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工业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业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马尔,生存斗争,产业,责任。

工业社会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家勋,赵亚珉,郑琴丽[1](2019)在《从Innisfree中的象征看叶芝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Innisfree是爱尔兰着名作家叶芝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Innisfree一诗中叶芝内心理想世界的意象,讨论其诗文中的象征手法,探寻Innisfree背后体现的叶芝内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揭示叶芝对工业社会的批判。(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李莉[2](2019)在《论马尔库塞对先进工业社会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库塞提出,哲学的功能是对存在的批判。在他看来,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是需要被诊断和治疗的。"解放"一词,是贯穿马尔库塞着作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只有转变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解放"才能成为现实,人类才能到达自由、快乐和非压抑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9期)

白昊[3](2019)在《后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开放教育应对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文明落幕,后工业文明来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迎来的又一次巨变转折。社会嬗变催生新的社会需求,需要新生代人类承担新的发展使命。开放教育只有前瞻性地把握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轨迹,才能应对时代巨变所提出的要求。社会转型期,开放教育必须重新定义教师角色,推进教学范式转型,吸纳新的学习方式,重塑开放教育教学体系,才能迎接时代挑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陈友华,张钒[4](2019)在《后工业社会与紧凑型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紧凑型城市是消解城市病、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使得中国走紧凑型城市发展之路具有可能性。尤其在城市的新建与改造抉择方面,在独特的政治体制与经济效率驱使下,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恰逢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城市空间布局紧凑与松散的折中调和也是紧凑型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硕[5](2019)在《推动行业自律诚信 林产工业“社会责任号”再启新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王硕)2018年度《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近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巴洛克木业(中山)有限公司、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等15家林产工业企业发布了201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期发布企业社(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6-27)

蒋仲群,童星[6](2019)在《中国城市后工业社会“二元化”背离研究:基于产业生态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产业生态理念,结合城市社会学、产业分工理论,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生态理论框架,研究了中国城市后工业社会"二元化"背离的产业生态逻辑。研究表明,"二元化"背离更多源于现有的产业生态与生产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是出口导向战略、行政垄断和歧视性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重构产业生态过程中,需要统筹区域间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以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应建立权威的区域产业协调机构,重新矫正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角色,统筹外部引进与本土培育的关系,不断提升国内高端服务需求,并以能力成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永健[7](2019)在《后工业社会城市艺术区的景观生产——景德镇陶溪川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工业废弃地基础上,对工业遗产资源再利用建构起来的城市艺术区,是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景观生产。这些城市艺术区往往艺术气息浓郁,是时尚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展示场,是城市标志性的文化符号。陶溪川彰显了个人在公共艺术空间中的角色,明确了自己在艺术氛围、时尚符号、消费导向为主体的社群中的身份,陶溪川的结构和功能强化了这种身份认同。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介入城市艺术区的研究,将会拓展人类学的研究视域,为城市艺术区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丰富我们对后现代社会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2期)

陈茁[8](2019)在《从技术回返实践:发达工业社会制度建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制度建构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自法兰克福学派起,对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制度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研究从未停止,并且在近年越发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在工业社会的制度演变过程中,科学技术推动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曾经影响着制度建构的实践因素如今却被技术因素所取代,工业社会语境下的政治因此失去了实践性。分析和批判高度技术化的发达工业社会制度建构使得我们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警惕,最终从盲目追求技术的合理性回到探索政治的实践性上来,并始终保持对人的自由和启蒙的关切。本文围绕着工业社会的制度建构依赖的核心要素这一问题,分为四个部分对实践到技术的异化过程及技术本身进行批判,进而探讨从技术回归实践的可能性。第一部分聚焦于制度建构的生产力逻辑,讨论早期工业社会制度的演变规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现代社会技术因素的扩张导致的技术逻辑对生产力逻辑的僭越,以及这种僭越所推动的技术化制度建构的形成;第叁部分批判了高度技术化的发达工业社会制度建构及其表现形式,总结了它对人、自然、政治和科技本身产生的整体性的压抑,这种压抑将为政治实践性的复归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在前叁章的支撑下确立了从技术回返实践的可能性,着重分析了当今社会由技术扩张所埋下的结构性制度建构危机,以及伴随着对技术化制度建构的“否定”而重新燃起的“肯定”的希望,这种希望即是政治实践性的回归以及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康之[9](2019)在《在社会转型中启蒙后工业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是人类历史演进中的一次告别工业社会和开拓后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运动。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一场启蒙后工业社会的思想运动去对后工业社会做出建设性的构想甚至规划。发生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所启蒙的是工业社会,它缔造了伟大的工业文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工业社会的创造物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这场启蒙运动带给我们的。但是,这场启蒙工业社会的思想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转化为实践时,都暴露出一些根本性的缺陷,它的制度主义思维、自由与平等的悖论、崇尚个体而压抑个性等,把人类领进了风险社会和危机事件频发的状态。现在,需要通过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去加以纠正,努力去思考后工业社会的建构方案,以及开辟一条能够平稳地通向后工业社会的道路,使后工业社会成为人的共生共在的生活场所。(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9年03期)

