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园林景观中的参与性

浅论园林景观中的参与性

上海新园林实业有限公司201103

摘要:参与性是指在园林景观中提供能够使游客与环境互动,从而留下深刻感受的行为。园林景观参与性内容在中西方的传统园林、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一直存在,并且随着园林的发展、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而略具差异。在研究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国传统园林的参与性、西方古典造园、西方古典园林参与性的体现、现代园林中的参与性等基础上,概括了参与性在中西方园林,古典、现代园林中的不同体现方式,并提出参与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园林的不同功能需求而不断发展,是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主题。

关键词:园林景观;参与性;传统园林;现代园林

一、引言

园林景观中参与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六版)将“参与”解释为:“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其事”,即“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参与”多为此意。“参与”的英语单词是“participate”,“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鼓励个人为团队的目标做出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在园林景观中,参与性指景观中不但景色优美具有观赏性,同时游客还可以情感和行为的投入、参与其中,融观赏性、互动性为一体。“参与性园林景观”指静态的环境中,引入游客能与环境互动的、心理或动作上的感受,形成相互交融、互为促进的园林景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园林所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确。园林应体察时代的脉动,考虑对应时代的需求,创造有生命力的景观内容。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参与性设计

2.1参与性随着园林的发展而呈现

“参与性”随着园林发展进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某种形式或状态呈现。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将园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时期、奴隶和封建时期、工业文明社会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园林是从最初的雏形萌芽状态、成长而臻于兴旺的过程,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第一阶段园林处于萌芽状态,是随着生产和生活衍生出来的。第二个阶段,园林的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绝大多数是为统治阶级、士大夫服务,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统治阶级和士大夫自身参与到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去,体现其文化修养与性情。第三阶段,在工业文明社会的园林,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陶冶,同时也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这时,公共园林提供了供公众参与活动的环境,公众参与到景观中,而不仅仅是观赏。第四阶段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腾飞,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比之前大为提高,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来参与各项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身心再生的业余活动。园林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促进身心健康、身心再生的场所。

2.2中国传统园林的参与性体现

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文人别墅离苑。这样的园林是封闭的,不对外开放,只供特定人群使用。参与性体现在园主人参与了园林的创作和建设中,按照园主人的性情、情操、使用要求进行园林的建设。园林景观设计是园主人的思想融入到环境中去,其强调的是人在园林设计、建设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具有参与性的景观,营造赋有特色的情景空间,而不仅是视觉效果的展示。在造园中以人的体验为核心,围绕如何让人获得美好回忆,激发人的活动和情感,创造可感知的空间和环境为目标。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参与性体现在皇家园林中,帝王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园林的规划设计,体现帝王的性情、喜好与文化修养,园中的一景一物体现了帝王的心思,众多园中园、园名、题景、匾额皆出自帝王之手。如北京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等。私家园林、文人别墅离苑,许多园主人参与了设计、建造,按照自身的情怀、追求、生活习性、使用功能建造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寄畅园等。中国传统园林中“曲水流觞”就是典型的例子。“曲水流觞”指一种特定的文人游戏,即文人雅士坐在弯曲的水流两旁,在上流浮置酒杯,任其飘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专门为举办此种活动而设置的景点,一般以“流杯池”、“流杯亭”等水景为中心。

2.3中国传统园林参与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中参与性主要可归结为:其一,园主本身就是造园师,或引领工匠造园,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或者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镜把主体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其二,园林建成后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传统园林中的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在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造园上深受绘画、诗歌的影响,讲求师法自然,重在诗情画意,以创造意境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咫尺”塑造“自然”,表达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将人工美融入自然美,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的天人合一的园林观。

三、西方古典园林的参与性

3.1西方古典园林造园特点

西方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欧洲三大园林体系中法式园林、意大利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古典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和意大利古典园林为代表。

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由于受法国文化、经济、思想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6世纪到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在园林中,宫殿或府邸布置在高地上,以中轴线辅之以几条次要轴线,外加横向轴线控制整体。轴线与道路结合组成了严谨的几何格网,主次分明。通过轴线和构图的控制,将林园纳入到几何格网中,在交叉点处设计有喷泉、雕像、小品作为装饰。通过轴线、道路、林园及交叉点的艺术化处理,既突出布局的几何性,又产生丰富的节奏感,从而营造出多变的景观效果。

意大利境内多丘陵,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园林与别墅由建筑师一起设计,布局统一,但不突出轴线,建筑不起统率作用。意大利古典园林,通常以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园林为代表。古典园林中的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别墅部分是花园,是建筑的户外延伸与过渡,花园之外是林园。花园顺地形设置成几层台地,按中轴线对称形式布置规则式水池和用灌木修剪组成花纹图案形成植坛。意大利台地园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高差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或利用高差关系形成压力,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建筑与花园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

