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谐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辅助谐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辅助谐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谐振,变流器,变换器,光学,马赫,干涉仪,光纤。

辅助谐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邓涛,孙伟,屠晔炜,夏强峰[1](2019)在《一种多道检测的串联谐振耐压系统的强制接地辅助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强制接地辅助装置的整体设计,分析了接地辅助装置的多道检测设计和蜂鸣报警设计。该装置通过多道检测可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了串联谐振耐压系统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9期)

宫原野,董姗姗,牛长流,丁智[2](2019)在《一种新型的光纤谐振环辅助MZI型高Q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对特定波长光信号进行精确选择与提取的需求,本文将光纤谐振环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光学滤波器。采用信号流程图理论和光纤谐振环理论推导出滤波器输出端的传递函数,并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光纤谐振环的反馈调节机制、优化滤波器结构中的耦合系数,在滤波器输出端获得顶部平坦、通带形状接近方形、品质因子达到2. 815×10~3的输出光谱。与其他类型的光纤环辅助MZI滤波器相比,本文提出的新型光纤环辅助MZI滤波器能够获得更大的品质因子,可以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发挥更好地选频滤波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强,张岩,王天施,刘晓琴[3](2019)在《单开关辅助换流的谐振直流环节PWM整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传统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器的运行效率,在直流环节增加与直流母线并联的辅助谐振电路,提出了一种谐振直流环节PWM整流器,其辅助电路只设置了1个辅助开关。在辅助谐振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主开关能完成零电压软切换动作,辅助开关能完成零电流切换动作,辅助谐振电路仅运行1次。详细说明了整流器在1个开关周期的工作过程,给出了设计规则,完成了对辅助电路损耗的数学建模。在10kW实验样机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特征实验波形符合理论分析,开关器件实现了软切换。因此,该新型整流器处于高频和大功率运行状态时,能实现高效率运行。(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董侃,马颖涛,杨二林,李旭阳[4](2019)在《基于大功率LLC谐振变换器的中频化辅助变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辅助变流器的体积重量,提高功率密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大功率LLC谐振变换器的中频化辅助变流器。首先,对中频化辅助变流器拓扑和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LLC谐振变换器电压增益和频率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为辅助变流器减重增效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钱城晖,钱挺[5](2019)在《辅助半桥调节的定频LLC谐振功率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辅助半桥调节的定频LLC谐振功率变换器。LLC半桥和辅助半桥都以隔离的方式传递功率,在不额外添加器件的情况下,仅通过调节控制信号的时序就能改变LLC半桥的谐振参数,实现电压输出调节。不同于传统调频方式,采用定频控制可简化磁性元件设计,减小励磁电感对增益的影响,提高轻载效率。另外,辅助半桥仅处理其中一小部分功率,电路整体保留了原LLC变换器的特性。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稳态性能,最后搭建一台300 V输入、48 V/4 A输出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慕玫君,林飞,杨中平,刘诗慧,张润泽[6](2018)在《基于多重化电流跟踪控制的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抑制车网谐振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会向牵引网注入谐波,并可能与车网耦合引发谐振事故,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重化电流跟踪控制的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抑制车网谐振的方法。该方法在辅助电源的四象限变流器控制中引入有源滤波功能,在完成正常整流功能的同时,通过检测变压器一次电流,提取谐波电流指令,并采用多重比例谐振(M-PR)控制器跟踪多重化的电流指令产生补偿电流,以抑制网侧电压谐振。该文还分析M-PR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并定量分析补偿精度的影响因素。Matlab/Simulink仿真及RT-LAB半实物平台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宫原野,董姗姗[7](2018)在《高精细度光纤谐振环辅助MZI滤波器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4个光纤谐振环采用耦合器相互级联,再与普通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滤波器上下臂相耦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纤谐振环辅助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滤波器。根据光纤环谐振理论与信号流程图理论,推导出滤波器输出端的光学传递函数,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输出光谱具有顶部平坦、边沿滚降明显、窄带宽、高精细度的优良性能。数值计算得出,滤波器的精细度达到69.4,能够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光信号做到精确提取与选择。(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煜琦[8](2018)在《基于变模态LLC谐振变换器的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辅助变流器作为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的核心装置,为地铁车辆各类辅助用电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叁相工频交流电源。现有辅助变流器存在结构复杂、功率密度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辅助变流器前级DC-DC电路工作在宽输入电压条件下,需要采用变换器串联或并联的结构才能具备宽输入能力。因此,研究具备宽输入DC-DC电路的辅助变流器,可实现设备轻量化,为节能减排、节约成本带来好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具有高功率密度、轻量化、高效率优势的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设计为研究导向,研究了一种新式辅助变流器结构,该结构主要特点为:前级采用变模态控制的叁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后级采用叁相逆变电路。