王旭[10](2019)在《生存斗争永恒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批判,建立在对发达工业社会病态现实的考察基础上。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以发达工业社会为现实背景,分析了生存斗争永恒化的虚假性、压抑性实质,揭示了生存斗争永恒化造成了人的压抑、沉沦状态,是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全面的压迫,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以技术为核心的物化的意识形态。为了转嫁生产过剩所引发的危机,发达工业社会必然要制造一种生存斗争的假象,将生存斗争推向极端、永恒化。在马尔库塞看来,这就是生存斗争永恒化,一种非生存斗争的生存斗争;是发达工业社会为巩固自身统治、维持现行制度所创造出来的虚假的生存斗争。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实际统治者,资产阶级通过大量地生产虚假需要并刺激人的虚假消费,使人堕入到为商品、消费而不断奋斗的生存斗争之中,其目的是实现自身统治权力的永恒化。从对人的压抑来看,生存斗争永恒化是病态的发达工业社会强加于人身上的额外压抑。马尔库塞认为,人并未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扬弃生存斗争,反而陷入了生存斗争永恒化导致的自我奴役状态之中。人自陷于为虚假需要、虚假消费而不断奋斗的生存斗争之中,自主自愿地从事艰辛、劳苦的虚假劳动,为发达工业社会的自我再生产提供服务。在发达工业社会自由制度的框架下,人被困于资产阶级许诺的自由幻想之中,成为发达工业社会的不自由臣民。文化工业将人改造成追求快感刺激的单子。通过创造和满足人对快感刺激的追求,将生存斗争永恒化的法则和模式灌输进人的思想意识,发达工业社会确立了生存斗争永恒化的合法性地位。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被资产阶级用来生产虚假需要,刺激人的虚假消费,巩固自身的统治,因此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和手段。作为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意识形态不仅仅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而存在,更是以“物”的形式——商品及商品生产、消费等现实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物化的意识形态。当资产阶级确立生存斗争永恒化的合法性地位,使之成为人行为活动的唯一准则时,生存斗争永恒化也就成为了一种物化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工业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尔库塞提出,哲学的功能是对存在的批判。在他看来,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病态的,是需要被诊断和治疗的。"解放"一词,是贯穿马尔库塞着作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只有转变资本主义社会秩序,"解放"才能成为现实,人类才能到达自由、快乐和非压抑的社会主义社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业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家勋,赵亚珉,郑琴丽.从Innisfree中的象征看叶芝对工业社会的批判[J].文学教育(下).2019

[2].李莉.论马尔库塞对先进工业社会的批判[J].才智.2019

[3].白昊.后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开放教育应对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9

[4].陈友华,张钒.后工业社会与紧凑型城市[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王硕.推动行业自律诚信林产工业“社会责任号”再启新程[N].人民政协报.2019

[6].蒋仲群,童星.中国城市后工业社会“二元化”背离研究:基于产业生态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9

[7].王永健.后工业社会城市艺术区的景观生产——景德镇陶溪川个案[J].民族艺术.2019

[8].陈茁.从技术回返实践:发达工业社会制度建构批判[D].广西大学.2019

[9].张康之.在社会转型中启蒙后工业社会[J].理论探讨.2019

[10].王旭.生存斗争永恒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  ;  ;  ;  

工业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