3.2参与性在西方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意大利古典园林比较著名的有埃斯特别墅(建于1550年)和朗特别墅(建于1564年)。埃斯特别墅入口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四方形院落,通过一旁的长廊走到阳台上,阳台所在的主建筑物是全园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园林。在埃斯特别墅,水就是园林的灵魂,花园中有大大小小500多处喷泉,其中包括十多处大型喷泉。喷泉包括据传是艺术大师贝尔尼尼设计的“圣杯喷泉”、别墅主设计师利戈里奥的作品“椭圆形喷泉”、“龙泉”、“管风琴喷泉”以及“猫头鹰与小鸟喷泉”。除去大大小小的喷泉外,各式水道遍布全园,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如果说埃斯特别墅中,对于互动参与性还不显著的化,著名的郎特别墅花园里的“水餐桌”是意大利古典园林中,将景观与功能、互动性、参与性相结合的显著代表。“水餐桌”的桌中央为水槽,水流可带动浮在水面的酒杯和小菜碟,贵族们饮宴的时候,在槽里给酒降温,盛着开胃小吃的碟子,船形的或者各种水禽形的,在水面上飘动。

在意大利园林中,有些还装置了各种各样的机关水嬉,人一踩到暗藏的机关,就会被突然射来的水柱淋个透湿。

法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皇室和达官贵族庄园,这时国王和大贵族们在园林里过的不是中国士大夫们标榜的悠闲的吟诗作画的生活,也不是意大利教会贵族隐秘地寻欢作乐的生活,而是尽日价热热闹闹,讲排场、斗富豪的生活。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诺特尔(Le?Nôtre)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花园,宏大、壮丽、稳重,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路易十四要求凡尔赛花园能同时容纳7000人玩乐,摆酒宴、放焰火、开舞会、演喜剧,天天车水马龙,像过节日一样。最重要的是有剧场、水剧场、机关水嬉、迷阵等等。圣西门公爵在《回忆录》里说,路易十四造凡尔赛花园,是“为了玩,不是为了美”。【2】

2.3西方古典园林中参与性的特点

1、帝王或达官贵族参与了造园规划设计及建造过程的参与

最具代表性的是,在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花园时,经常与勒?诺特尔讨论规划设计方案,并且在方案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当凡尔赛的小林园设计完成时,勒?诺特尔夹着一卷图纸并肩穿过宫殿的脚手架,走在外面准备造第一个花圃的小台地上,背后跟着一帮官儿、建筑师和承包商。在两匹马背上架一块木板当台子,勒?诺特尔摊开一张图,国王看了一看,高兴起来,说:“勒?诺特尔,为了这张图,我要赏你两万利弗”,摊开第二张图,国王又乐了.......,当勒?诺特尔兴冲冲再打开第三张图,国王把双手举起来,叫起来:“勒?诺特尔,好极了!我非再赏你两万利弗不可!”......。在凡尔赛花园建造时,路易十四经常到施工现场,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670年,在法国与荷兰的战争中,路易十四亲临前线,他的宰相高尔拜在每天给他的报告里都要写到凡尔赛的建设。例如,有份报告写到:“凡尔赛宫朝花园一面的檐口已经全都安装完毕。.......”路易十四批示:“你关于凡尔赛的报告使我满意。千万不可松懈,要经常对工人们说,我就快回来了。......”

2、园林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

1664年,凡尔赛宫殿的第一期还没有完工,路易十四就迫不及待地在凡尔赛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连续7天。国王带了600人到凡尔赛参加这次盛会。夜色降临,4000支粗大的火炬把欢乐的场所照得通明,200人在小园林里侍宴,宴会桌上有500座枝形烛台。这次以后,国王常常来办大宴会,寻欢作乐。1682年,路易十四把宫廷和中央政府迁到凡尔赛之后,仍然把凡尔赛向公众开放。无车无马的人,从巴黎乘驿车到凡尔赛,每天两班。只要穿戴合乎礼仪,每个人都可以在花园游逛,可以到各个画廊去参观,甚至看王家夜宴。美星期有3个晚上,从7点到10点,举行“起居室招待会”。老百姓带一份证件,在看门那租一支佩剑,一顶帽子,就可以参加。

3、使用者与园林景观的互动

勒?诺特尔设计宽阔的水渠、水池和大量喷泉的时候,凡尔赛并没有水源,供水问题远远没有解决。1666年,用仅有的一点水开动第一批喷泉,国王很兴奋,跟勒?诺特尔、弗朗奇尼兄弟(意大利人,喷泉装置专家)和高尔拜一起,亲自去调试阀门,搞得浑身湿透。路易十四不但津津有味地亲自参加凡尔赛的规划和建设,而且喜欢亲自陪外国大使参观。他多次制定了最佳参观路线。有一份印刷的游览路线图,注明“1689年7月19日下午6点”,是他欢迎因资产阶级革命而被迫流亡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用的,还有一份大约1699——1704年间他的手稿本。这两份导游图,都写着每个景致要注意看些什么。1714年印过一张导游图,是按路易十四设计的路线画的。