该结构前级电路具有增益范围宽、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的特点,可有效解决现有辅助变流器前级DC-DC电路结构复杂、功率密度低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实验验证叁方面对该辅助变流器主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根据辅助变流器性能要求,确定了辅助变流器的主电路结构;阐述了叁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利用时域分析法分别对PFM(Pluse Frequency Modulation)模态与PWM(Pluse Width Modulation)模态的输出增益特性进行分析;根据PFM模态与PWM模态下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增益特性,研究LLC谐振变换器变模态控制策略,通过工作模态切换,使变换器获得宽增益范围,并实现原、副边全范围软开关;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变模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其次,介绍了叁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建立叁相逆变器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叁相逆变器电压闭环控制策略;搭建辅助变流器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辅助变流器及前后级主电路结构、控制策略、参数计算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搭建基于FPGA控制系统的小功率实验平台,分别验证变频、占空比、变模态控制,并在宽输入电压范围下,对比变模态控制、变频控制下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情况,证明变模态控制可使LLC谐振变换器频率变化范围减小,在增益小于谐振点增益时相比变频控制具有效率优势;验证了叁相逆变器的电压控制策略,并完成辅助变流器小功率实验验证,进一步验证了辅助变流器电路拓扑、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孟英昊[9](2018)在《石墨烯辅助的全光可调谐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以其独特的波长选择特性以及优异的谐振增强特性使其在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结构稳定、制作简单以及易于集成等优点,使得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所制作的光学滤波器、光学传感器、光学分束器等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高速、大带宽的信号传输需求,利用全光通信的方式实现对光信号调制和探测已成为现今科研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器件的可调谐特性是实现全光调制的基础,因此,围绕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的可调谐特性的研究受到大家的热捧。全光调谐的本质是一束光信号对于另外一束光信号的控制。利用光学非线性效应去实现对器件的全光调谐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但是,传统的标准光纤非线性系数很低,这一致命的缺点极大地阻碍了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实现有效全光调谐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光纤的非线性系数,人们想到利用微纳光纤周围的倏逝场,将具有高非线性系数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包覆在微纳光纤表面,通过增强光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光纤的非线性系数,实现有效的全光调谐。石墨烯作为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新型二维材料,由于其突出的稳定性,独特的能带结构,简单的制备方法以及优异的光学特性使其在科研领域炙手可热。作为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利用火焰拉锥技术可以制作出损耗极低、倏逝场强的微纳光纤器件,通过与石墨烯巧妙的结合,可以显着的增强光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为以微纳光纤为基础的全光可调谐器件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石墨烯辅助的全光可调谐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为研究以微纳光纤腔型谐振器件实现高速全光调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外部泵浦光的直接照射,实现了光与石墨烯的直接相互作用。利用石墨烯的热光效应以及光学非线性效应,完成了对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传输损耗、消光比以及谐振波长等参数的有效调谐,其传输损耗的调谐效率增加了69倍,消光比的调谐效率增加了125倍,谐振波长的调谐范围可覆盖光纤的整个波长透明窗口。(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宫原野,董姗姗[10](2018)在《微环谐振器辅助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滤波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普通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滤波器的滤波性能,本文将微环谐振器与MZI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微环辅助MZI型滤波器。文章采用信号流程图法推导出该结构的传递函数,并对模型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滤波器结构采用非平衡型MZI时,通过引入微环的反馈调节机制,优化耦合系数,发现滤波器输出谱具有窄带高消光比特性;当采用平衡型MZI时,通过对滤波器参数的优化,实现滤波器输出端最大平坦滤波响应,阻带抑制(>40 d B),具有良好的滚降特性。与普通MZI滤波器相比,本文提出的微环辅助MZI型滤波器滤波性能有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辅助谐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对特定波长光信号进行精确选择与提取的需求,本文将光纤谐振环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光学滤波器。采用信号流程图理论和光纤谐振环理论推导出滤波器输出端的传递函数,并进行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光纤谐振环的反馈调节机制、优化滤波器结构中的耦合系数,在滤波器输出端获得顶部平坦、通带形状接近方形、品质因子达到2. 815×10~3的输出光谱。与其他类型的光纤环辅助MZI滤波器相比,本文提出的新型光纤环辅助MZI滤波器能够获得更大的品质因子,可以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发挥更好地选频滤波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辅助谐振论文参考文献

[1].邓涛,孙伟,屠晔炜,夏强峰.一种多道检测的串联谐振耐压系统的强制接地辅助装置[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

[2].宫原野,董姗姗,牛长流,丁智.一种新型的光纤谐振环辅助MZI型高Q滤波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强,张岩,王天施,刘晓琴.单开关辅助换流的谐振直流环节PWM整流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4].董侃,马颖涛,杨二林,李旭阳.基于大功率LLC谐振变换器的中频化辅助变流器[J].电力电子技术.2019

[5].钱城晖,钱挺.辅助半桥调节的定频LLC谐振功率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慕玫君,林飞,杨中平,刘诗慧,张润泽.基于多重化电流跟踪控制的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抑制车网谐振的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

[7].宫原野,董姗姗.高精细度光纤谐振环辅助MZI滤波器的数值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杨煜琦.基于变模态LLC谐振变换器的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孟英昊.石墨烯辅助的全光可调谐微纳光纤结型谐振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

[10].宫原野,董姗姗.微环谐振器辅助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滤波性能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  ;  ;  

辅助谐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