

高惠润,廖钢林,缪亮俊,张志祥[7](2016)在《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是解决建筑物空调用能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开展以冰蓄冷技术与低温送风空调技术结合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思路,总结形成了"蓄冰槽防渗漏施工一低温送风防结露施工一变风量末端装置VAV-box安装一集成数据系统调试施工"为核心的成套施工技术成果,为提高空调系统的安装效率及节能性提供了实践性的施工技术依据,推广应用节约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6期)

周学丽[8](2016)在《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火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我国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传统的热平衡分析法在于分析能量的数量守恒关系,(火用)分析法不仅能够将能量的“质”和“量”统一于能量分析中,而且能够深入系统内部判断各个环节的能量利用情况从而能够针对(火用)损失较大的环节做出相应的系统优化。本文把(火用)分析法引用到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节能研究中,针对系统性能进行(火用)分析,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入手:(1)由于该系统引进新型冰蓄冷设备,制冷剂为正丁烷,与水直接接触,换热更加强烈,因此该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能够为空调房间持续地提供低温低湿度的送风,除湿效果显着;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广州地区相同工况的转轮除湿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除湿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溶液除湿理论模型对比了叁种除湿系统的冷负荷、制冷功率、加热功率和(火用)效率等参数。结果表明: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火用)效率比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火用)效率高33.37%,比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火用)效率高19.56%,最终分析得出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在降温除湿和节能方面极具优越性和实效性。(2)由于该系统(火用)效率不高,本文为了研究该系统相应(火用)损因素条件下的节能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能优化,建立了系统及各表冷器(火用)分析模型,分析了热湿比、新风比、送风温差等(火用)损因素对系统(火用)效率和各表冷器(火用)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湿比变化时,处理二次混风的表冷器(火用)损失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它表冷器(火用)损失率及系统(火用)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当新风比变化时,处理新风的两级表冷器(火用)损失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它表冷器(火用)损失率及系统(火用)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当送风温差变化时,处理一次回风的表冷器(火用)损失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它表冷器(火用)损失率及系统(火用)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3)由于该系统制冷机组能量利用率不高,能耗大约占整个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50%左右,为了找出制冷机组中节能薄弱设备,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建立了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的(火用)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压缩机的(火用)损失率最大,其次是冷凝器和蒸发器,节流阀的(火用)损率最小。(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24)

周学丽,李念平,邹杰[9](2016)在《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损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引进新型冰蓄冷设备,采用正丁烷作为制冷剂,制冷剂与水直接接触,换热更强烈且稳定。为了研究该系统相应损因素条件下的节能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能优化,基于该系统及各表冷器分析模型,分析了热湿比、新风比、送风温差等损因素对系统效率和各表冷器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湿比变化时,处理二次混风的表冷器损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他表冷器损率及系统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当新风比变化时,处理新风的两级表冷器损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他表冷器损率及系统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当送风温差变化时,处理一次回风的表冷器损率随之呈正比变化,其他表冷器损率及系统效率随之呈反比变化。(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胡延秋,缪亚东,武其亮,张雷[10](2016)在《低温送风系统内衬风管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中海油大厦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研究了内衬风管的制作、安装、调试实验等施工工艺,并对低温送风系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4期)

低温送风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详细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中海油大厦(上海)项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及施工要点。工程实践表明:改良后的内衬风管及其施工技术,可以达到高速风下不出现纤维脱落、在长期潮湿环境下不霉变的规范要求,且消声、隔热、节能、节材,是低温送风系统中的理想材料和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温送风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孙成才,周勃,詹岭.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J].建筑节能.2019

[2].缪亚东,胡延秋,张雷.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低温送风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9

[3].徐玉婷,于航.某超高层建筑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设计[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8

[4].陈瀚,文俊,邓攀.浅析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安装重点与经济效益[J].明日风尚.2017

[5].虞婷婷,王宇翔.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J].居业.2016

[6].缪亚东,胡延秋,武其亮,张雷,朱季.低温送风系统施工技术研究[J].安装.2016

[7].高惠润,廖钢林,缪亮俊,张志祥.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成套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安装.2016

[8].周学丽.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火用)分析[D].湖南大学.2016

[9].周学丽,李念平,邹杰.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损因素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

[10].胡延秋,缪亚东,武其亮,张雷.低温送风系统内衬风管施工技术研究[J].安装.2016

论文知识图

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图2-135 冰蓄冷...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图2-136 舒适性...2低温送风系统2.4空调末端设计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图2-143 用叁通...) 低温送风系统中冷却盘管的研究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

标签:;  ;  ;  ;  ;  ;  ;  

低温送风系统论文_孙成才,周勃,詹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