四、现代园林参与性设计

4.1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已有别于传统园林,其内涵已扩展得越来越广泛。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作为一门学科的现代风景园林学开始于美国。奥姆斯特德以“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宝石项链”两个项目,开现代风景园林之先河。1899年全美造园协会(TheAmericanSocietyofLandscapeArchitects)成立,1909年协会为风景园林下了一条定义“风景园林是艺术手段,为人们使用与娱乐而规划土地的一门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末,由罗斯(J.Rose)、凯利(D.Kily)、爱克勃(C.Eckbo)等人发起的“哈佛革命”,又一次强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园林,并使之朝着适合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

中国园林也从传统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走向了大众园林。特别是中国园林在解放后经历了恢复重建时期、破化时期、再次恢复与发展时期、稳步发展时期。从逐步修缮传统私家园林开放成公共的游园,到文革时期的再次破坏,再到文革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园林建设的方针、政策,园林建设重新收到重视,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园林已成为提升城市良好环境、为大众提供服务、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柱。我国的园林建设方式也经历了借鉴、探索、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

园林的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公园的建设也由最开始的封闭式综合公园、简单的游乐设施,发展成为不同的园林形式如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生态、旅游规划等优势互补,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现代园林参与性的体现

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参与性体现了时代发展,社会对风景园林的要求。参与性的内涵也随着园林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发生变化。在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市民的运动、健身、创造舒适的交往空间、探奇、与环境互动,成为现代园林参与性的主题内容。

以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为例,她不仅是纽约市民的休闲地,也是世界各地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地。中央公园中设有动物园、戴拉寇特剧院(DelacorteTheater)、绵羊草原、“模型船池塘”、溜冰场、木马、湖面泛舟、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园内还有专门供骑马的和散步的小路。绵羊草原在1934年以前,这片大草皮是用来放牧绵羊的,如今是个提供人们野餐与享受日光浴的好地方。“模型船池塘”,春天至秋天的星期六早上在这里会举行模型船比赛。

上海浦东时间公园建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招标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国园林、法国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等特征,结合中国、上海的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了各种不同规模的广场(场地)、户外剧场、户外野营、足球场、垂钓区等,既体现了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特征,又结合市民的使用要求,积极融入市民参与性的内容。中国现代园林大多像浦东世纪公园一样,反映了综合性的特点,将园林景观的游览、观赏性与游客的参与性有机结合起来。

4.3现代园林参与性的特点

1、运动和健康是主题

随着现代人对园林新的使用要求,在园林景观中不仅需要有优美的环境景观,适宜游览、观赏,还需在园林中设置可供市民参与活动的内容、场所,让市民能够融入到园林中,以园林环境为背景,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在园林中设置健身跑步道、健身场所、儿童活动空间、互动喷泉等,融入运动与健康的参与性主题。

2、将园林景观与风景游览有机结合

现代园林景观内涵包括了大地景观、环境生态、人居环境、风景游览等内涵,尺度越来越大,已跨越了传统古典园林的范畴及尺度,参与性内容包括了风景游览、探险、猎奇等,提倡大众游览与大众参与。

3、运用现代科技及新技术新材料

现代科技和新技术新材料在园林中的运用,也丰富和延展了参与性内容。例如,利用现代科技的激光技术、电子技术与软件编程等,与运动设施结合,使游客体验到现代科技技术带来的突破,使运动和参与性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五、结语

参与性是伴随着园林景观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并与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需求相关。在园林的发展进程中,参与性的内容也一直随着园林的发展,只是每个时代园林发展过程中,对参与性有不同的要求和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在参与性的体现和作用上有许多近似之处,即体现在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中,帝王贵族或园主人参与了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并且按照各自的使用要求,设置不同的景观内容和场所,以便于园主人在园林中开展各种活动。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时代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对园林中参与性的具体内容有所区别,但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在现代园林中,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各国之间的快速相互交流、学习,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趋于类同,参与性的内容在中西方之间越来越相近。

园林参与性的内容应该能反映时代脉动,体现时代公众的需求,使人能够作为个体参与到园林环境中去,才能使人有获得感,并产生与环境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方尉元,梁伊任,邹维娜.缘空间及其特性[J].风景园林,2006(6):32-36.

标签:;  ;  ;  

浅论园林景观中的参与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